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掉传统黑板的方法创新
邵兴江,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卢洋超,浙江大学学校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普通教室的背部设置一块1.2米高、4米宽的黑板,是绝大多数教室内的基本配置,其功能是呈现文本、板画等信息,并成为班级文化展示的主阵地。但在信息化和教育理念全面革新的今天,传统黑板日益不胜任使命。
传统黑板的穷途末路
“今天的教育倡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表现的机会,而教室背部传统的黑板显然已经难以胜任,需要寻找新的实现途径。”浙江省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校长陈凌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确实,今天的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量、表现形式和刷新周期已大为突破,传统黑板作为一种只能呈现文本和板画的简单平面媒体,其弊端显而易见。
一是可供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每一期黑板报只能展示有限的内容,虽然黑板面积大小是客观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粉笔板书难以承载较大的信息量。二是表现形式相对单一。黑板上仅能够呈现数千文字和少量图画,基本以平面二维信息为主。三是信息难以及时刷新。鉴于出一期有质量黑板报的要求,一般来说,每周更新一次已经算是十分频繁了,很多学校要数周甚至数月才会去考虑更新。
背部黑板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参与面少。陈凌峰告诉我们:“班主任往往仅指定数位文笔、书法和绘画不错的同学参与黑板报制作,约占全班同学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他同学则难以有‘合法’参与的机会。”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则认为,背部黑板的不足还在于互动功能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只能“被”接受黑板报所要传达的信息,而很少能在上面展示自我风采,黑板未能起到班内不同同学之间的文化交流与风采展示功能。
显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传统黑板成为我们教育生活中高投入低产出的典型;而从传播模式的角度看,传统黑板则是单向强迫式传播的代表。
今天的新课程理念倡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不同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满足多层次的表现需要。如何让全体学生均有表现机会,并为他们不同风采的展现搭建多功能、便捷的平台,值得我们关注。显然,传统黑板不能达到这一要求,而壁毯式教育主题墙则能很好地克服传统黑板的种种弊端,为教室背部墙面设计改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壁毯:创新班级文化的展示墙
所谓壁毯,是由航空专用纤维经高致密针刺、热压等工艺形成的约1厘米多厚度的墙毯材料,由基层和绒毛层组成,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是针刺附着功能,类似于软木,可以使用工字钉方便地将各类材料按在其上,可实现展示信息的动态更新,但又优于软木,壁毯工字钉取下后不会留有钉洞,利于美化。二是丰富的色彩,可依据需要提供多达36种颜色,依据需要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三是吸声降噪功能,壁毯材质独特的蜂窝状微结构,可大幅度降低室内噪音,提升环境品质。四是造型丰富,可以依据需要组成形式丰富的可扩展的平面,甚至班徽、校徽图案也可制作。当然,最为可贵的是它可展示文本、图画、书法、照片等各类二维信息,还可以展示手工作品、工艺品等轻质三维立体实物信息。
因此,壁毯上既可以悬挂标语、口号、徽章、照片等宣传材料,也可以张贴通知、规章制度、学习资料等信息,同时,它还可以为学生开辟自由展示自我的空间,如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和艺术作品。当然,壁毯同样具有传统黑板的功能,即为了凸显某一主题,综合安排各个板块的形式、内容和组合方式,形成一张别具特色的“壁毯报”。总体上,壁毯式教育主题墙具有传统黑板不可比拟的优点。
第一,信息量大。壁毯具有传播大量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壁毯相对于传统黑板往往面积更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靠工字钉等工具固定纸张、图片、实物等,这些展现载体可以包含比传统黑板更为丰富的信息,往往以前需半面黑板才能传达的信息,而在壁毯上只需张贴手掌大的一页便笺即可。
第二,信息呈现方式多样。由于突破了原先黑板报中粉笔和颜料作为主要写绘工具的限制,壁毯不仅可以展现包括印刷字体、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手绘图画和数字图片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二维图文资料,还可以悬挂各类三维素材,比如班级手册、意见袋、班主任信箱、班级吉祥物、手工作品等。
第三,信息可存储性强。在壁毯上展出的任意材料在被取下后,均可得到完善保存,这有利于班级文化的积累,而唯有不断积累的文化才具有持久性和感染力。
第四,信息更新周期短,更新成本低。学生只要将原先悬挂在壁毯上的过时的材料取下,代之以新的合适的材料,就完成了一次局部更新。这种更新可几天一次甚至一天数次,而且成本低廉,学生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低。
第五,可参与性强。壁毯式教育主题墙,不是少数人舞文弄墨的场所,而是供全体学生挥洒自我的舞台,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根据班级的壁毯版面设置状况和当期主题,学生可自由地在壁毯相应的位置展示自己想要与他人分享的材料。由于壁毯破除了少数人的垄断,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班级背部文化墙建设的积极性。
第六,互动性强。学生都能在壁毯上自由发表自己的作品,公开表达对班级建设的意见,学生既可以向他人输送自己的思想,又可以接收来自他人的思想,思想的碰撞刺激进一步交流,如此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壁毯也为师生对话提供了一个窗口,教师通过壁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特点,也可以在壁毯上留下自己欲向学生传达的想法。因此,壁毯为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由此可见,壁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信息的高效呈现和促进教学主体间的双向互动上。在当代,拥有这些优势的壁毯显然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营造以对话为基础的教学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逐渐对“教育的本质是对话”这一命题达成共识。对话是相对于独白而言的。过去,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盛行独白式教学,即教师独自一人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讲授,将知识和技能强行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设定为只会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机器,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对话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人格和自我价值,它将每一个学生置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旨在创造一种民主、理解、宽容的
课堂氛围。对话教学将学生看做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个体,它并不认为知识是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的,而是主张知识是在言语、理解、体验和反思等对话方式中“生成”的。换句话说,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和其他各类人员的动态和开放的交流过程中,以自身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去认识、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自主地在头脑内部构建知识体系。
学校建筑作为体现教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在对话教学渐兴的今天,必然要作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变革,而变革的方向就是要打造以对话为基础的教育空间。以对话为基础的教育空间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走廊和室外空间等,它们的规划和设计都要遵循对话式教育理念,而承担信息传递任务的教室背部墙面正是这个有机整体中的重要一环。
教室背部墙面的新设计理念呼之欲出,它既要具有经济成本上的合理性,又要具有功能上的“对话性”。对话教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以教师和课本为绝对权威,对于教室背部墙面而言,就必须改革原来更新缓慢且少数人独掌话语权的黑板报形式;另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交往和沟通能力,也就是与他人、周边环境和世界对话和交流的能力,要将这些体现在教室背部墙面的设计上,就有必要想方设法解决黑板报单向传播的弊端。壁毯正是依托这两条思路出现在教室墙面上的。
从本质上说,壁毯式教育主题墙就是一个信息发布、汇集和分享的平台,一个教育主体间相互对话和沟通的场所。壁毯作为落实对话式教育理念的重要辅助硬件设施,凭借人人都能参与、时时都可更新、处处都能利用的独特优势,可有效发挥即时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与他人分享想法、观点、知识和信息,并在信息的交换中实现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