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微博兴起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发布时间:2015-11-04 09:37

摘 要:近年来微博在大学生中迅速兴起,它增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推进教育双方的和谐对话,易营造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但同时微博也易动摇大学生价值观念、使其易产生社交恐惧、易产生情感冲突等。针对微博这一“双刃剑”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寻求对策:加强微博运行的环境管理、健全微博信息反馈机制、掌握微博话语的主动权、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借用微博的自媒体新方式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2010年6月底突破4亿大关)。而微博流行速度更是惊人,普及蔓延迅速,仅以新浪网为例,2010年10月底,其用户数达5000万。微博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传播速度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及生活方式。而微博以其“自主、便捷、随时随地”等特性,势必成为新的思想引领工具,高校必须充分借用微博自媒体的形式深化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一、“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新浪微博这句广告语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微博时代微博人的思想行为。微博作为一种实时、移动、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将为高校思政教育者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思路,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利用微博的裂变传播方式,有助于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青年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好奇,使他们成为了微博最主要的用户和坚实粉丝。微博瞬间产生的海量信息容易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他们时刻关注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及时更新表达自己的见解。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微博这一全新载体裂变传播的特性,特别是利用好微博的即时交流模式突破时空距离,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抵达,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利用微博的即时通讯结构,有助于实现师生的和谐对话
  成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沟通、积极对话、双向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微博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随意性极强的交流平台,易于突破传统思想教育“单向灌输”的瓶颈和局限,可以实现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和谐对话。作为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吐露心扉,畅所欲言;作为教师,则可以有意识地表达见解,如积极的人生感悟、工作体会、社会评论等方面的微博。双方通过微博这一相对宽松自由的对话空间进行自主和谐的交流沟通,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借助微博的娱乐轻松氛围,实现潜移默化的导向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充分借助微博形式新颖,操作便捷,形象直观,可调动多重感官立体感知的优势和特性,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较枯燥乏味的弊端。通过喜闻乐见、轻松幽默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努力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一种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学习交流过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发受教育者对时政热点的关注、思考、探讨,把教育化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微博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易动摇价值观念
  由于目前网络信息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微博海量的信息难免鱼龙混杂,对不良信息的传播也无法进行完全的限制。为此,大学生利用微博获取大量有效信息、满足自身求知欲的同时,也容易不自觉地接触到许多消极不健康的信息。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不强,较易受个别不良信息的侵蚀。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认同,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削弱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操守,造成思想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从而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易导致社交恐惧
  微博是一种低门槛准入,具有开放性、匿名性、隐蔽性的新兴媒体传播模式,“博友”之间不一定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但却不妨碍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进行健康社会交往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在引起很多博友的“关注”之后,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情感满足。但这也容易使学生沉湎于虚拟的世界而无法自拔,缺乏与身边人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所谓的“宅男或宅女”,忽视了现实中的社交活动,容易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很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的社交能力的退化,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把网络当成现实世界,虚实真假混淆,造成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导致社交恐惧,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易产生情感冲突
  大学生的情感充沛丰富,往往需要倾诉心声、释放情感、寻求归属感,而发表微博正是他们构筑自我精神家园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微博文字可以传达使用者的思想和情感,但它以程式化的方式展示和传递信息,虚拟化、匿名化的微博交流使大学生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互动,缺少现实生活交往过程中自然流露的情感体验。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一定程度上易导致大学生自我放任,漠视现实世界,忽视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焦虑,产生情感冲突。
  三、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面对微博这一新生事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必须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微博的使用方法,充分了解微博的教育功能,积极探索利用微博这一自媒体进行科学有效教育的路径,从而树立“新微博,新教育”的时代理念,打造“微时代”的校园文化。
  (一)以技术为保障,加强微博运行的环境管理
  微博运行不能与校园网同日而语,但不乏相似之处,高校管理者应该健全网络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使网络运行更科学规范。加强网络技术保障,及时过滤不良信息,保证高校微博信息的相对纯粹性、尽可能防止各类不当信息、垃圾信息甚至是非法信息的滋生和蔓延。同时,在管理运营校园微博时 ,要将管理和教育有机融合,强调自律的同时辅以他律,在吸收的基础上强化创新,通过研讨、座谈、调研等各种形式增强师生在微博上的责任观念、自律精神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使用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自觉构建抵御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二)打造“品牌微博”,健全微博信息反馈机制
  微博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见解、发表评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教育者需要与时俱进地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平台,率先树立责任意识,及时更新、发布、维护各类有关学校各部门的有效信息,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微博。并通过此平台,不仅让学生更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畅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对话的渠道,同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对学校,学院,老师的批评性建议,做好信息汇总,在认真核实后,把必要的情况反馈给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并及时答复学生,满足学生的切身利益诉求,从而搭建起学生和学校、老师的双向交流平台,构筑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
  (三)以坦诚交流的对话姿态,掌握微博话语的主动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俯下身,放低姿态,以一种平等参与的心态成为微博中的一员,积极融入学生的微博群体。当然,创建一个微博账号是很简单的,但这远远不够,还应掌握微博的运行规律,了解自己学生的参与情况,坚持更新自己微博发布的有效信息,坚持关注学生的微博动态,坚持主动评论回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与学生良性互动。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更新的内容应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符合一名教师身份的,能够宣扬正面的信息,能够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舆情,校情校事的热情。在面对一些负面评论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考立场,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善美,而不应让学生陷入无节制批判的狂热中去。
  (四)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倾听,是沟通的需要。作为一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则更要学会倾听。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性格个性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下,倾听往往被教育者忽略,而在平等互动的微博平台上,学会倾听,才能真正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去。用心倾听微博上学生的心声,我们就能在学生为学习,为生活,为情感而苦闷的时候,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我们就能在学生因为情绪过于激动,或者出于不负责任的心理,随意发表或转发不当言论时,及时进行劝导教育,让其理性对待;我们就能在学生因为过于轻信微博上的消息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干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切实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微时代”、“微校园”却不能“微思想”。在新兴微博面前,我们要果敢地剖析它的双刃,才能更好地驾驭它,利用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 .网上德育,2011,06.
[2]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2 .
[3]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 .枣庄学院学报,2011,28(01).
[4]张浩.浅析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3).
[5]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6]石勇.微博——一种新的“社会权利”在生长[N] .南风窗,2011-07-18 .
[7]力挺真善美却也蔓延谣言,如何还微博一片干净天空[N] .光明日报,2011-08-18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探讨

下一篇: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地理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