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差异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08-14 08:43

 语言学家伦纳 德·布隆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 说过:“外语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应的词或句子。”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这种不能对应或相去甚远,是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及语用意义的混淆的重要原因。
  “Black”(黑)在英汉两种语言里虽然都有贬义用法,但情况很不一样, 一般也不能对译。当代汉语里 的“黑”在中国大陆有象征反动、反革命的意思, 因而诸如“黑帮”一词应译为“reactionary gang”而不是 “black gang”, 因为在英语里“black ”并无“反动”的意思;“黑后台”应译为“sinister backstage b oss ”, 而不是“blackbackstage boss”。“白”在当代汉语里也象征反动、顽固落后,英译时若直译为“ white”则令人费解,故宜用意译。 如“白区”应译为“The Kuomintang—controlled Area”(国统区)。此外, “白”在汉语里还有纯净、徒然、无用、轻视等等含意,在英译时都与“white ” 无关。如“白开水”译为“plain boiled water ”;“白搭”译为“no use”; “一穷二白”译为“poor and blank”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汉语古诗词里,颜色词常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经常“变色”。如通常我们把“青”、 “苍”、 “碧” 、 “绿”四色对应地英译为“Blue”、“Grey”、 “Bluish—green”、“Green”。但在不少诗文中,根据语境和作者的表达方式,这几种颜色的“本色”却另有所指。如:(1 )《尚书·禹贡》“厥土青黎”和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青”,皆非蓝色或绿色,而是 “black”(黑色);(2)《诗经·秦风·黄乌》“彼苍者天”和杜甫《述怀》“摧颓苍松根”中之“苍”也不是灰色,跟“Grey”是不对等的;(3 )温庭筠《瑶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轻”和江淹《拟休上人诗》“日暮碧云合”中的“碧天”、 “碧云”自然不可能是“绿天”、“绿云”;(4 )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中的“绿”指女子美丽乌黑的头发。这种由于视觉本身的通感变色而造成的颜色词所指意义与语用意义的不对应在汉语中相当普遍,在其它语言中也并不鲜见,因为“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它是具有世界性的。
  中国哲学讲求“虚”,中国文化注重“神似”,如国画追求“托物寄意”, “物我两忘”,多模糊曲笔,以达到形神兼备。而西方哲学讲“实”,西方文化讲究科学精确,如西洋油画十分注重描写对象的比例准确以给人真实的感觉。这种文化气质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在颜色词中。英国是个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温差不大的国家,四季绿草如茵。 所以在历史上英国毛纺工业很发达,以“sheep ”或“wool”(羊毛)作为形象喻体是不鲜见的。如“There is wool so whitebut a dyer can make it black"”(羊毛虽白,染之则黑。这相当于汉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白”在英语里与汉语的语用意义也有差距。“white lightdistrict ”在美国英语指纽约的不夜区 ,不能译为“白灯区”; “white slaver”实指逼良为娼的人,而不是“白奴”;“white war ”是指经济战,无硝烟的战争; “in the white ”意为尚未完工;“mark with a white stone”不是用白石头做标记 ,而是“大书特书”等。
  在英语中,某些颜色词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语用意义,与该词和民族的历史生活的联系相关。如在英语里常用“claret”或“claret—red”来代表一种紫红色,“claret ”实为英国很早以前从法国波尔多进口的一种著名红酒的名称。又如中国人惯用的“米黄色”,英语里常以“creamy”或 “butter—yellow”来表示。 因为在英国人生活中奶油是非常普通的食物,犹如西北、中原一带的中国人常食用小米。英语里还常用一些珠宝的颜色来指代一些具体的颜色。这是因为在中世纪,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迅速发展,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珍宝大量流入英国上流社会,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耀眼、迷人的色泽也随之溶入了英语相关的词语之中。如“ rubby ”本义为红宝石,引申为“鲜红色”; “supphire”本义为蓝宝石,引申为“鲜蓝色”;“amethyst ”本义为紫晶石,引申为“鲜紫色”;“coral”本义为珊瑚,引申为“红色”; “beryle”本义为绿柱石,引申为“绿色”等等。
  此外,英语里也有从花名引申出颜色的词语。在语法上起着一种修辞上的夸张和联想作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所著《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用“Peony ”(牡丹)来形容苔丝的嘴,“Her mobile peony mouth”。“Peony ”在这里除了代表红色以外,还含有“丰韵”的意思。“红而丰韵的嘴唇”表达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在跨文化交流中,颜色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汉英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颜色词语的意义,包括许多微妙、特定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素质的提高路径创新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三忌三要的方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