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有关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6 09:29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贫困大学生的现状,认真分析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的意义,积极探索构建层次清晰、内涵丰富的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教育援助


  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们的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关系家庭与社会和谐、公正、稳定的问题。贫困生的教育援助因此而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当前大学生数量剧增,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形下,对贫困生做到认定程序科学化、救助项目多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教育对象层次化的教育援助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援助并不仅仅等同于经济上的援助,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社会工程。
  1 贫困大学生现状的考察
  1.1 概念界说
  一般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者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在笔者看来,经济上的困难是狭义上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应该更加深入。大学生正处于在青年中期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中。这正是人身心发展由不稳定、不成熟向稳定、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这一时期的心理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和偏差,从而产生许多矛盾。如自卑感和自豪感的矛盾、念旧感和新鲜感的矛盾、依赖感和独立感的矛盾、孤独感和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等等。受心理情绪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就更加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贫困大学生”,即在生活上表现为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从而难以支付各种学习费用的高校学子,同时也指因此而影响到其心理和其他方面发展的特殊群体。
  1.2 贫困大学生的分类与特征
  (1)分类:我们根据贫困生的各种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经济贫困大学生。这是指由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构成的群体。目前,他们的比例逐渐增大,少数特困生甚至面临辍学的境地。二是心理贫困大学生。是指受经济上的影响,一些心理品质不完善而产生情绪上不稳定的学生。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障碍、适应性心理障碍、情感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行为意志障碍、品德方面的人格障碍等。三是学业贫困大学生。即由于经济上困难,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较差,从而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等行为的大学生。
  (2)特征:根据我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分类,可以总结出这一群体的特征:一是缺乏必要的经济生活资料是贫困大学生所共同的特征,也是其贫困的根源所在。据有关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又有57.6%的来自“经济落后地区”。二是大多数有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存在。从各种调查研究的情况显示来看,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三是来源复杂,即主体的构成并不唯一。从总体上讲,贫困大学生主要来源于“老、少、边、山、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也有来自东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的。有的是本身家庭贫困,收入没有保障;有的是因父母一方已故或者双方离异;也有的是由于疾病或者自然灾害的捆扰,根本无力支付其他诸如学习、住宿等方面的费用。
  2 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的构建
  教育援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通常而言,教育援助主要就是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使他们基本上能够摆脱经济上的困扰,可以比较安心的从事自己的学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择业援助、法律援助等其他方面。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理应当受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关怀。
  2.1 经济援助
  大学生经济援助主要就是一种来自各方面的资助,它是整个教育援助的一个基本前提。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政策协调着国家、学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政府和学校的一种纽带,也是多种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经济援助的主体分为国家(政府)、高校、社会三种。国家是对贫困生经济援助的主要承载体,发挥着资助贫困生的主导作用;高校是政策的执行者;整合社会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贫困生救助问题。
  2.2 心理援助
  我们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上援助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其心理上的关怀。心理援助是整个教育援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亟待加强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援助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育援助的成败。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是全社会的责任。国家可以从法规角度对贫困生心理教育加以斧正。高校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除了由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关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之外,还应当设置心理教育课,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社会力量是心理援助体系中一个十分庞大的、亟待开发的环节。如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也能间接但有效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
  

2.3 择业援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贫困生就业要承受经济压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在我们对贫困生进行的教育援助中必须包含择业援助。第一,国家应该为促进贫困生就业铺平道路,通过调整政策性、完善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二,高校应当通过健全校内机构和机制,构筑强大的、快捷的、开放的信息平台,完善校内招聘制、吸引各种层次的单位进驻校园等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第三,企事业单位、社会媒体和社会团体组织等也是对贫困生择业援助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2.4 其他援助
  在对贫困生的教育援助中,除了最主要的经济援助、心理援助和择业援助之外,我们认为,它还包括学业援助、医疗援助、法律援助等,这些都是教育援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业援助是在贫困生学习期间对其进行学业上的帮助,其主要实施者是贫困生所在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医疗援助则是基于学生普遍医疗保险之外的、在医疗上给予贫困生的一些优惠,其主要实施者是贫困生所在的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有的是当地医院)。法律援助又两层意思:一是要使对贫困生的援助有相应的法规保障;一是要让贫困生在自己的各种学习和生活中,其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就目前来讲,法律援助的主要实施者是国家的相关法律保障部门以及高等院校。
  3 构建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的意义
  3.1 教育援助的社会功能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不仅仅是贫困大学生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是一个社会文明健全的体现,是社会正义原则的体现。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援助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首先,有利于建立一个人人受益的社会。人人受益就是指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高校贫困大学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作为社会群体之一员应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因而,当贫困大学生受到积极援助时,人人受益的社会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次,有利于创建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援助,一方面能使他们平等地享有学校、社会提供的资源,从而能和其他大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完善自己;另一方面能使他们进入社会之时,因为拥有相对平等的知识和能力而能和其他大学生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创建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必然要求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援助。
  再次,有利于创建一个发达的社会。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援助就能保证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他们将来也就能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积极做贡献。
  3.2 教育援助的个体功能
  对贫困生教育援助除了体现社会文明健全、正义进步等意义之外,还具有个体功能的作用。教育援助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必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
  首先,对贫困生的教育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调节了贫困生的心理平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援助可以淡化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产生的隔阂。这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其次,对贫困生的教育援助有利于其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援助有助于确保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促进高校贫困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同时适时的教育援助有利于提高对大学生群体教育的总体效果,这对于全社会的人都是一个标榜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宋慧.大学贫困生抑郁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5(5).
  [3]李庆豪,沈红.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与重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
  [4]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2).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探析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

下一篇:基于信息化的成人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