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方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4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育技术;电子化学习;混合式学习
论文摘要:本文为了解决我国在英语教学中所采用方法比较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追溯和研究,提出了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
1大学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也有类似之处。所以,笔者也遵循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后辅导的顺序来进行阐述。
1.1备课
我们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除了要吸收传统模式的经验外,还要注意:
(1)广泛收集资料。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还通过给学生预设一些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源供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配合适当的任务型作业让学生来强化知识。
(3)强调教师协作备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储存,并通过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对所获资源进行交换。
1.2教学实施
在完成了资料准备和课程设计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在这个部分,笔者以所在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
(1)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套多媒体平台软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广播教学,这既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上接收到和教师同步的电子课件,并且这种同步是全媒体的内容呈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电子教案,也能根据需要资料库中的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
(2)为了达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的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认知的理论,我们通过技术方法实现了同一课堂中非同步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会鼓励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作为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充当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3)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参与到小组讨论。由于网络中数据的交流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也可以实现点对面,教师便能自由切换于不同学习者或学习小组之间,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1.3课后辅导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时间和空间中。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保持着顺畅的信息交流。同时为了能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更加贴近自然习得,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各种任务,并且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学习。
(2)布置写作作业:这里,教师所留的写作作业不只是一个题目,而会在作业平台上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料支持,这些资料可以让同学对文章的题目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课后作业:传统的应试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作业设计得更加任务化,实用化。同学们通过查询网络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并去寻找需要的资源。同时,教师也会强调小组的协作学习,这样通过分工协作获得的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而形成共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作用显著。
(4)如果学生有任何伺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系统及msn、工cq等和教师联系。这样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同时教师对某一个学生向题的解答也会同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方便有类似问题的同学来查看。
1.4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过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评估效果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1.4.1阶段性评估
(1)随堂测验:这里,单词听写和对语言点的随堂测试都是通过电脑平台实现的。这既可以保证测验的频度,也保证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对语音、写作作业和自主练习纪录的检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录音,并且将录音文件传到教师指定的网络系统中供检查。对子课后练习,学生则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系统会自动批改并记录学生成绩。
这种阶段性评价,既可以保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一定督促,又能够及时校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4.2综合性评估
经过一阶段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一套特有的凯思考试系统。该测评系统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来测试应试者实际水平,实时变换题目难度,能在短时间内把准确的能力分值、权威性测评分析呈现给每位同学。
2结语
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教学表现形式,从而更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但我们也认识到相关技术的普及以及教师的计算机素养可能是阻碍它发展的障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是符合语言学习习惯的,它借助教育技术的力量将语言能力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体验过程,这种方式应该值得大家的重视。笔者也相信随着各高校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师队伍能力结构的更新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教学模式必将得到大规模地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为了解决我国在英语教学中所采用方法比较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教育技术学发展的追溯和研究,提出了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
1大学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也有类似之处。所以,笔者也遵循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后辅导的顺序来进行阐述。
1.1备课
我们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除了要吸收传统模式的经验外,还要注意:
(1)广泛收集资料。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还通过给学生预设一些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源供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配合适当的任务型作业让学生来强化知识。
(3)强调教师协作备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储存,并通过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对所获资源进行交换。
1.2教学实施
在完成了资料准备和课程设计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在这个部分,笔者以所在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
(1)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套多媒体平台软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广播教学,这既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上接收到和教师同步的电子课件,并且这种同步是全媒体的内容呈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电子教案,也能根据需要资料库中的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
(2)为了达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的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认知的理论,我们通过技术方法实现了同一课堂中非同步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会鼓励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作为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充当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3)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参与到小组讨论。由于网络中数据的交流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也可以实现点对面,教师便能自由切换于不同学习者或学习小组之间,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1.3课后辅导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时间和空间中。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保持着顺畅的信息交流。同时为了能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更加贴近自然习得,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各种任务,并且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学习。
(1)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听力作业和语音作业。这里的听力形式不仅是音频的,也可以是视频的,甚至是网络上的某个媒体文件。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对语言输出技能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同伴之间的对话联系以及和外教的情景模拟任务录制成语音文件,通过网络服务器进行提交。这样教师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可以检查学生们的语音作业并且给与指导。
(2)布置写作作业:这里,教师所留的写作作业不只是一个题目,而会在作业平台上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料支持,这些资料可以让同学对文章的题目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课后作业:传统的应试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作业设计得更加任务化,实用化。同学们通过查询网络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并去寻找需要的资源。同时,教师也会强调小组的协作学习,这样通过分工协作获得的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而形成共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作用显著。
(4)如果学生有任何伺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系统及msn、工cq等和教师联系。这样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同时教师对某一个学生向题的解答也会同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方便有类似问题的同学来查看。
1.4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过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评估效果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1.4.1阶段性评估
(1)随堂测验:这里,单词听写和对语言点的随堂测试都是通过电脑平台实现的。这既可以保证测验的频度,也保证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对语音、写作作业和自主练习纪录的检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录音,并且将录音文件传到教师指定的网络系统中供检查。对子课后练习,学生则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系统会自动批改并记录学生成绩。
这种阶段性评价,既可以保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一定督促,又能够及时校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4.2综合性评估
经过一阶段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一套特有的凯思考试系统。该测评系统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来测试应试者实际水平,实时变换题目难度,能在短时间内把准确的能力分值、权威性测评分析呈现给每位同学。
2结语
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教学表现形式,从而更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但我们也认识到相关技术的普及以及教师的计算机素养可能是阻碍它发展的障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是符合语言学习习惯的,它借助教育技术的力量将语言能力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体验过程,这种方式应该值得大家的重视。笔者也相信随着各高校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师队伍能力结构的更新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教学模式必将得到大规模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