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拓展进行阅读
摘 要:
关键词:
深度阅读就是指通过阅读的延伸和扩大,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文本所给予的。为了让阅读探究带学生走进“深度阅读”的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对文本进行拓展性阅读。
一、适度补充点拨式拓展材料,实现对教材的深度解读
“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在阅读时往往要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作为切入口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把握文本的重点。
片断一:《詹天佑》
师: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自然条件:塞外的狂风、黄沙、深谷
工作条件:没有抽水机、坡度大
人为因素:帝国主义的干涉阻挠、要挟、嘲笑
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当然远远不止!(老师低沉缓慢地读屏幕上出示的文字):
看完了这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心中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导反复读这句话)
……
这段文字的补充,使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样也丰富学生对课文人物内心的感悟。补充这样的拓展材料,使学生在对原有课文理解研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又增添了新认识,产生了新的思维。
二、适度补充相关主题的拓展材料,引发学生的多元理解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难发现很多作品风格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但却可能描写的是同一主题或者是主题相关的内容。如果能让学生阅读时由此及彼,在对同一主题的材料进行对比阅读后,用心思考,用心感悟,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所期待的。
片断二:《渔歌子》
师:“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须归”,那么你觉得作者钓到的是鱼吗?他真正钓到了什么?
生1:作者应该还钓到了快乐。
生2:我觉得作者还钓到了悠闲。
……
师:你知道柳宗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请大家再读《江雪》
……
师: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未置可否,课后,请你边继续研读,边比较两个人的生平,也许你读到的不只是一首诗,而是一个美丽的人生,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对《渔歌子》和《江雪》的内容进行对比赏析,引发了学生的多元理解。由此可见,对词的理解并未止于词,课堂的结尾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是一个可以引发学生沉思的缺口,学生由此得到的也许不只是对一首词的理解,是对词人,词的写作背景,甚至是词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人生态度的良久沉思。
三、适度地填补文本空白,使文本丰厚起来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教师能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孙老师动情地朗诵着文本的最后一节: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已经被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情谊所感动了,学生的内心有好多话想要一吐为快。孙老师抓住了文末的空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直抒胸臆的情境。出示这样的练习: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海鸥,你看:
老人在天堂里牵挂他们吗?他看到了什么?接下去写。
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生离死别的那份悲伤中了,教师用任何语言渲染都显得是多余的了。因此,在文本的空白处或作者表达的简约处作适度拓展,这样既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在孩子们的心中,“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仍在继续,文本已经变得丰厚起来。
阅读教学的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论怎样,拓展延伸只能是阅读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只有适度恰当,才能实现深度阅读,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情感教育与高校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