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南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状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09 18:19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在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结合中南大学的实际情况,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南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是我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加之汉语水平相对较差,这一切使得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如何把握这些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者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为全面、客观、正确地估计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日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等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了解。此次活动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达94.2%。通过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


  在调查统计中,我们看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广大的汉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相同的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希望祖国富裕强大;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方针政策;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勤奋好学,渴望成才;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从统计看,64%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并且,我校党组织一直以来也积极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良好的政治环境,对于帮助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通过组织政治学习、上党课、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升降国旗等形式,形成浓厚的政治气氛,并且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觉到政治思想的熏陶。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因此,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乡情、国情。让他们感受到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更加勤奋努力。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们统计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过级情况,仅有30%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4%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础教育阶段基础不够扎实。不过根据统计,69%的学生在学习上是勤奋刻苦的,69%的学生是十分喜欢所学专业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沟通存在一定困难,学习压力较大。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本民族的优秀青年,渴望在大学中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来武装头脑,但相当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大学课程难以准确地把握和吸收,感觉似懂非懂,学习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致使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等。从而使其对前途感到茫然。对于这种情况,学校了解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类似单独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小班授课,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适当增加辅导,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在各方面进行管理,有利于评定奖学金,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有利于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教育事业多培养人才,快出人才,出多层次人才。


  从统计看有31%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得过且过,1%的学生是不想学习,我们对于一些自身约束能力较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一方面,对其进行思想感化指导,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学校关心和师长的用心;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如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评定奖学金、评优挂钩,定期统计到课情况等。例如在四、六级通过方面,对于四级通过的学生奖励200元,六级通过的学生奖励1000元,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帮助了少数民族优秀贫困大学生。另外违纪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通过学校的培养,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的重大意义,学习不仅能够改善家庭的生活,而且能够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生活状况


  在生活中,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年的在校花费是1万元左右,这样的高额费用对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许多农民家庭为了子女上大学,省吃俭用,或者向亲戚、朋友、邻居借钱筹集学费,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上大学,将来有一份好工作来改变生活困境,缓解家庭生活的压力,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家庭困难问题时常困扰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这就更容易使其产生一种自卑感,畏缩不前、悲观失望,以致怀疑自己,贬斥自己。图一显示了我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费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低于150元,属于特困生;有2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低于200元,属于贫困生;有54%的学生生活费在300至500元之间。如图一所示。


  为此我校也采取了相应措施。逐步建立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主,绿色通道为辅的多形式、多渠道资助体系,形成以学生自助为主,资助为辅,自助与资助相结合的一种工作机制。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消除他们的精神焦虑和心理压力。


  4、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相处和谐融洽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民族成份和生活习俗各不相同,令我们欣慰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往十分和谐融洽。调查表明,64%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往十分和谐融洽,35%的同学认为与其他民族同学的交往融洽。另外在座谈会中,所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认为应该相互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当生活中与其他同学在看待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应求同存异。


  饮食民俗有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一个民族由于居住地域不同而形成风格各异的饮食习俗。如穆斯林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全国各地学校就读的人数越来越多,考虑到其民族的饮食习惯差异,学校饮食中心在各个校区专门设立了清真食堂,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饮食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信仰穆斯林的少数民族在饮食方面存在着一些困惑,有33%的受访者对民族餐厅的卫生状况不满意,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5、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样的心理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渴求理解与尊重,但也容易由此产生某些心理失衡现象。自我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是维系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大学校园中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维护个人、所在班级及本民族的荣誉,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汉族师生的理解与尊重,自我完善的意向十分明确。这种自我意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常常由此引发一些问题,如不被人理解时的孤独感、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或行为的某些偏差而产生的自卑、自惭体验,受到批评时的抵触情绪等等。


  我们在问卷中问到大家“下列哪些情况让你焦虑:”(请按照焦虑程度排序),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未来发展;排在第二位的是经济状况,后面依次是学习压力,家庭因素,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能力。如表一所示。


  为此,学校十分的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了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主要内容。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测试普查、咨询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因生活、学习、情感等发生的问题,促使个体心理品质健康、均衡、调和发展。


  6、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


  调查显示对于就业地域,大学生们都有自己的期望,并且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与民族也有很大的关系,少数民族同学由于特殊的民族生活习惯,期望回原籍工作的比例较高。有75%的同学愿意回家乡工作。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我国多民族地区,一般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回去工作,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必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提到“您对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在这个问题上有3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乐观的态度,有57%的同学为一般。这说明我们仍然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认真对待,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


  少数民族大学生远离家乡,思乡之情难免,异乡的风俗习惯与家乡有别,各种因素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上的不稳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成长环境、思想作风、学习态度、基础教育背景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其特点中有优势,也存在明显的不利因素,在肯定其优势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和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中的不利因素,并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使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我校非常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作,各院系领导、年级辅导员不断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般的呵护。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在校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是非常大的。这些影响着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我们欣喜的看到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态度都是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学校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


  总之,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中,大学四年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增长学识和才干的重要阶段。我们在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下,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这对于我们能够目的明确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教育工作有着极大帮助。本文来自《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上一篇:浅谈电大班主任如何做好电大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中西医结合外科实习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