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探寻
中小学后勤管理是中小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系列特定的管理行为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管理、生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师生的医疗保障服务、校园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学校基建和维修、财务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后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等等。其中,学生宿舍、学校食堂和财务管理是学校后勤管理的常规工作。
一、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原则
1.整体效应原则
坚持整体效应原则是指学校后勤工作要从学校整体发展的宗旨和根本任务出发。由于整体效应即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之和,也就是l+l>2效应。因此,在把握好后勤工作特点和管理对象的前提下,后勤管理部门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要仅仅局限于人、财、物等要素中的某一个管理对象,要从全局高度出发,明确后勤管理与学校整体管理的关系;要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手段谋划、实施后勤管理工作,发挥后勤部门的最大效能,以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发展。
2.方向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教育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教育和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后勤工作的宗旨就是为教育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因此,后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发挥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要懂得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本身的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3.效益性原则
学校后勤工作要讲求效益,就是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效益性原则,就是要以优质、周到的服务去促进教学、科研的开展,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效益。在具体工作中,为满足师生基本生活需要而开展的服务项目,应以社会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为提高生活水平而增添的服务项目,则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同时,要尽量使得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一致,只有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优化后勤服务工作,提高综合效益。
4.教育性原则
后勤管理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都是教育学生,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坚持教育性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例如设计和建造校舍、美化校园环境都要从美育的角度出发,使之富有感染力和熏陶作用,以使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养成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文明行为和习惯,逐步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公德等。此外,后勤管理人员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客观、公正地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发挥育人方面的作用。
二、当前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设施匮乏
后勤服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学校学生宿舍严重不足,不得不住在年久失修、隐患较多的低矮、潮湿的危房里;不少学校的学生食堂建设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面积小,光线弱,通风差;有的学校将教室、阅览室、会议室等教学综合用房改作教室或学生宿舍;甚至有的学校在校内住宿紧张的情况下,把大量学生安排在校外居住,这必定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管理质量的下降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管理意识薄弱
后勤管理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有的学校由于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员不落实,职责不明确。目前,在很多中小学的后勤队伍中,仍然以老弱病残、学历水平较低者居多,虽然这种现象是由于某些历史因素或客观原因造成,但必然会导致后勤职工队伍臃肿,机构庞杂,人浮于事,吃“大锅饭”,工作效率低下;而这样的队伍往往又内行少,外行多,不懂科学管理,靠经验办事,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得力,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重视管理结果,忽略管理过程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最有效形式莫过于责任到人,但从后勤责任制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来看,存在一个普遍性的欠缺,就是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即对要达到的后勤管理目标或成绩虽然都有一个较为硬性的规定,但对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或如何取得这个成绩需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或步骤没有多少要求,不重视研究经济活动规律,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运用经济手段开展经济管理,这种工作思路往往导致具体的后勤工作中出现非理性化,甚至非人性化现象,从而造成后勤管理的整体偏差和错位。
4.管理形式单一化
有些中小学后勤部门虽然认真按制度办事,却不管是否适应本校的实际,也不管是否处在“保质期”内。如果把制度作为后勤管理至高无上的“法宝”,那么这些管理者势必会把内部的员工当成是“机器”,把师生生活和物资供应当成是“产品”,这必然会出现两种可能结果。一种情况是后勤管理制度难以落实,人际关系紧张,管理低效,整个后勤管理范围处于一片混乱状态;另一种可能是全体师生的生活起居、学校物资供应等将完全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整个校园缺少人性化氛围,久而久之,一些师生就会因正常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科学化策略和建议
1.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
后勤管理企业化,是指学校应采取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方法,真正做到宏观调控,微观搞活;按照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规模,把后勤所属的各个部门,按工作内容和经济责任划分为若干个内部独立核算的实体单位。在服务质量约束的前提下,在制订内部结算价格的基础上,按企业化的方式运作,独立计算每个部门的收入和费用支出,逐步减少对学校资金的依赖,使各个部门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并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经济的计划方案中收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满意效果。
实行后勤管理企业化后,“服务社会化”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和趋势。由于要求后勤部门“自负盈亏”,其服务对象仅限于校内是肯定不行的,必须拓宽到校外,延伸到社会。例如,幼儿园除了招收校内职工的子女,还要向社会招收儿童。卫生所也要实行对外开诊,浴池实行对外开放等等。把这些部门从学校的“摇篮”里一下子推到社会市场,由靠学校“输血”转化为自身“造血”。
2.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把竞争机制引入后勤管理,能增强后勤员工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能提高知识创收效率和调动智力因素;能增强集体的心理协调,多出人才、鉴别人才和保护人才。所以要在实施员工合同制、聘用制、质量工作制、干部竞选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从而使后勤队伍不断优化,使后勤人事管理机制更加民主化、规范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搞后勤的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学校的开支很大部分出自于后勤部门,如水费、电费、设备购置及维修、基建和绿化等等。在努力“增收”的同时,更不能忘了“节支”,这需要后勤管理人员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重点放在降本增效,防止效益流失等方面。坚决制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控制各种用工,使人工成本逐步降低。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能耗管理,开展成本核算,不断完善计量手段,有原则地降低教学费用,达到增收目的。
3.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学校后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没有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是不可能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建立一整套便于考核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后勤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变人治为法治,真正树立制度的权威,自上而下地形成科学的、标准的、规范化的控制体系,从而避免人为的工作作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提高执行工作目标程序的准确性和后勤职工的组织纪律性,按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去完成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等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后勤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过程问题不大,问题往往出在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上。由于监督检查工作往往被忽视,导致信息反馈不准确、不及时,致使后勤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影响质量和进程。因为计划再周密、组织再有力,具体实施中也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后勤管理者必须通过监督机制随时掌握反馈信息,才能在情况突变时,把握全局,协调好各个方面。因此,规范后勤管理程序,抓好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各项后勤任务的顺利完成。
4.坚持科学原则,创新管理体制
科学严格的管理是促进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后勤管理的科学性涉及人事、服务、分配等各方面,衡量科学性的原则在于形成科学的具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迅速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力求以管理人员职业化来促进专业化管理。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各阶段的目标,并依据总目标的要求,在科学性基础上建立现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对后勤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劳动定额,用来评估考核,并以此作为劳动报酬的依据,以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学后勤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必须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充分重视对管理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在分配制度上,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破除“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营服务型的管理体制。在干部配备上,选拔热爱后勤工作,有献身服务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强,锐意进取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
5.讲究管理艺术,增强集体凝聚力
如何做到管理的“刚性”与教育的“柔性”相结合,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管理工作的艺术性,把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首先,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要广开言路,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提倡后勤的所有服务对象带有个性的建议,乐观地面对和正视矛盾。其次,服务为主,管理跟进。后勤部门要时刻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工作宗旨,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并时刻以完善的工作方针作为后勤服务工作的科学依据。再次,提倡人道精神。要充分尊重师生员工的意愿,设身处地去理解和考虑他们提出的需求和问题,最大可能地保护和实现其正当权益,以热情带动热情,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必须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凝聚力。作为后勤管理者,除了要身体力行之外,最关键的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信任和激励他们,主动分担他们的责任和压力;应该放心、放手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只有让所有的员工把自己确确实实地放在后勤管理主人翁的位置上,通过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后勤文化,优化各种要素,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
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长抓不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现实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理清思路,锐意进取,争取把科学化管理之路走得更宽更广,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绥,王桂云.中小学管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杨岚编著.学校后勤管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杨培先主编.后勤管理概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4]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林广志,甘元薪主编.物业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6]周俊.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刘平.关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5(2).
[8]杨立兴.学校后勤管理之我见.教育管理与评价,2005(7).
[9]李文林.加强学校后勤管理,促进事业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科学,2006(1).
(责任编辑付一静)
作者:赵洪涛
上一篇:论中小学后勤管理新模式—区域统筹
下一篇:农村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