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长流动”与学校品牌建设的关系
陈平,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一、“流动”给学校品牌建设带来的挑战
1.学校需要品牌建设
校长在品牌建设中起着决定或关键的作用,这是由中国校长在学校中特殊的地位决定的。学校品牌建设与校长的成长规律有很大的相关性,这样,品牌建设需要遵循校长的成长规律。学校品牌的建立,需要给校长足够的实现教育理想的时间与空间。
2.“校长流动”带来的挑战
“校长流动”,可以给校长更多的锻炼机会,丰富生活经历,锻炼管理能力。同时优秀校长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流可以让更多学校共享这样的资源,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给这些学校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及教育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但是,“校长流动”在实际的操作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区域内的学校一般有政策性及办学条件等差异,优质校长往往集中在各方面都十分优越的学校,让这部分校长流动到薄弱学校可能性不大,机制上也没有保障。让一般性的校长相互交流,对于教育均衡化意义不大。
“校长交流”带来更大的挑战是学校的品牌建设问题。校长流动了,原有的学校品牌很容易跟着流失,这样就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如果校长经常性地被“流动”,就有可能阻断校长的办学思想或教育理想,离国家提出的“教育家办学”的理想会越来越远。
校长流动在美国的一些学区也进行了尝试。已有证据证明,在示范区或旗帜学校,创业校长或早期领导中重要团体的离去,是学校走下坡的征兆。无论校长的轮换是否正式化,领导的更替总是对可持续发展摆出了威胁的姿势。
在教育不断提出新思维、新理念的今天,新校长的到来势必会提出新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当学校不断有新的校长来,这扇改革与发展之门就不断旋转。每一位新任校长都像初创校长,学校一直处在转向之中。这样的“旋转”也必定会造成教师们的不适。
二、如何化解“校长流动”带来的难题
品牌建设很难,守住品牌就更难。“校长流动”将给学校品牌建设与学校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挑战。那么,我们如何化解因为“校长流动”而给学校品牌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呢?我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校建立“可持续领导力”。
当代校长在学校中的作用,正从“管理者”走向“领导者”。领导力的强弱决定着校长对学校影响力的强弱。领导力的强与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度,二是广度,三是深度。长度指影响的时间,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广度是空间概念,指影响的范围,看是否能波及学校的每个层面,每个群体与角落。深度,指影响到的心理层面,看领导力是否真的能深入到一般教师的意识中,让教师能从心里接受领导者的管理思想或理念。
可持续领导力无论从领导力的长度、广度,还是深度,都应该达到最佳状态。学校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可持续领导力,学校就不会因为领导的更迭而失去方向。
1.可持续领导力,其“领导”在于思想
我们所熟知“劳斯莱斯”品牌,其实已不生产汽车。劳斯莱斯把75%的制造工作外包给了海外公司,自己掌握着独有的技术。真正的品牌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理念与标准。从这个角度看,树立学校品牌就是建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确定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准。
达沃斯年会告诉我们,真正具有领导力的是思想。
一般学校的领导就是校长领导,而优秀校长的领导是思想的领导。可持续领导力,一定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只有思想才有穿透力,才能穿透每一个教师的心扉,才能穿透学校的每一个层面,对学校产生长久的影响力。
学校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理想,是能够不断让教师充满激情,在迷茫时指明方向的灯塔;学校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信念,是一种能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主张与立场;学校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理念,能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思想。
用“思想”来领导学校,需要校长首先是一个思想者,需要校长用公正、富有良知的积极的价值观来引领学校发展。深圳实验学校曹衍清讲:“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领导者,他的时间应该主要用来形成、丰富和完善办学的思想。”每学期开学他要作一次重要讲话,那是他半年思考的结晶。在这个讲话里,他讲的是办学方向、策略、途径、办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设想,语言朴实,言简意赅,但其中蕴含的道理直抵人心,以至于每学期的讲话内容绝大多数教职工都能复述出来。
学校的教育思想犹如学校成长的种子,一定会在今后学校的发展中百花盛开,并持久地焕发活力。
2.可持续领导力,其“力量”在于组织
生活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校长到A校,A校就出名了,到B学校,B校就出名了。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学校的品牌是由校长一个人树立的。这个品牌,本质上不是学校的品牌而是校长个人的品牌。当另一个校长的到来,树起的将是另一个品牌。当这些“成功”的领导一走,“常常留下无法填补的黑洞,使整个组织摇摇欲坠。”人走了,品牌也就倒了。
要防止“人一走,品牌就倒”的情况出现,就要改变学校品牌创生的机制,让品牌创立内生于学校而非校长个人。即品牌创立不能为校长一人作为,而应是学校所为,学校这个组织所为。
领导力一般指领导者个人的能力,但我们从众多成功的组织中看到,领导力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才能胆识上,更体现在群体力量的爆发上。可持续领导力,也应体现在团体的力量中,其“力量”在于组织。领导的角色,也应从“个人担当”到“集体责任”的转变。
沃恩是北脊中学的校长,在退休前三年着手推行学校改革,他通过线性管理方式管理各个部门的头脑,其中一位副校长实行的是传统的命令与管理。结果这样的改革很不理想,学校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后来新任命了两位副校长,一位副校长能带领教师进行课程分析,共同分享他们在课堂评估中的成功经验。在教师野餐时,安排跨学科教师同桌吃饭,教师们可以在纸制的桌布上随处涂鸦,记下他们的想法。另一位副校长利用他咨询技巧,在教师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沃恩校长“将关乎课程重大改革的领导权‘分散’到副校
长身上,他们又将大部分的领导权再次分散到教师身上。”这样,唤醒了教师们的热情,教师们与学校领导共同规划学校的愿景。沃恩校长的管理从开始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都说明学校管理权的过分集中会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学校活力下降。而当学校的领导权“分散”,让更多的中层参加学校管理,甚至让普通教师也能共享他们的智慧,实现“共同管理”,那么教师的热情就会唤醒,学校的活力就被激发。
分散领导力不是要削弱校长的领导权,让学校群龙无首,而是要强化学校共同的领导力,让校长的领导力更加澎湃,更有群众基础。
教育上可持续成功的希望在于,在整个学校共同体中创造分散的领导力文化,而不在于培养和发展一小部分的领导精英。真正的领导力,一定是体现民意的,一定是指向群众共同意愿的,领导力就是追随力。当领导背后没有群众追随时,就只有“领导”而没有力量。
分散领导力其目的是要实现“共同领导”。有了共同领导,学校就不会因为校长的暂时缺位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同时每一个人都在共同领导的学校文化中得到成长。有“三头六臂”之称的魏书生,在当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时同时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课,一年还要出去开会4个月。魏书生的管理信条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州市武进区庞荣瑞校长,同时管理着三所学校,他的管理信条是:我是把今天的事交给别人去做,把明天的事紧紧攥在手中,把后天的事时时放在心里。
“共同领导”,可以比较成功地从个人领导向集体领导转型。从校长的“个人担当”转到“集体责任”上来。学校一旦实现了“集体责任”,那么学校就具有可持续领导力与不竭的发展力。
3.可持续领导力,其“持续”在于文化
对事物具有长久推动力的,只有本质的力量。一切外在的力量和个人的力量只能起短暂的作用。
当领导者科学的管理思想与理念转变成了一种文化,变成了师生共同行为,变成了学校精神内核,学校就构建了强大的“核动力”——文化力。领导力就变成了可以持续的文化力,而文化是一种可以穿越时空的力量。
可持续领导力不再是一个人,或学校某一个阶段所显示出来的力量,它是一个体系,一种机制,一种独特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是隐含在学校典章制度中的规范与条例,它也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这样的文化,是弥散在校园空气中的一种积极向上、儒雅谦虚的氛围。这样的文化,贯穿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桥接昨天与明天的文化链。持续发展依靠的是文化,发展的也是文化。
校长对于文化的推进,同时要肩负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新文化的学习两大重任。
可持续领导力是既能连接过去又能面向未来的领导力量。这样,持续领导力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革,它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领导方式及管理理念。所以,可持续领导力又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能力,其文化样式是“学习文化”。
“学习文化”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学习文化有三个特征:从物质层面看,学校是为学习而存在的;从精神层面看,学校焕发出一种具有积极进取,能够自我更新的学习力;从制度安排看,学校能提供一套保障学习正常进行及对学习有激励作用的机制。
“学习文化”建设对校长而言,给学校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什么宏伟的高楼殿堂,甚至不是什么宏大的典章制度,而是给每一位老师与学生“植入”学习的基因。这样的“基因”,让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能“乐意学习、正在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领导人未来的新工作是建立学习机构”(迈克·富兰),创造的是学习环境与氛围。这样,即使初创或前任校长离开后,学校依然能保证蓬勃与不竭的学习力。
校长要推进“学习文化”,自己首先是一个学习者,是“学习的领导者”。校长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不是“邯郸学步”,而是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的过程。著名校长蔡林森讲:学我者死,创我者生。
4.可持续领导力,其保障在于“培养新领导力量”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让事物永葆活力的必然途径。校长的更替是每一个学校都会面临的局面,选择一个理想的校长是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计划性的传承”是能保证继承前任校长教育哲学的可靠的方法。但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即“继承前任校长教育哲学”不一定说明一定具有“持续领导力”,如果前任校长的教育哲学本身不是先进的,那么这样的继承是一种危害,如果后来者没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也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泥坑。同时,“计划性的传承”也要防止成为变相的校长“世袭”。这样,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校长选拔任命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具有“持续领导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出现,比较理想的校长选拔方法是:“民意(教师意见)+前任的推荐+主管部门选任”。
“计划性的传承”,就是要把培养新的领导力量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及主管部门要做好未来领导者的“发现”工作,并有计划有针对地对有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具有一定领导力的“新人”进行培养。这批“新人”,在平时作为学校的中层开展强有力的工作,在需要时能及时胜任新的岗位。
在“校长流动”的背景下,让学校品牌能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因新旧领导交替而形成的“领导代际问题”,诞生于不同时代的领导会出现代沟问题,这就需要新老领导之间能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经常沟通,各负其责。可持续领导力,是一种持续改善力。可持续领导力不追求短期效益,不追求学校的突变,而应追求学校的持续改善。学校的教育理想需要分阶段推进,办学目标也要分阶段提出,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上一篇:对于高三作文批改的思考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