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4 10:10

  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要切合“大思政”的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把党员的教育管理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引入“大思政”的理念,努力构建全方位党员教育管理新体系。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党员工作要“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及教育管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教育”等问题,影响党员发展质量,制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大思政”教育就是指高校整合并有效运用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各种资源,通过思政工作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思政队伍、教育内容、思政教学与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改革与系统优化实现全校思想教育的最大合力、最大作用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要切合“大思政”的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拓宽党员教育管理渠道,把党员的教育管理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日常管理、社会实践、思政课堂、就业实习等方面全方位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突破目前党员教育管理的局限,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2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2.1 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过程

 

  (1)对于发展党员考察内容的调查中,认为应重视道德素质考察的人数达到61.5%,对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的重视程度分列第二、三位,这说明学生们普遍认为发展党员首先应该看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在其它方面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应该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2)对党员发展程序的调查中,有43.1%的受调查者选择发展学生党员是由团组织择优推荐,有22.6%的受调查者选择不清楚。在对发展学生党员是否进行公示的调查中,有64.4%的学生选择是,有26.9%的学生的选择不清楚。对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违规操作现象,但仍然有20%多的学生对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不清楚。

 

  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的透明性还是认可的,学生希望党员的发展能做到公开公正的,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对党员发展程序及发展过程的透明度不是很清楚,这需要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加大宣传及公示,让所有的同学都能了解。

 

  2.2 学生党员的考察教育

 

  (1)对学生党员素质与形象的调查。

 

  在对学生党员表现评价的调查中,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志愿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表现受到肯定。对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因素的调查显示,道德水平差、实践能力差,服务奉献意识差排在前三位,占比分别为19.8%、18.2%和16.6%,学生成绩差的比重较小,仅占5.9%。对少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上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有25.3%的学生认为党员对政治不感兴趣,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事。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党员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实践能力有待增强,服务意识有待强化,这是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三大主要因素。而学生党员在参加活动方面比较踊跃,得到了学生的普通认同,这看似与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存在矛盾,恰恰说明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服务奉献的自觉性方面有欠缺。在理想信念方面,学生普遍认为党员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意识。

 

  (2)对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的调查,70.2%的受调查者认为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所发挥,但不明显。对少数学生党员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原因的调查,有37.6%的学生选择党员意识差,不愿意发挥;有33.9%的学生选择想发挥,但是怕别人说是出风头,党员学生对这一选项的选择高达53.8%。

 

  从这几项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调查学生认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好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党员意识差,党性修养不高,怕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有很大的关系,这说明学生党员的主动表现意识不强,也说明学校对学生党员的身份显示不够。

 

  (3)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调查。

 

  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必要性调查中,90.3%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党员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什么的调查中,40.2%的学生认为要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此项调查说明,学生党员的选拔要严格标准,严肃纪律,规范程序,加强考察教育,加大服务创新,提升党员形象。

 

  对党员教育实施形式的调查中,专题教育活动、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占比达到50.8%,说明学生对党员大会、理论研讨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传统的教育管理形式有抵触,认为党员的教育管理要采用多样性、实践性的形式,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

 

  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41.4%的学生认为少数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8.8%的学生选择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分析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高,不能很好地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目前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与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教育”的现实有很大关系,也是党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3 从“大思政”视角构建全方位党员教育管理新体系

 

  综合整个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严把党员质量关,在发展党员时真正发展有素质、有能力、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党员;在党员发展后要注重对党员的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需借鉴“大思政”理念,拓宽党员教育管理途径,辐射党员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体系。

 

  3.1 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学生党员来源于学生,生活在学生之中,要通过“形象工程”、“责任工程”、“能力工程”等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学生牢记身份,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可以通过民主生活会、党课等形式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理论素养。大力实施学生党员“形象工程”,加大行为引导,通过在校园中设置党员示范岗,实行“党员挂牌”、“佩戴党徽”等制度,提醒学生党员牢记自己的身份,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积极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通过“党员宿舍”挂牌等形式,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1]

 

  3.2 发挥实践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的教育管理应该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发挥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党员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意识。

 

  要充分发挥开学生社团组织及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寓教育于活动中,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效果。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抓住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服务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利用校外的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通过开辟烈士陵园、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先锋模范教育;通过与社区建立实践基地,开展“我进社区学党史”等活动,邀请老红军、老战士为学生党员讲述那些亲历的战争年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敬老院、孤儿院等为公益基地,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

 

  3.3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党员教育管理

 

  实习阶段学生离开学校,离开了老师的监督,多了一份自由和随性,但对党员来讲,实习绝不能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期,实习前、实习中应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管理。实习前应召开学生党员实习动员大会,提醒学生注意党员身份,维护党员形象,发挥党员作用。实习中党组织应通过网站、邮箱、QQ 群等方式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及安排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强化党性意识。考察人应通过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密切与学生党员及实习单位的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实习情况。实行随时汇报制度,学生党员每月向实习指导教师书面汇报一次实习心得,每季度向党组织递交一份思想汇报,如遇思想、情绪波动或实习、生活困惑应随时与考察人或实习指导老师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只放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也不能只局限在校内,而应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从“大思政”的视角拓展渠道,丰富形式,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效果,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作者:田慧芬 来源: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上一篇: 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介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 “互联网+”时代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