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二本高校理工科“三能型”师资队伍的优化策

发布时间:2015-08-10 08:51

 0 引言
  二本高校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部分理工科专业(应用化学)既可以培养理科型学生也可以培养工科型学生,针对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高深理论知识、具备一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教研能力的师资队伍,以实现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提高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率。
  1 当前二本高校理工科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本高校理工科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1]。
  (1)教育观念陈旧
  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里,强调“知识本位”,主要用分数、成绩来考核学生,忽视了其育人的职责,忽视了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观念,影响和制约着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死板
  自从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以来,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减少了,部分教师把课件当成了写在黑板(屏幕)上的“电子教案”,甚至出现了新的“照板宣科”现象。另外,教师的教研活动、教学方法研究工作的正常化以及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推进普及工作进展缓慢,直接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理论知识浅薄
  对于理工科教师来说,应掌握本专业所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理论,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传授知识。如对应用化学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说,应基本掌握“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实际上很多教师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很多理论课教师只能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甚至“现炒现卖”,不能针对授课内容拓宽拓深,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于是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甚至逃课的现象常有出现。
  (4)实践经历缺失
  由于我国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较为松散,教师在校学习期间与所学学科专业依托的行业或企业的联系并不多。尤其是近年来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与国际行业接轨并直接参与竞争,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有限,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时代的发展对二本高校理工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提升二本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培养质量对教师的新要求
  当前二本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从纯粹注重“高教性”,转向正确处理“高教性”与“职业性”的关系,二本高校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必须注意自己办学的“层次性”。二本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性上应高于高职生,尤其在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新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要突出其“职业性”的特征。提升二本高校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都要回归到高等教育主体上来,关键是能体现“高教性”和“职业性”的教师队伍[2]。
  (2)提高科研水平对教师的新要求
  当前二本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力本位”,强调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二本高校应从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阶段逐步过渡到“教学科研并重”的阶段,故需要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加大教师的科研力度。
  (3)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对教师的新要求
  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办学职能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不但要为地方企业输送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还应该为他们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服务。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要求高等教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要努力达到社会服务领先,关键因素仍在于能体现二本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
  3 二本高校理工科“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
  (1)将在岗教师分为理论岗教师和实践岗教师,针对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展不同的训练和评价
  二本高校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另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就业,又由于在二本高校中,大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人数稀少,以上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的特殊性。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度介于一本高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其实践操作能力强于一本高校,弱于高职院校。因此,二本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适应二本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将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在岗教师分为理论岗和实践岗,理论岗教师负责各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实践岗教师负责各种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实验周的教学[3]。
  无论理论岗还是实践岗的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教研科研和专业实践三种基本能力,即“三能”。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应用能力,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力,所任课程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能力,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包括综合课的开发、教材(讲义)的编写能力,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技术应用、工艺设计,实际操作以及工艺开发和创新能力。为充分实现二本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必要选择性的训练教师的不同能力,例如,针对理论岗教师主要训练其教学和教研能力,包括①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专业特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②讲师以上的教师必须能主讲两门课程,并熟悉相关专业课程,课堂上呈现出较宽的知识面;③能根据教学计划编写出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大纲;④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能力以及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以上能力的训练,最终以是否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外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课堂教学(双语教学)合格证书和是否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评价标 准。实践岗教师主要训练其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运用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最新成果解决学生实验、实训中的问题,强化技术应用、工艺设计的能力,训练完毕要求获得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并要求教师每年能为企业解决1-2个技术问题,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鼓励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自主创新、改进工业、开发产品。
(2)建立专任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的制度
  我国以学校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模式和人才引进机制决定了我国高校的大部分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呈现出高学历、低技能、低应用能力的现状。因此,高校大部分理工科教师应当且必须下企业锻炼,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下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生产技术革新、成果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知识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高校理工科专业培养的人才主动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
  设置了理工科专业的二本高校应该将教师下企业锻炼作为培养“三能”教师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在政策导向、机制激励、任务明确、过程监控、全面评价、交流提高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为保证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效,需要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保障机制和相关监控措施。例如教师脱产锻炼按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给予校内津贴,暑期下企业锻炼给予生活补贴,教师锻炼期间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等监控措施,确保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质量。
  (3)加强兼职教师的聘任,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来自企业的工程师长期从事一线的生产设计和管理,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工艺设计和流程了如指掌,与此同时,与专职教师相比,兼职教师自身的培养和提高问题不需要高校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兼职教师自行解决,如果将他们聘任到高校任教,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降低学校教育成本。学校可通过制定一系列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且一定要做到明细科学化。比如从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考核,考虑给予兼职教师一定的优惠待遇。同时对表现较差的给予批评,对表现恶劣的可以视情况给予解聘的处理,真正做到企业为学校提供一线的教学人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贵成,冯军,韩广才,薛宏丽.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师资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87-89.
  [2] 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 (7):90-92.
  [3] 钱国英, 催彦群. 评价与培训相结合,建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2 (2):66-68.
  作者简介:邓新辉(1974-),女(汉族),湖南宁乡人,副教授,博士,长期从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和生态恢复研究。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后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的统计分析

下一篇:新疆师范大学自治区文科基地管理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