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发微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3
[论文摘要]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中英文化互补性强,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有可靠的师资来源。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能帮助学生熟悉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概论;必要性;可行性
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也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之一,以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但因其性质为“选修”,故其效果很不理想。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花费多年心血学习英语收效甚微的同时,渐渐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淡而远之,甚至一无所知;在英语课堂上提及某个中国文化现象时,“不知道”是最常见的答案之一。在一次英美文学选读考试中,笔者给英语专业学生编制了一道题目:用英文写出五个中国传统节日和各自相应的日期,分值为7分。统计显示,在206名学生中,该题得0~3分的共152人,占总人数的73%;得4~5分的人数为46人,占22%;得5~7分的共9人,占5%。平均分仅为2.71分。甚至有许多学生写了感恩节、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由此可见,多年片面强调英语的学习已造成学生中国文化常识严重缺失,英语专业学生“去中国文化”的趋势日益凸显。鉴于此,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计划,在必修课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母语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必要性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000年修订后的新《大纲》不仅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一目标做了具体说明,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教学要求是“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制定《大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概论在《大纲》中属于选修课,这容易产生“有令不行”或者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直接后果要么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文化素养较高、母语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要么是语言基本功薄弱、英语文化素养和母语文化素养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此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中英两种文化素养,实现“中西合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大纲》的培养目标。此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语热”浪潮的扑面而来,民族文化主体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即“在今天的中国,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认识越来越少了。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不难想象,一个具有深厚本族文化底蕴的人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主体性和归属感也更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非常危险而可悲的。
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获取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是迫在眉睫的事,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三)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大纲》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对外介绍能力。”英语专业学生是中英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的载体,也是相互推介的纽带。具备良好中英文化素养的人在这两种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作用巨大。当前,中国的经济腾飞令世界震惊,中国的崛起将意味着什么?世界在关注的同时,也在猜测、在疑虑。世界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关心中国的文化走向。作为唯一严格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形象?这一点,党和政府注意到了,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同时,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以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创举。然而,孔子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国人知晓者不多。许多国人的文化观念主要还是西方式的,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反倒比较陌生。中国人走向世界,要拿出本民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目前看来很难。一个缺乏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民族,这已经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国人面对自己祖先的文化还得像小学生那样的从头学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增强道德意识的需要,是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中英文化影响深远,互补性强
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精髓的汉语文化对中国周边诸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人数之多仅次于汉语。以英国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文化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随着中国的人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与日俱增。中英文化同属大国文化,又同属联合国工作语言,二者的互补性强。精通中英文化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
为贯彻《大纲》、落实《意见》和适应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书籍较多。比如由周仪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是一部不错的教材。该书采用纯英文书写,按照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顺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文化,既详略得当又通俗易懂,很适合具备一定英语功底的学生阅读。
(三)有可靠的师资来源
为加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施行文化强国战略,我国的对外汉语专业应运而生。对外汉语,顾名思义,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史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根据这个目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需接受较为系统的中英文化教育。因此,合格的对外汉语毕业生一定具备较高的中英文化素养,因而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此外,当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多且呈每年递增的趋势,这也为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提供了可靠的师资来源。
“中国文化是山,西方文化是水。”由此可见,一个希望全面认识自己的人,不仅应该学习西方文化,更应该熟知自己的传统文化。语言集中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语言教学与学习永远不能离开这根准绳。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从交际功能来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因此,在大力培养精通英语的合格人才时,一定要着力加强本族文化的教学。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论文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概论;必要性;可行性
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也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之一,以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但因其性质为“选修”,故其效果很不理想。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花费多年心血学习英语收效甚微的同时,渐渐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淡而远之,甚至一无所知;在英语课堂上提及某个中国文化现象时,“不知道”是最常见的答案之一。在一次英美文学选读考试中,笔者给英语专业学生编制了一道题目:用英文写出五个中国传统节日和各自相应的日期,分值为7分。统计显示,在206名学生中,该题得0~3分的共152人,占总人数的73%;得4~5分的人数为46人,占22%;得5~7分的共9人,占5%。平均分仅为2.71分。甚至有许多学生写了感恩节、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由此可见,多年片面强调英语的学习已造成学生中国文化常识严重缺失,英语专业学生“去中国文化”的趋势日益凸显。鉴于此,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计划,在必修课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母语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必要性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000年修订后的新《大纲》不仅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一目标做了具体说明,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教学要求是“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制定《大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概论在《大纲》中属于选修课,这容易产生“有令不行”或者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直接后果要么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文化素养较高、母语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要么是语言基本功薄弱、英语文化素养和母语文化素养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此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中英两种文化素养,实现“中西合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大纲》的培养目标。此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语热”浪潮的扑面而来,民族文化主体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即“在今天的中国,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认识越来越少了。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不难想象,一个具有深厚本族文化底蕴的人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主体性和归属感也更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非常危险而可悲的。
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获取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是迫在眉睫的事,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三)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大纲》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对外介绍能力。”英语专业学生是中英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的载体,也是相互推介的纽带。具备良好中英文化素养的人在这两种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作用巨大。当前,中国的经济腾飞令世界震惊,中国的崛起将意味着什么?世界在关注的同时,也在猜测、在疑虑。世界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关心中国的文化走向。作为唯一严格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形象?这一点,党和政府注意到了,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同时,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以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创举。然而,孔子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国人知晓者不多。许多国人的文化观念主要还是西方式的,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反倒比较陌生。中国人走向世界,要拿出本民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目前看来很难。一个缺乏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民族,这已经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国人面对自己祖先的文化还得像小学生那样的从头学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增强道德意识的需要,是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中英文化影响深远,互补性强
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精髓的汉语文化对中国周边诸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人数之多仅次于汉语。以英国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文化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随着中国的人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与日俱增。中英文化同属大国文化,又同属联合国工作语言,二者的互补性强。精通中英文化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
为贯彻《大纲》、落实《意见》和适应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书籍较多。比如由周仪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是一部不错的教材。该书采用纯英文书写,按照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顺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文化,既详略得当又通俗易懂,很适合具备一定英语功底的学生阅读。
(三)有可靠的师资来源
为加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施行文化强国战略,我国的对外汉语专业应运而生。对外汉语,顾名思义,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史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根据这个目标,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需接受较为系统的中英文化教育。因此,合格的对外汉语毕业生一定具备较高的中英文化素养,因而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此外,当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较多且呈每年递增的趋势,这也为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提供了可靠的师资来源。
“中国文化是山,西方文化是水。”由此可见,一个希望全面认识自己的人,不仅应该学习西方文化,更应该熟知自己的传统文化。语言集中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语言教学与学习永远不能离开这根准绳。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无论是从学习过程,还是从交际功能来讲,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因此,在大力培养精通英语的合格人才时,一定要着力加强本族文化的教学。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