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初探偏远省份农村中学教育管理现状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6-11-28 09:39

  新时期,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我国的很多中小学一直在尝试着去探索如何去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但问题仍旧普遍的存在着。所以学校的管理工作改革迫在眉睫。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明确好管理任务,将管理思路理顺,寻求出一系列和学校教育发展工作相适应的措施,将教育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解决好,努力打造出最优的中学学校教育管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改革,是对原有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关系相当密切,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表现出合适的角色行为。因此,教育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涉及到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之间又是有着一定联系的,需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目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给出了如何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面临的问题。

 

  1.教学条件差,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地处偏远省份农村,环境条件相对比较差,教学条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文化素质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多数学生学习成绩欠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给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充足的精力教育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学生自觉性差,不加大力度学生不出成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要要紧盯,甚至比学生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学生个性发展缺陷,心理问题突出。个性实质上一个人具备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够全面、准确揭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与小学教育不同的是,中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中心,面临中考的压力,加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迷茫,久而久之便使得这部分学生个人发展形成重大缺陷,心理问题逐渐加重,此时若家校合理配合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易引发学生非理性行为。

 

  3.学校教育体系不够系统化,学校教育管理手段老化,缺乏时代性。我国教育发展本身就存在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位处城市当中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的都不够完善,更不用说农村了。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总体上来说,教育管理基本上属于空谈,普遍的缺乏系统化的机制。即使是一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做的相对较好,但是教育管理工作仍旧没有对教学工作设定出明确的目标。学校的各种制度看似很多,但是能够对教育教学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起到作用的并不多。以上所说的内容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都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必然会遇到障碍。另外,由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遵从的是教师为主,学生服从的原则,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教学工作早就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是有些学校管理者们仍没有改变原有的管理手段,毋容置疑的老化的、缺乏时代性的学校教育管理手段在注重个性张扬和发展的新时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解决的措施

 

  1.对学生的关心力度要加强。 事实上,诸多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未实现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形成畏惧感。此形势下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很重要,遇到困难或挫折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把困难和挫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掉,让每个老师都成为心理咨询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关心和爱护学生。

 

  2.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完善教育管理体系。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正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不要认为学生许多不良行为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与教育管理者无关,要对学生的各项不良行为持有关心态度,并及时引导、纠正。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应当以薪资决定付出,这样学校不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明确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权限,使教职员工积极性高,责任感强。另一方面,要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中学不要受学生质量、师资构成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系统科学的规范,较大程度上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塑造一个有利于生长的沃土。

 

  3.教育管理方法要规范。教育管理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校内,若学生发生问题,教育管理者要深入挖掘造成问题的原因,耐心询问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要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育与管理,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策略

 

  ()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的教育,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面对新的竞争形势,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都相对滞后。教育改革是一个必然的措施,新课改最大的动力是教师,最大的阻力也是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教育管理者必须帮助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新的审视和定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才观,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成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鼓励教师的参与,教师不能对课改持观望态度,只有当一线教师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该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与数学素养时,才能真正把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求进行下去,教师才能成为内在于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而教师认同了课改理念,参与了课改进程,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新课程标准说: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过去的教师依纲靠本,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现在的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对教材进行裁剪、改造,甚至重新创造,如开设多样性选修课程,既可以发挥教师自己的创造性,彰显自己的教育个性,也迫使教师去研究教学的内容,去探索教育的艺术,获得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强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为教师赢得更多的尊严,使教师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业。

 

  2.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深化,期待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呼唤研究能力强的专家型教师崛起;专家型教师的崛起,引导学生真正发现自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导胡惠阂教在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说过: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广度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持续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培养本校具有学科专长的专家型教师,所谓专家型教师的本质特征是:深深扎根于本学科理论、知识、能力的素养,而且,这种素养伴随学科专业发展而不断动态式长进与更新,以此推动一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超越和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成为探索者和研究者。

 

  3.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针对传统教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形态上提供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课程载体,如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计划的制订、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如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

 

  ()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一些教师认为偏远省份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差、学习态度差及学习兴趣低,但是对待学生绝不能形成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教育观念。教师要认真对待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事不能做。为此,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结合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合理调整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与标准要求,唤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依托关爱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三自管理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积极性较高,所以推进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学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质上为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该制度为学校培养合格学生提供了有力依据。实际上,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关键在于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我国多数中学学校已构建起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推行富有弹性的培养模式,实现了笔试、口试及操作三者有效结合。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引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案,建立起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需要以发展观念作为最终的指导原则,要鼓励学校扩大开放程度,便于学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的加入,使得学校教育管理实现多元化、开放化以及科学化办学新思路的建立。在进行学校管理方法创新上主要可以在放权方面做出尝试。例如,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缺位,将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下放到各个年级主任处,这样就强化了教育管理措施。同时,校长将权利下放给各年级主任,就避免了因为校长出现错误性的指导而导致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基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所以要想做到对管理方法的创新,就必须不断的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水平,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的为管理者组织培训,将最新的学校管理理念进行传授,让管理者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寻求到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

 

  另外,还要创新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来说是改变单一性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那么,要想做到管理体制多样化,必须要改变原有的重教而不重学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实现自我管理。

 

  再者,教师们的职业特点也都决定了他们的成就期望值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员工期望值。所以说,我们提倡创新型教育管理要努力地为教师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提升教职工们的积极性,当他们得到认可后,也会提升对自己的成就感与满意度,使得整个教育事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前进。

 

  结语:总之,中学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而奠定基础的,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建立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高效率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要以拥有一支有创新教育能力为主的教育团队,教师的持续发展是确保体制创新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教师能力的培养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将教师的日常管理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中,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对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肉斯旦木·依沙木丁 来源:人间 201629

上一篇: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探究

下一篇:学前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