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3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危机 成因 疏导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患有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早加分析,早做防范和硫导。
1.引言
近年来,在校高职大学生因患有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等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本文用情绪稳定性测验对在校200名新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自卑、抑郁情绪表现较突出。学生们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是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既有数量的问题,也有质量的问题。心理健康是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有其针对性。为了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特点,本文对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新生进行了情绪稳定性测验,在心理问题的分布和心理辅导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了解高职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进行心理间题的疏导对策。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优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m。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优。本文通过对我院新生200份调查问卷统计,得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障碍出现的原因:家庭影响、孩童或青少年时期心理障碍延续、学习环境的影响及现代社会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53%高职高专生正在承受压力,35%认为压力来自社会和自己,62%存在人际关系障碍,80%学校科目不通过构成主要压力,61%表示有自卑感,44%在现今经济形式下存在就业压力,20%存在恨恶情绪,6%有报复等过激行为释放压力。
问卷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高职高专生占58%,独生子女占63%非独生子女,29%父母注重孩童时期兴趣爱好培养,51%表示和父母有代沟,61%在乎父母身教或言教,38%承受家庭经济压力,80%学生希望父母成为人生的向导。从家庭背景调查看,现代高职高专生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明显缺乏兴趣爱好培养,较城镇生源承受经济压力,城镇生源优越感强烈,而农村生源多存在出生、见识、地域等自卑感。农村生源在校得到的人性素质健全培养和社会向导明显低于城镇生源,这也是高职高专生的心理障碍原因。对策研究表明,疏导高职高专生心理障碍需要家庭、社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全力配搭,帮助疏导他们的障碍源,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方式调试自己。
其次,42%以网络为调式自己压力方式,产生32%找人倾诉,24%通过网络聊天倾诉,48%通过网络了解性知识,25%早恋对象是同桌、同学或网友;21%愿意单独行动;62%存在人际关系障碍中的48%出现语言沟通障碍。由此可见,高职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心理危机的产生除受重大生活事件、人际交往障碍等诱因影响外,还受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本人四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
观念动荡的压力对高职学生成长产生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人,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着崇尚科学与盲目迷信的矛盾,面临着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新观念的心理压力。他们面对多种文化、多种价值体系抉择之间的矛盾,在崇尚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的冲击中,常使他们无所适从,因而引起了心理机制的激烈反应,并对其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择业就业的压力对高职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他们意识到未来社会竞争是激烈的,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最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方面,他们必须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他们的择业期望值都较高,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一旦竞争失败,就会发生心理扭曲,产生自卑感,容易引起心理失衡。他们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又怀有程度不同的茫然与失落,因而当代高职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
家庭的溺爱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目前,来自城镇居民家庭中的第一代、第二代独生子女正在迅速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成分结构,并逐渐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的主体。他们是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在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中很难摆脱过分娇惯、过分看管和呵护、导致许多学生对家庭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练,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业低要求,生活高标准,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薄弱,不易合群,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甚至在性格上存在被扭曲的现象。家庭期望值过高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用单一的生活选择、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格理解来要求、约束子女,对子女在学业和事业上期望值过高,甚至会达到不顾客观现实的地步,将会使他们一方面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一方面感到恐慌和焦虑,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僵化,心理发展产生障碍。
(3)自身因素
个体差异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由于个人早期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同,大学生在生理发育、文化素养、智力、气质、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一些自我感觉知识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和特长的学生,往往把期望值定得较高,但由于其涉世不深、认识问题偏颇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结果不但没有很好实现任务目标,还暴露了诸多的弱点,当他们感到自我设计的蓝图难以实现时,便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些同学在中学往往都是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结果只进了高职院校,觉得自己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与光环,自尊心受到了挫折。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异,高职学生中的相对贫困化问题日渐突出,特困生中的大多数人具有相当程度的自卑感,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性格内向、自我封闭。
认知差异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大学生在确立自我统一性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心灵闭锁与渴求知己的矛盾。许多大学生自我设计不切实际,自我评价过高,而对自己的缺陷、弱点却视而不见,于是理想与现实常常发生矛盾,使其在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中迷失自我,放弃理想消沉下去。一些大学生随着思维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但内心深处又强烈呼唤着友情和理解,希望通过相互交往增进友谊,从中发现自我,理解他人。由于这种心理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处于压抑、焦虑之中,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改变。
(4)学校教育
重智育不重德育的做法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依然是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成为教育体制的唯一价值取向,这种重分轻能的做法无法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分数显得如此重要,学生之间为了学习成绩展开了激烈的竟争,甚至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疲惫,有许多同学因此产生了厌学、厌世的情绪。更重要的是,由于学校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伦理观念却不屑一顾,当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无法独立地适应社会生活时,必然陷人恐慌与失望中,产生心理错位。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在转型期,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和矛盾,这对大学生心理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上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生理、心理和思想变化时期,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且新进人高职院校学习,对高职教育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很容易成为学生情绪低谷时期和转折期,应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全面启动“心理健康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本文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
3.1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职教学计划
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存在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没有专门面向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教材。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问题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如:新生对上职业院校的心理适应、抑郁自卑情绪、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就业前途缺乏自信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所以应尽快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材,并纳人教学计划,以适应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3.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职教特色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力求与整个职教特色相一致,即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既需要有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有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需要心理指导的操作性。如:可采用情景式、讨论式、模拟式、启发式、现场咨询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如人际交往训练,紧张的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
3.3开展学生热.点心理问题专题讲座
高职大学生在校三年,在各个阶段均有其热点性的心理问题,如:新生阶段的适应环境、中间阶段的交友恋爱、毕业阶段的就业困惑等,以及校园内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随时都会引起学生心理的反映,对此应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以心理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及时辅导。
3.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咨询机构的建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有较深程度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措施,在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必备设施等方面需要得到重视和保障。
3.5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本着“面向全体,重在预防,提高素质,增进健康”的原则,注重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如充分利用校广播、校报、黑板报、宜传橱窗等,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心理健康在科普水平上不断提高。
3.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人际环境,使高职学生产生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人格的升华。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以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多彩的文化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认知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炼,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学社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并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心理培训、电影赏析、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情景剧场、团体讨论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4.小结
在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该项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部分倾向和特点,提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帮助高职大学生解除在学习、环境适应、交往、恋爱、人格成长、挫折应对等各方面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这不仅是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患有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早加分析,早做防范和硫导。
1.引言
近年来,在校高职大学生因患有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等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本文用情绪稳定性测验对在校200名新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自卑、抑郁情绪表现较突出。学生们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是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既有数量的问题,也有质量的问题。心理健康是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有其针对性。为了解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特点,本文对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新生进行了情绪稳定性测验,在心理问题的分布和心理辅导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了解高职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进行心理间题的疏导对策。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优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m。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优。本文通过对我院新生200份调查问卷统计,得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障碍出现的原因:家庭影响、孩童或青少年时期心理障碍延续、学习环境的影响及现代社会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53%高职高专生正在承受压力,35%认为压力来自社会和自己,62%存在人际关系障碍,80%学校科目不通过构成主要压力,61%表示有自卑感,44%在现今经济形式下存在就业压力,20%存在恨恶情绪,6%有报复等过激行为释放压力。
问卷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高职高专生占58%,独生子女占63%非独生子女,29%父母注重孩童时期兴趣爱好培养,51%表示和父母有代沟,61%在乎父母身教或言教,38%承受家庭经济压力,80%学生希望父母成为人生的向导。从家庭背景调查看,现代高职高专生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明显缺乏兴趣爱好培养,较城镇生源承受经济压力,城镇生源优越感强烈,而农村生源多存在出生、见识、地域等自卑感。农村生源在校得到的人性素质健全培养和社会向导明显低于城镇生源,这也是高职高专生的心理障碍原因。对策研究表明,疏导高职高专生心理障碍需要家庭、社会、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全力配搭,帮助疏导他们的障碍源,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方式调试自己。
其次,42%以网络为调式自己压力方式,产生32%找人倾诉,24%通过网络聊天倾诉,48%通过网络了解性知识,25%早恋对象是同桌、同学或网友;21%愿意单独行动;62%存在人际关系障碍中的48%出现语言沟通障碍。由此可见,高职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心理危机的产生除受重大生活事件、人际交往障碍等诱因影响外,还受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本人四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
观念动荡的压力对高职学生成长产生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人,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着崇尚科学与盲目迷信的矛盾,面临着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新观念的心理压力。他们面对多种文化、多种价值体系抉择之间的矛盾,在崇尚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的冲击中,常使他们无所适从,因而引起了心理机制的激烈反应,并对其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择业就业的压力对高职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他们意识到未来社会竞争是激烈的,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最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一方面,他们必须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他们的择业期望值都较高,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一旦竞争失败,就会发生心理扭曲,产生自卑感,容易引起心理失衡。他们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又怀有程度不同的茫然与失落,因而当代高职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
家庭的溺爱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目前,来自城镇居民家庭中的第一代、第二代独生子女正在迅速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成分结构,并逐渐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的主体。他们是在家庭照顾过多的情况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在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中很难摆脱过分娇惯、过分看管和呵护、导致许多学生对家庭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现实环境的磨练,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业低要求,生活高标准,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薄弱,不易合群,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甚至在性格上存在被扭曲的现象。家庭期望值过高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着用单一的生活选择、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格理解来要求、约束子女,对子女在学业和事业上期望值过高,甚至会达到不顾客观现实的地步,将会使他们一方面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一方面感到恐慌和焦虑,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僵化,心理发展产生障碍。
(3)自身因素
个体差异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由于个人早期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同,大学生在生理发育、文化素养、智力、气质、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一些自我感觉知识基础较好,有一定能力和特长的学生,往往把期望值定得较高,但由于其涉世不深、认识问题偏颇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结果不但没有很好实现任务目标,还暴露了诸多的弱点,当他们感到自我设计的蓝图难以实现时,便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些同学在中学往往都是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结果只进了高职院校,觉得自己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与光环,自尊心受到了挫折。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异,高职学生中的相对贫困化问题日渐突出,特困生中的大多数人具有相当程度的自卑感,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性格内向、自我封闭。
认知差异对大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大学生在确立自我统一性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心灵闭锁与渴求知己的矛盾。许多大学生自我设计不切实际,自我评价过高,而对自己的缺陷、弱点却视而不见,于是理想与现实常常发生矛盾,使其在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中迷失自我,放弃理想消沉下去。一些大学生随着思维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出现了心理活动的闭锁性,但内心深处又强烈呼唤着友情和理解,希望通过相互交往增进友谊,从中发现自我,理解他人。由于这种心理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处于压抑、焦虑之中,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改变。
(4)学校教育
重智育不重德育的做法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依然是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成为教育体制的唯一价值取向,这种重分轻能的做法无法评价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分数显得如此重要,学生之间为了学习成绩展开了激烈的竟争,甚至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疲惫,有许多同学因此产生了厌学、厌世的情绪。更重要的是,由于学校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对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伦理观念却不屑一顾,当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无法独立地适应社会生活时,必然陷人恐慌与失望中,产生心理错位。
3.疏导对策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在转型期,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和矛盾,这对大学生心理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上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生理、心理和思想变化时期,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且新进人高职院校学习,对高职教育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很容易成为学生情绪低谷时期和转折期,应加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全面启动“心理健康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本文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
3.1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职教学计划
在高职教学计划中存在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没有专门面向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教材。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问题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特性。如:新生对上职业院校的心理适应、抑郁自卑情绪、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就业前途缺乏自信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所以应尽快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材,并纳人教学计划,以适应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3.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职教特色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力求与整个职教特色相一致,即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既需要有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有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需要心理指导的操作性。如:可采用情景式、讨论式、模拟式、启发式、现场咨询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如人际交往训练,紧张的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
3.3开展学生热.点心理问题专题讲座
高职大学生在校三年,在各个阶段均有其热点性的心理问题,如:新生阶段的适应环境、中间阶段的交友恋爱、毕业阶段的就业困惑等,以及校园内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随时都会引起学生心理的反映,对此应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以心理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及时辅导。
3.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咨询机构的建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有较深程度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措施,在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必备设施等方面需要得到重视和保障。
3.5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应本着“面向全体,重在预防,提高素质,增进健康”的原则,注重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如充分利用校广播、校报、黑板报、宜传橱窗等,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心理健康在科普水平上不断提高。
3.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人际环境,使高职学生产生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人格的升华。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以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多彩的文化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认知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炼,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学社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并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心理培训、电影赏析、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情景剧场、团体讨论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4.小结
在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该项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心理问题的部分倾向和特点,提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帮助高职大学生解除在学习、环境适应、交往、恋爱、人格成长、挫折应对等各方面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这不仅是高职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