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该门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能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它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符合现代化教学发展趋势。
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边讲授理论知识边实操演示为主,以学生实训(实验)为辅。这种灌输加模仿式的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目标空洞、缺乏学习动力,机械性的操作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并不透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在实训过程中对照实训设备在黑板上板书的授课方式信息量小,灌输给学生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枯燥的机械性操作,既不生动又不形象,内容讲解虽然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虽然有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多媒体课件都是把教学课本知识以及实训室的设备图片未经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单纯地复制到多媒体中,过大的信息量使学生抓不住重点,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一门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只侧重于实训室实验设备的理实结合,而忽视了生产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只会操作实训室里的设备而没有真正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完全是纸上谈兵,无益于以后的工作。
面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如何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如何使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深度融合,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都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职业能力,是广大职教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可编程控制器技術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概念抽象、内容繁多。该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要将课程当中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操作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让学生从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网络资源、仿真教学软件、数字影像技等)中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导、支持、监督(评价)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教与学的策略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
四、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后须实现的目标
第一,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现代技术完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情境任务,将知识点融入生产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第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改变教师认为上课只是“传授知识”的陈旧观念,要求教师加快更新知识储备的速度,提升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能力,能够采用信息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
第三,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设计教学任务,将企业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能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实现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实施该任务,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具备一定的职业经验。
参考文献:
[1]赵亚琴.《可编程控制器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3).
[2]刘晓.浅谈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3]周云燕,杨振强.浅谈课堂信息化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5(4).
作者简介:邹言云(1981—),硕士,讲师,技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
上一篇:慕课的受众认同度与教育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