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应当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当成是对高校进行评价的核心标准。在新时期下,我们必须要不断改革与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促进高校教育教研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学管理工作重心转移,主动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是高校教学管理思想需要与时俱进。过去的教学管理更加偏向于对“物”的管理,很多人都觉得教学管理属于一般事务性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并未真正从广大师生的角度出发来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安排,不重视和师生之间的沟通,忽略了他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自身的参与意识无法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难以有效凸显,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水平难以持续提升,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其次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内一些高校没有贯彻落实以教学质量评价为主的管理机制,尚未构建科学全面且满足高校自身实际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调节功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说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过程中把控不严,效率不高,可能出现岗位职责不清晰,专业设置重复,教研工作不严谨规范,课程建设不到位以及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
最后是教学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教学软硬件设施条件日益完善,但是教学管理方式方法依旧采取过去的模式,虽然对于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安排等工作已经逐渐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因为网络建设和教务系统软件开发还不是非常全面,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缺陷,很多管理事务依旧需要手工操作,工作量没有降低。同时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更注重经验式管理和主观化管理,强调过程管理而忽略目标管理,可能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不充实、方式不合理、不能够凸显出创新性与高校特色。
二、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以人为根本出发点
一方面是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校教学管理目标为广大师生,他们进行的是学术性的研究与学习,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趋势。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要紧密结合这一特征,从传统的“大包大揽”式管理朝着更加偏向于引导与服务转变,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同时不断激发其参与教学管理决策以及监督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确保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普及应用弹性学制,弹性学制能够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需求出发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进而摆脱过去一直以来各大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教学计划死板的问题。弹性学制的推广应用必须要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我们能够积极吸取和借鉴部分成功试点高校的经验。
(二)推进信息化管理
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建立二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借助于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管理工作,让教学管理朝着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给广大师生创建一个更好的学习提升平台。此系统可连接校级与院系两级数据库,以教务处作为控制中心,对相关数据信息实施统一管理,以各个院系为工作站,在教务处下授权使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对各类数据信息予以整理分类,以便于相关人员查询利用,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让高校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准确了解高校教学教研工作信息。在信息管理系统之内,我们还能够设置访问权限、信息更新等功能,同时对二级学院上传的数据信息予以查阅,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学籍管理
推广落实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学籍管理机制,以学年为单位对学生课程予以合理安排,以学分来体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这样做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本学年需要达成的课程目标进行规定,同时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合理的范围中了解其他的知识形态。不仅需要符合学生在高校中的自由发展兴趣,同时也应当以规定的分量作为限制,进一步健全知识结构。结合高校实际的办学实际,可以对选修课进行合理设置,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4个学年时间内应当得到一定的必修学分以及选修学分,所有专业还需要开展技术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如果学生总分无法满足规定,即便是学年制学习目标完成,也不能让其毕业。合理的学籍管理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高校内部良好学风的形成。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坚持教育和管理工作相结合,从教学活动的规范以及教学秩序的稳定着手,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予以调整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根据相关制度办事,让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有章可循。在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高校各个院系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规范管理制度予以适当的调整与修订。其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需要从过去的质量管理与事后把关逐渐朝着对教学活动质量的全程管理上来,积极应用预防为主的管理办法,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要求与标准都进行清楚的规定,应当尽快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信息反馈平台,强调构建质量保障、质量管理、质量评估集一身的全方位教学保障机制,从而让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找出日常教学活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五)推行实践教学管理
一是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工程师培养“工程师”的基本理念,将培养具有工程师背景的师资队伍放在工作的首位,邀请著名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授课,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教育,将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国外进修学习经历等条件当成是青年教师晋升的标准要求之一;二是应当推进落实菜单化自主选课,结合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偏好,对学习内容与进度予以合理的设置,完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复合课程的学习,尽可能的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精神;三是应当坚持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转变过去的演示性、验证性教学,让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六)创新人才考核方式
不断创新高校人才考核方式,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激励机制,让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主动朝着工程实践应用的项目教学改革发展。应当逐渐把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应用到教学管理体系中来,坚持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应当针对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效益予以全面监控,充分发挥出教学质量管理对教学活动以及学习活动的督导价值;合理应用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构建全面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型教师考核体系,让教学质量考核真正融入到整个教学与学习中来。
(七)培养专业管理队伍
第一,应当促进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教学管理人员能够主动树立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同时将现代管理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来;第二,必须要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真正建立一支管理经验丰富、了解本校情况、不断创新进取的管理队伍;第三,必须健全培训教育制度,确保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朝着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第四,必须要完善激励制度,进一步调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其能够主动的形成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最终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结语
教学管理工作属于高校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开展好教学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应当尽快制定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洁.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及重要性[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9):31-32.
[2]金明辉.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 J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5):185-187.
[3]赵艳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J ].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
上一篇: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