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发布时间:2015-05-05 10:55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逆反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分析“逆反心理”的形成、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德才兼备“四有”新人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因此,正确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矫正,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
逆反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态度,它是社会心理的一种,是人们的某种心理活动受到外界刺激的结果和某种思想倾向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的反应。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大致是:首先是外部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关的信息,并将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相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于是就产生了抵制,进而形成了逆反心理。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教育者所存在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价值的怀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要求是停留在原有的社会形态层面上的,与当今社会实际和改革开放格格不入,因而没必要遵从思想政治的教育。
(2)对教育内容的反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太枯燥、太教条,因此想方设法地逃避思想政治教育,在“两课”课堂上,一些大学生摆出自己的专业书“埋头苦读”,或是练书法、看课外书,甚至打瞌睡。
(3)对教育人员持对立态度,认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都思路僵化,教条主义严重,是“马列主义老太太”或“马列主义老头子”,要敬而远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同其他社会心理现象一样,有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相互冲突,使得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还有对现实生活的诸多问题感到困惑,再加上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党内不正之风,以及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给学生施以影响,导致学生观念上的混乱,容易引发大学生对社会的抵触,诱发逆反心理。
(2)社会心理定势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现实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信心,产生偏见,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会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不具有现实的意义。正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这样一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维定势,使教育对象轻视、厌烦和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缺陷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陈旧。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而实际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则脱离实际、老套空洞、毫无新意,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当。教育者单纯为了教育而教育,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或不准那样,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而这种颐指气使的说教必然会使大学生产生对立的情绪。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威信不高。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言行不一致,课堂上谈理想讲信念,自己却没有远大理想,缺乏信念;课堂上讲纪律,自己却纪律观念淡薄,甚至有的道德品质低劣,成为学生背后议论的对象。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和降低教育者的威信,引发和助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三、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逆反心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地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去更好地矫正和克服所出现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