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问题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3
作者:张晓文 吴胜红 戴兆骏
论文关键词:心理障碍 学业不良 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构成成分逐渐多样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业不良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的状况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构成成分逐渐多样化。同时,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业不良问题日益突出,深入调查这类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心理阵碍与学鸿不民的界定
心理障碍有两层含义,一指心理疾病的一些症状,二指程度轻微的心理失调。本文所论的心理障碍主要指轻微的心理失调,也包括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表现。国内用以筛查高危人群的工具很多,《精神卫生自评量表》是一个比较通用的量表,测试结果较为可靠。“’本文中运用1-5级记分,以总均分1.5分作为有无障碍的标准,以因子分超过3分作为判断较严重心理障碍的标准。
学业不良是指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成绩落后,属多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智力落后、感官损失造成的学习问题不同,学业不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加以改变。学业不良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通用的方法是根据学业成绩与其智力潜能的差异,当这种差异达到一定程度,就推断其为学习不良。fz7本文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界定仍以百分制的及格率作为判断指标。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属于一个高智商的群体,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传统上以及格作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指标,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方法。
(二)侧去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对某高校o1级1206名学生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的团体测验,其中男生822人,女生374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完成。学业不良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2001-2002学年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
个案调查:主要对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和
个别访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学业不良的原因。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拓
调查显示,有不同程度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为40.3%,其中,中等偏重的比例为7%。他们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不两耳体大争生心组健康状况的比段
这次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了不同性别、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与未参加社团活动的群体,申请助学贷款与未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见表2,
该结果显示:①男女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上,男女生表现不同。男生在敌对情绪、思想和行为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偏执倾向上,男生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心理障碍与性格差异有关。②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上,农村同学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同学,说明生存环境对某些心理障碍的产生会有影响。③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④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⑤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从未参与过社团活动的人群,特别是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上,前者的得分明显低于后者。⑧申请助学贷款与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个别因子如人际关系敏感上,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高于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
(三)个贵研究的贻果:主要问翅与诱因
从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一学期150份咨询个案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耍心理问题及诱发原因,结果见表3。
1.不及格率民办学院高于公办学院,分别是43.06%和23.6%;理工科高于文科,分别是27.86%和20.38%;低年级高于高年级,以经管院为例,一年级32,3996,二年13.30%,三年级22.05%o
2.补考课程相对集中,文科补考集中在数学、计算机等科目上,理工科补考集中在工程数学、英语等课程上.
3.存在重视专业证书学习,忽视系统课程学习的现象。各种专业证书被认为是将来求职的通行证,许多同学花钱到社会上参加各种证书学习班,对本专业课程投入较少。
4.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招生规模扩大后,学生的构成复杂化,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吃力,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scl-90的测试结果显示,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为12.8%,大学生的一般比例是7%。
(五)大学生学婆不民的原固
通过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没时间学.
1.“不想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兴趣缺乏、动力不足是大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不断强化了学习的功利色彩,学习只是为了上大学,为了找工作,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导致很多大学生只关心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学习的内容和价值。学习没有动力自然也没有乐趣可言,这当然就很难取得好成绩。二是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目前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对新学科新技术的整合能力有限,有些专业的课程几十年一贯制,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于是,花钱考“证”就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无奈的选择。三是考研学生主动放弃本专业的学习,近几年由于社会对人才层次需求的变化,考研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特别是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甚至会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考研。考研是一次新的人生定位,许多大学生选择与原来专业不同的专业和方向,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人因此放弃了原先课程的学习。
2.“不会学”主要是教与学的方法问题。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缺少衔接,中学里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学会是目标。大学里学生跟着老师的进度走,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许多学生不适应,学习缺少主动性,他们想学好,也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这些同学往往存在着较多的心理困扰。某些课程的不及格率较高与这些课程相对较难有关,也同教与学的方法有关。
3.“学不会”是指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和难度。这次调查发现,民办学院的学生不及格率较高,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是最主要的原因。
4.“没时间学”是指一些上网、游戏成瘾者、忙于打工者、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的学生,他们不能保证学习时间,是造成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出路与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问题是多种负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大学生自身个性的缺陷、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不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及心理支持系统的不健全等。要从根本上解抉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必须各方统一思想,齐抓共管。
(一)解决学业不良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材配备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缩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提高系统的专业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这是吸引学生专注于专业学习的首要条件。目前,专业设置过专、过细,适应面窄,课程内容老化、更新速度慢的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滞后现象严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逐年增加,大批新教师充实到了教学一线,在注重教学规模的同时,教学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要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教学水平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低年级基础课教师要做好与中学教学的衔接,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针对成人的教学方法,要解决好大班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要研究解决多校区多层次办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学生角度讲,要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要努力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再次,要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高校激励学生学习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每年一度的奖学金制上,按照“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原则,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以奖励,给差生以督促及相应的处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的奖励制度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即可以激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而对那些一般的基础较差的同学的鞭策作用很小。
另外,要加强学风与考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一些民办二级学院,须通过目标引导、制度管理,榜样带动等各项措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考风建设要加强考试纪律的宣传和监督。最近几年,大学生中请人代考,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作弊的问题比较突出,既破坏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又助长了某些学生的投机心理。严肃考试纪律不仅是态度的问题,还涉及技术问题,各高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和心理调适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完善自己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应付压力、挫折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帮助他们顺利成长。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宜传和普及工作,利用课堂、课外活动及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关注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简单的自我调适及帮助他人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避免极端事件的出现。
其次,要优化教育环境,尽量减少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负面刺激。要提高学校各级部门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一切工作都应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解决好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的问题,服务质量、水平和学生需要的关系问题。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在学生学习、工作及社会活动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倡导团队精神,解决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及竟争的后果,减少竟争的负面影响.
再次,要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同学在心理问题出现时不去主动寻求帮助,对获得帮助没有足够的信心,这会使处在危机中的同学备感孤独和无奈,加重心理负担。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密切与家人的联系,要创造条件、制造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亲情和友情可以使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境时获得精神支持,增强自信心。
(三)高校应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为有心理障碍和学业不良的同学服务。
目前,许多高校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为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但调查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学生对心理辅导还不能完全接受,存在一些顾虑和理解上的误区,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尽快提高心理辅导的专业化水平。
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提供专业辅导的工作到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步分化,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也日益复杂化,除了学习态度外,智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简单的督促和处分己很难解决问题,需要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帮助。学校要组织心理学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一起研究在新形势下,怎样帮助学业不良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心理障碍 学业不良 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构成成分逐渐多样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业不良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的状况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在校大学生的构成成分逐渐多样化。同时,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业不良问题日益突出,深入调查这类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心理阵碍与学鸿不民的界定
心理障碍有两层含义,一指心理疾病的一些症状,二指程度轻微的心理失调。本文所论的心理障碍主要指轻微的心理失调,也包括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表现。国内用以筛查高危人群的工具很多,《精神卫生自评量表》是一个比较通用的量表,测试结果较为可靠。“’本文中运用1-5级记分,以总均分1.5分作为有无障碍的标准,以因子分超过3分作为判断较严重心理障碍的标准。
学业不良是指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成绩落后,属多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智力落后、感官损失造成的学习问题不同,学业不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加以改变。学业不良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通用的方法是根据学业成绩与其智力潜能的差异,当这种差异达到一定程度,就推断其为学习不良。fz7本文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界定仍以百分制的及格率作为判断指标。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属于一个高智商的群体,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传统上以及格作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指标,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方法。
(二)侧去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对某高校o1级1206名学生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的团体测验,其中男生822人,女生374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完成。学业不良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2001-2002学年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
个案调查:主要对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和
个别访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学业不良的原因。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拓
调查显示,有不同程度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为40.3%,其中,中等偏重的比例为7%。他们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不两耳体大争生心组健康状况的比段
这次调查中,我们特别关注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了不同性别、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与未参加社团活动的群体,申请助学贷款与未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见表2,
该结果显示:①男女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上,男女生表现不同。男生在敌对情绪、思想和行为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恐怖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在偏执倾向上,男生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心理障碍与性格差异有关。②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上,农村同学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同学,说明生存环境对某些心理障碍的产生会有影响。③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④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⑤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从未参与过社团活动的人群,特别是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上,前者的得分明显低于后者。⑧申请助学贷款与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个别因子如人际关系敏感上,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高于未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
(三)个贵研究的贻果:主要问翅与诱因
从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一学期150份咨询个案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耍心理问题及诱发原因,结果见表3。
大学生学业不民的待况
1.不及格率民办学院高于公办学院,分别是43.06%和23.6%;理工科高于文科,分别是27.86%和20.38%;低年级高于高年级,以经管院为例,一年级32,3996,二年13.30%,三年级22.05%o
2.补考课程相对集中,文科补考集中在数学、计算机等科目上,理工科补考集中在工程数学、英语等课程上.
3.存在重视专业证书学习,忽视系统课程学习的现象。各种专业证书被认为是将来求职的通行证,许多同学花钱到社会上参加各种证书学习班,对本专业课程投入较少。
4.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招生规模扩大后,学生的构成复杂化,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吃力,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5.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scl-90的测试结果显示,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为12.8%,大学生的一般比例是7%。
(五)大学生学婆不民的原固
通过对学业不良大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没时间学.
1.“不想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兴趣缺乏、动力不足是大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不断强化了学习的功利色彩,学习只是为了上大学,为了找工作,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导致很多大学生只关心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学习的内容和价值。学习没有动力自然也没有乐趣可言,这当然就很难取得好成绩。二是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目前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对新学科新技术的整合能力有限,有些专业的课程几十年一贯制,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于是,花钱考“证”就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无奈的选择。三是考研学生主动放弃本专业的学习,近几年由于社会对人才层次需求的变化,考研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特别是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甚至会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考研。考研是一次新的人生定位,许多大学生选择与原来专业不同的专业和方向,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人因此放弃了原先课程的学习。
2.“不会学”主要是教与学的方法问题。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缺少衔接,中学里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学会是目标。大学里学生跟着老师的进度走,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许多学生不适应,学习缺少主动性,他们想学好,也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这些同学往往存在着较多的心理困扰。某些课程的不及格率较高与这些课程相对较难有关,也同教与学的方法有关。
3.“学不会”是指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和难度。这次调查发现,民办学院的学生不及格率较高,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是最主要的原因。
4.“没时间学”是指一些上网、游戏成瘾者、忙于打工者、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的学生,他们不能保证学习时间,是造成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出路与对策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问题是多种负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大学生自身个性的缺陷、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不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及心理支持系统的不健全等。要从根本上解抉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业不良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必须各方统一思想,齐抓共管。
(一)解决学业不良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材配备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缩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提高系统的专业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这是吸引学生专注于专业学习的首要条件。目前,专业设置过专、过细,适应面窄,课程内容老化、更新速度慢的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滞后现象严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水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逐年增加,大批新教师充实到了教学一线,在注重教学规模的同时,教学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要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教学水平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低年级基础课教师要做好与中学教学的衔接,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针对成人的教学方法,要解决好大班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要研究解决多校区多层次办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学生角度讲,要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要努力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再次,要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高校激励学生学习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每年一度的奖学金制上,按照“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原则,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以奖励,给差生以督促及相应的处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的奖励制度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即可以激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而对那些一般的基础较差的同学的鞭策作用很小。
另外,要加强学风与考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一些民办二级学院,须通过目标引导、制度管理,榜样带动等各项措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考风建设要加强考试纪律的宣传和监督。最近几年,大学生中请人代考,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作弊的问题比较突出,既破坏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又助长了某些学生的投机心理。严肃考试纪律不仅是态度的问题,还涉及技术问题,各高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和心理调适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完善自己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应付压力、挫折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帮助他们顺利成长。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宜传和普及工作,利用课堂、课外活动及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心理调适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关注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简单的自我调适及帮助他人的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避免极端事件的出现。
其次,要优化教育环境,尽量减少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负面刺激。要提高学校各级部门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一切工作都应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解决好经济效益与服务质量的问题,服务质量、水平和学生需要的关系问题。倡导人性化的管理,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在学生学习、工作及社会活动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倡导团队精神,解决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及竟争的后果,减少竟争的负面影响.
再次,要完善和巩固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同学在心理问题出现时不去主动寻求帮助,对获得帮助没有足够的信心,这会使处在危机中的同学备感孤独和无奈,加重心理负担。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密切与家人的联系,要创造条件、制造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亲情和友情可以使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境时获得精神支持,增强自信心。
(三)高校应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为有心理障碍和学业不良的同学服务。
目前,许多高校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为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但调查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学生对心理辅导还不能完全接受,存在一些顾虑和理解上的误区,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尽快提高心理辅导的专业化水平。
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提供专业辅导的工作到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入学率逐年提高,大学生群体逐步分化,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也日益复杂化,除了学习态度外,智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简单的督促和处分己很难解决问题,需要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帮助。学校要组织心理学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一起研究在新形势下,怎样帮助学业不良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