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5-12-17 10:17

摘 要:数学,一直被人们尊称为思维的体操,是培养人的思维的重要工具。但传统的数学过于强调其理性的一面,忽视了其感性的一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为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并认真钻研,精心准备,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给予探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动中学 乐中悟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活起来。新的课程理念也将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的是: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受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数学。这一理念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动”起。

  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尝试摸着石头去过河。故意给学生创设一“想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和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如四年级第七册学习“垂直与平行”时,让学生把一张纸想象的大一些,再大一些,在这张无限大的白纸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把它画出来。(学生画出位置不同的两条直线,为探究《垂直与平行》做准备)。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我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事实证明,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地参与数学实践,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更让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二、小组合作,动中学,乐中悟。

  课堂气氛活起来教育是人的教育,课堂中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教学《植树问题》,教师设计一个“同桌两人合作动手栽树”的游戏。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生1:我们的小路全长10米,每个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栽6棵。生2:我们的小路全长15米,每个3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栽6棵。生3:我们的小路全长20米,每个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栽5棵。……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所有同学都受到了感染,同学们各抒己见,毫不相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仅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且“植树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种开放的情境中,平等地交流,使这样整个课堂变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学生的个性、以及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可以说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种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个个参与,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中掌握了新知,突破了教学难点。现代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应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我们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

  三、回归生活,“ 动”中提高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如在教学“多少比较”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了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呆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班级的三个小朋友来现场举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

  再如: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后,在学习了时分的知识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1分钟到底有多长?1分钟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然后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数一数自己1分钟脉博跳动的次数,还安排了一组活动:要求在跳绳、拍球、口算、写字、读书中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记下该活动自己1分钟的成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真正感受到了1分钟的长短,学到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这样既使学生回顾了本节所学的内容,又增强了课堂练习活动的氛围,突出了动静结合,培养了学生在“动”中巩固新知的能力,在这一练习类型内容的教学中,把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表演出来,或参加一些游戏活动,边活动边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从而萌发出一种“数学真好玩,我要学数学”的学习要求。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感知,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数学。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留有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学心理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丛书》

上一篇:浅析日语教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下一篇:浅谈科学课中的“乐于探究,勤于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