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浅论

发布时间:2015-11-23 10:40

摘 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领域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状况。本文关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以及行为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及其所折射出的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新途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途径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精英群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被众人称作“天之骄子”,是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多数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品德素养较好,但近些年来,由于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依然有不少大学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政治状况和不良行为表现。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我们应该深刻反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新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表现
  (一)功利主义盛行,价值观呈现功利化、实用化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上存在浓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重功利、讲实惠在部分大学生中成为时尚,许多大学生行为的出发点更看重实际功效和利益。过去,大学生入党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产生的动机,而如今入党的大学生中,有为数不少人把入党动机归结为非常功利的“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和“追求执政党的好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成为不少大学生的灰色流行语。很多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大学生推崇实用主义,只关注眼前利益,认为能赚大钱就是幸福,并赞成“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从中不难看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正侵蚀着大学生。
  (二)政治观不明确,对国家政治认识模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社会的思想、文化、精神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入我国,例如实用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等许多不良社会思潮对我国新时期大学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政治思想摇摆不定,对于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认识不明确,迷失了政治方向。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一栏选择,27%同学选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优劣”;14.2%的学生不同意“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37.7%的学生对此“说不清”。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易冲动,不能正确理性地看待和分析一些政治现象,比如最近关于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黄岩岛问题中方的立场,很多学生都认为中国政府太过软弱,不够强硬,而未能站在国家层面上全面正确地考虑问题。
  (三)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行为增加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水平依然不高。现实中,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现行法律的真正价值,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还相当缺乏。笔者在讲授《法律基础》课时,也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权大于法,学习法律没有什么用,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诉诸法律而是找关系、请客送礼。还有不少大学生对法律理解十分片面,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26%。依此估算,全国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可能有20.0573万人,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其社会影响巨大,例如近年的杭州大学生飙车案、李刚门事件以及药家鑫案等无不让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犯罪忧心忡忡。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新途径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观念创新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主要以理论灌输的方式,这种方法很难达到“既要加大教育引导的力度,又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这一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笔者认为“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
  (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识,培养优秀品格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了解世情、国情,体察民情,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而且坚定了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与信念。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走出高校,亲身体验和感受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困难和成就,这有助于帮助他们端正政治思想认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提高道德水平,提 升法律意识,培养优秀品格。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社会的面相对狭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通过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身经历受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从而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克服轻视劳动的偏见,降低功利主义倾向和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尊重大学生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属性可以划分为三类,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精神属性。自然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其他动物也同样有自然属性。而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看到人的社会属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属性,很少谈人的社会属性,抑制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激发不起人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时刻在心里装着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贴近学生、尊重学生需求,着力解决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方面要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爱情观。大学生年龄基本集中在18到25岁之间,崇尚自由又渴望爱情,在大学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容易受各种诱惑和不良影响,偏离人生追求,陷入情感困境,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动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建立各种谈心机制,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去解决他们面临的人生方向选择和情感困境所带来的困惑和问题。
  另一方面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牵动着大学生的神经,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就业。能否顺利就业,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人生走向,也影响着他们家庭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定位、尽早规划;通过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模拟求职活动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战求职能力;通过联系用人单位、校友资源举办各类招聘会解决毕业生求职需求,帮助推荐就业。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应当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层次,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迎平,何会.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J].法制与社会,2011(04):232-233
[2] 龚翠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偏差及其教育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6-197
[3]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毛国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3-124
[5]曹振宇.大学生违法犯罪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多来,周晓阳等.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诚信建设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7]刘川生主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赵亚芝.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4):36-51

上一篇:微博时代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下一篇:论人的教育需要和公共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