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班主任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4
【摘要】高校班主任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而目前由于认识程度等方面的原因,班主任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深入阐述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管理层面、观念意识、工作对象以及班主任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
高校班主任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对于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如何把党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重要任务的统一部署落到实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明确地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班主任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部分高校置国家的规定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于不顾,至今未设立班主任。部分高校认为专职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所以班主任的存在没有价值,于是干脆让政治辅导员兼任班主任,采取凑数的办法,使班主任形同虚设。即使设立了班主任的高校,因为思想观念、政策、经费等原因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1.班主任和辅导员权责不清
班主任和辅导员权责不清、分工不明而产生推诿和消极工作的情绪。这种情形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班主任借口没有固定办公室,除了上课很少在学校出现,有些甚至一个学期都不与班里的学生见面。
(2)辅导员和班主任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学生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相互推诿。
(3)辅导员和班主任不能统一思想、实现良好沟通,对同一学生或问题的看法不统一甚至矛盾严重,导致学生不知该听谁的,无所适从。
(4)班主任认为自己手中没有权力,从而对班级管理缺乏热情,不愿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2.高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岗位,他们既要接受学生关于学业方面问题的咨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面对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从目前各高校班主任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尚不具备这些班主任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而近年来针对辅导员的各类培训日见增多,专门针对班主任的统一培训却比较少见。这就使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仅限于自身行为,缺乏相关的指导,也造成了班主任的成长过分依赖亲自体验,没有良好的经验总结。
3.高校班主任职业存在感不强
职业存在感是指自身的职业行为对社会、对职业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效果。高校班主任职业存在感不强是指高校班主任认为自身的工作对于学生、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影响不大,可有可无。由于高校班主任的工作一般没有具体的硬性指标,不少班主任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份良心活,只能凭自己的良心决定精力投入的多少,也导致了他们工作的目标不明确,工作热情不易持久。很多班主任则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职业外的行为上,比如写论文、做项目等。
4.高校班主任队伍流动性大
班主任岗位没有级别,也没有太多限制,从而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不少班主任都是因为职称评审、教学考核等原因而担任班主任,有过经历以后一般一年左右就离开了班主任岗位。再有就是班主任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也有一些老师因为外出进修、做课题项目等机会离开学校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得已离开班主任的岗位。此外,当前年轻教师是班主任队伍的主力军,年轻教师因为结婚、生育等原因离开班主任岗位的也有一定的比例。
5.高校班主任的职业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考核和评价
高校班主任岗位没有明确的上级,因而缺乏明确的职业行为指导,再加上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不多,因此缺乏相关的监管和规范,也造成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价的困难。对于班主任的考核和评价应该考虑到班主任的工作量、工作成绩、上级和学生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当前也没有一套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致对班主任的评价考核欠缺、不及时。
二当前我国高校班主任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层面乏力
(1)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条例。中央的文件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对于班主任的指导性意见都是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两个群体的,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班主任的具体政策。所以各高校在出台本校内部的相关制度和条例上时间、程度都不同,相当一部分高校仍未出台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和条例,对班主任工作缺乏实质的指导和支持。
(2)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不足。目前部分学校根据班主任所管理的学生人数为班主任发放津贴,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所有班主任给发同样的津贴。不管怎样的方式一般高校的班主任津贴一般在每月50~150元之间。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完全不成正比。
(3)对班主任的管理不重视。目前高校班主任一般是由院(系)党总支从本院(系)教师中进行选拔,一般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物色任命,没有学校层面的选拔机制,也没有任命文件,造成班主任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工作安排调整不够正规,随意性大,流动性大。
(4)对班主任的工作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高校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考核体系,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指标不具体,导致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准确度不高,奖惩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存在班主任考核的等级差别小,“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并没有与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和职务提拔等直接挂钩,导致“优秀班主任”对教师没有吸引力,评比时甚至出现平均分配、轮流坐庄等现象。
班主任并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干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它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突出的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可是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领导观念中,还没有建立起清晰正确的班主任用人观。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思想中对班主任的认识也有偏差。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没有合理的回报,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担任班主任对自身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的老师认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应该以自我成长为主,所以过分放心地撒手不管。相反,也有部分老师过分关心学生,变成学生的“保姆”,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跟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上,而忽视了在方法、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3.工作对象的变化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群体问题也产生了较大变化:
(1)贫困学生不断增多,学生之间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在校的大学生中,有每天开车来上课的,也有每月生活费不足百元的。这种校园内的贫富差距易引发心理失衡、道德冲突等现实问题。
(2)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对学校、对知识的信任感逐步降低,“学习无用论”再次抬头,学生方向感严重缺失。
(3)网络交往日益普遍,大学生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加剧。他们一方面在网上以“圈子”“群”等新的方式聚集,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出现“宅”现象,现实交往呈现孤立封闭的趋势。
(4)特殊家庭子女和独生子女问题突出。社会离婚率的普遍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大量增加,而单亲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更持久更强烈,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感,不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独生子女则因为从小被过度关注而滋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愿,不善于合作。
(5)价值观多元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解构和重新形成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往往无所适从。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是学生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个高校班主任不可能逃避的。
4.班主任自身的原因
(1)认识方面的因素。大多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些班主任把个人的利益和实惠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当班主任白干活、瞎搭工,有时间不如做做第二职业,额外搞一搞科研。也有的认为专注于教学科研才是正途,多写文章早点为晋升职称做好准备,比担任班主任更有意义。加上班主任责任又大,不少教师都找种种藉口推脱班主任工作。
(2)能力方面的因素。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方法论等多学科联系紧密的工作,班主任需要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事实上,大部分班主任在上岗前并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和束手无策。
(3)需要方面的因素。高校班主任队伍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固然重视物质需要的满足,但更重视心理需要的满足。从需要层面看,他们对于获得理解与尊重、学生的爱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为突出。班主任在生活、工作中,社会现实感清醒,他们并不期望学校管理者解决其无力解决的问题,而是期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明确要求,高校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还要求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高校班主任工作举足轻重,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等多种职能。班主任与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其思想品德、言谈举止、情感态度、性格气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涉及面广,要求高,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朝平.运用激励机制,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j〕.社科纵横,2004(10):89
〔2〕由隆平、杨建平.以人为本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1(7):85
〔3〕赵洁、张小刚.论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2):85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辅导员
高校班主任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对于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如何把党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重要任务的统一部署落到实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明确地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班主任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校班主任在班级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部分高校置国家的规定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于不顾,至今未设立班主任。部分高校认为专职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所以班主任的存在没有价值,于是干脆让政治辅导员兼任班主任,采取凑数的办法,使班主任形同虚设。即使设立了班主任的高校,因为思想观念、政策、经费等原因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1.班主任和辅导员权责不清
班主任和辅导员权责不清、分工不明而产生推诿和消极工作的情绪。这种情形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班主任借口没有固定办公室,除了上课很少在学校出现,有些甚至一个学期都不与班里的学生见面。
(2)辅导员和班主任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学生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相互推诿。
(3)辅导员和班主任不能统一思想、实现良好沟通,对同一学生或问题的看法不统一甚至矛盾严重,导致学生不知该听谁的,无所适从。
(4)班主任认为自己手中没有权力,从而对班级管理缺乏热情,不愿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2.高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岗位,他们既要接受学生关于学业方面问题的咨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面对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等,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从目前各高校班主任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尚不具备这些班主任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而近年来针对辅导员的各类培训日见增多,专门针对班主任的统一培训却比较少见。这就使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仅限于自身行为,缺乏相关的指导,也造成了班主任的成长过分依赖亲自体验,没有良好的经验总结。
3.高校班主任职业存在感不强
职业存在感是指自身的职业行为对社会、对职业目标人群产生影响的效果。高校班主任职业存在感不强是指高校班主任认为自身的工作对于学生、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影响不大,可有可无。由于高校班主任的工作一般没有具体的硬性指标,不少班主任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份良心活,只能凭自己的良心决定精力投入的多少,也导致了他们工作的目标不明确,工作热情不易持久。很多班主任则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职业外的行为上,比如写论文、做项目等。
4.高校班主任队伍流动性大
班主任岗位没有级别,也没有太多限制,从而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不少班主任都是因为职称评审、教学考核等原因而担任班主任,有过经历以后一般一年左右就离开了班主任岗位。再有就是班主任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也有一些老师因为外出进修、做课题项目等机会离开学校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得已离开班主任的岗位。此外,当前年轻教师是班主任队伍的主力军,年轻教师因为结婚、生育等原因离开班主任岗位的也有一定的比例。
5.高校班主任的职业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考核和评价
高校班主任岗位没有明确的上级,因而缺乏明确的职业行为指导,再加上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不多,因此缺乏相关的监管和规范,也造成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评价的困难。对于班主任的考核和评价应该考虑到班主任的工作量、工作成绩、上级和学生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当前也没有一套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致对班主任的评价考核欠缺、不及时。
二当前我国高校班主任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层面乏力
(1)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条例。中央的文件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对于班主任的指导性意见都是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两个群体的,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班主任的具体政策。所以各高校在出台本校内部的相关制度和条例上时间、程度都不同,相当一部分高校仍未出台有关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和条例,对班主任工作缺乏实质的指导和支持。
(2)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不足。目前部分学校根据班主任所管理的学生人数为班主任发放津贴,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所有班主任给发同样的津贴。不管怎样的方式一般高校的班主任津贴一般在每月50~150元之间。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完全不成正比。
(3)对班主任的管理不重视。目前高校班主任一般是由院(系)党总支从本院(系)教师中进行选拔,一般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物色任命,没有学校层面的选拔机制,也没有任命文件,造成班主任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工作安排调整不够正规,随意性大,流动性大。
(4)对班主任的工作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高校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班主任工作考核体系,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指标不具体,导致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准确度不高,奖惩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另一方面存在班主任考核的等级差别小,“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并没有与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和职务提拔等直接挂钩,导致“优秀班主任”对教师没有吸引力,评比时甚至出现平均分配、轮流坐庄等现象。
2.观念上的错位
班主任并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干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它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突出的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可是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领导观念中,还没有建立起清晰正确的班主任用人观。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思想中对班主任的认识也有偏差。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没有合理的回报,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担任班主任对自身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的老师认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应该以自我成长为主,所以过分放心地撒手不管。相反,也有部分老师过分关心学生,变成学生的“保姆”,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跟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上,而忽视了在方法、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3.工作对象的变化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群体问题也产生了较大变化:
(1)贫困学生不断增多,学生之间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在校的大学生中,有每天开车来上课的,也有每月生活费不足百元的。这种校园内的贫富差距易引发心理失衡、道德冲突等现实问题。
(2)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对学校、对知识的信任感逐步降低,“学习无用论”再次抬头,学生方向感严重缺失。
(3)网络交往日益普遍,大学生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加剧。他们一方面在网上以“圈子”“群”等新的方式聚集,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出现“宅”现象,现实交往呈现孤立封闭的趋势。
(4)特殊家庭子女和独生子女问题突出。社会离婚率的普遍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大量增加,而单亲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更持久更强烈,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感,不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独生子女则因为从小被过度关注而滋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愿,不善于合作。
(5)价值观多元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解构和重新形成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往往无所适从。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是学生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个高校班主任不可能逃避的。
4.班主任自身的原因
(1)认识方面的因素。大多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些班主任把个人的利益和实惠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当班主任白干活、瞎搭工,有时间不如做做第二职业,额外搞一搞科研。也有的认为专注于教学科研才是正途,多写文章早点为晋升职称做好准备,比担任班主任更有意义。加上班主任责任又大,不少教师都找种种藉口推脱班主任工作。
(2)能力方面的因素。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方法论等多学科联系紧密的工作,班主任需要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事实上,大部分班主任在上岗前并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和束手无策。
(3)需要方面的因素。高校班主任队伍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固然重视物质需要的满足,但更重视心理需要的满足。从需要层面看,他们对于获得理解与尊重、学生的爱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为突出。班主任在生活、工作中,社会现实感清醒,他们并不期望学校管理者解决其无力解决的问题,而是期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明确要求,高校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还要求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高校班主任工作举足轻重,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等多种职能。班主任与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其思想品德、言谈举止、情感态度、性格气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涉及面广,要求高,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朝平.运用激励机制,加强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j〕.社科纵横,2004(10):89
〔2〕由隆平、杨建平.以人为本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1(7):85
〔3〕赵洁、张小刚.论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