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近农村娃
摘 要:
关键词: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基本捷径和最简便的方法:海纳百川,才能学得广,学得深。让农村低年级的娃娃们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值得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家长配合,转变观念。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功利化,很多父母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上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有些父母还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小学的低年级正处在学习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其受用终生,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反之,则可能会对他们将来学习兴趣的培养、性格的形成、心灵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引导家长一定要抱着对孩子的现在和将来负责的态度,抛弃功利心,转变观念,最大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应该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等阅读场所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二、以“书”为本,教给方法
这里的“书”指的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好语文课堂,让学生“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如培养低年级孩子的默读能力,可以由一开始地小声读,到只张嘴不出声地读,到心里读即默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同学间的相互评比,才会掌握得更快些。
低年级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大量实践证明,孩子的学习方法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能力能否提高,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情绪意志等直接关联。因此,教师在指导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时要结合调试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孩子耐心、静心、精心地阅读态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开掘学生发自内心的对阅读的接纳与喜爱。
三、挖掘书源,推荐好书,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
一是根据教材编排内容推荐书籍。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在编排体例上做了很大的改革。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借助教材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借机推荐几本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读物,如学习了《司马光》之后,教师再讲讲有关司马光临危不惧、多谋善断的故事,然后推荐阅读《司马光的故事》。学习了《狼和小羊》一课以后,再讲述几篇类似的童话故事,然后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便能有的放矢,教师也便于进行指导。
二是要考虑时代特点和儿童的兴趣推荐书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有不同的变化。现在的孩子很少会再沉湎于公主王子的故事中,而对《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一类新神怪、另类人物等读物感兴趣。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特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想法或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们的阅读倾向大多为:①篇幅短小,内容完整的故事。②喜欢幻想性题材,期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幽默、意外的故事结局。③能了解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④喜欢介绍自然、动物的儿童读物。⑤喜欢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⑥喜欢文字活泼,内容变化大,情节起伏,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农村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持之以恒,我们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这些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课外阅读走近这些农村娃,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
下一篇: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