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 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配备欠合理、非专业化程度高、思想不稳定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应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绩效考评及考核机制、重视对辅导员的培训等。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综合素质 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校学生不仅在规模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学生群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情况分析
(一)辅导员队伍配备现状。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不断充实,吸收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队伍的学历层次显著提高,年龄层次明显降低,学科背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各学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部分高校在辅导员的人数配备及选聘的具体操作中存在差异。
1.在辅导员人数配备方面各高校之间存在差异,就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实际上有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高达1∶300,而有的高校只有1∶125的比例。
2.有的学校内不同院、系辅导员的配备也存在差异。由于辅导员“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观念在教师甚至部分领导干部当中还是存在的,导致辅导员的配备数量明显与学生人数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
(二)辅导员专职不专业,非专业化程度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24)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选聘要考虑“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科背景,甚至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降低标准的做法,造成辅导员队伍非专业化程度较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1.部分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存在误区。一方面要求思想素质好、品学兼优;另一方面要求专业突出,并且往往考虑相关学院的相关专业。而忽视了辅导员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或高等教育管理专业背景,忽略了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2.有的高校在充实辅导员队伍的具体操作中存在误差。部分高校在辅导员建设的规划中,受学校局部利益的影响,认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课教师素质抓好了,就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辅导员的配备不着重考虑专业背景、素质、能力,而且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时,常常强调“因地制宜”,操作中将本校不适合做专任教师或机关行政工作的人员转岗担任辅导员工作,造成辅导员队伍“专职不专业”的事实,出现辅导员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三)辅导员队伍思想的不稳定。
1.辅导员不看好自己的职业前景。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大多具备硕士及以上文凭,但有部分辅导员对辅导员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差异,表现在:对辅导员工作缺乏认同感,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学生管理中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是吃“青春饭”的,是不值得奉献终生的职业,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往往给人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把自己担任辅导员工作看成是不得已的选择。
2.部分高校缺乏科学的德育观。有的高校由于缺乏科学的德育观,在辅导员的选聘操作中,考虑本单位编制等因素,辅导员的配备往往采取聘用制。一般具体做法是:辅导员的配备采用人事代理或人才租赁的方式,而单位编制用来考虑引进专任教师。这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人为造成辅导员队伍就是“编外人员”的感觉,客观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四)多重管理体制下辅导员职责不明,缺乏科学的定位。
目前,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较多还是以应付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学生助学贷款、困难学生补助、宿舍管理等工作较繁重。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理性的思考,工作热情不高、计划性不强,有疲于应付的感觉,没有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容认真履行八个方面的职责,辅导员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对策建议
早在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人员的配备、学历层次、工作效能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2010—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跻身高等教育强国行列,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首先,要充分认识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国家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深层次问题。高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及教育部2006(24)号令的精神,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次,辅导员工作是创造性很强的复杂劳动,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在辅导员的配备和选聘中要坚持标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不仅要配齐、配全辅导员队伍,而且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熟悉、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以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为高校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二)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
1.要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要克服目前部分高校在辅导员选聘中的做法,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教育部可以试点有条件的高校开办高校辅导员专业,从事辅导员工作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背景,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把好辅导员队伍入口关。大学期间是学生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辅导员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接触最多、往往也是学生依赖和信任的人。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辅导员选聘中要坚持标准,着重考虑三种能力:首先,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具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于学习、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素质。其次,在知识结构方面既要考虑本体学科,又要考虑学科背景情况,辅导员应该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管理等专业,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如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最后,在职业技能方面要考虑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所以高校在辅导员选聘中,不仅要考虑选聘对象在学校期间的思想状况、表现情况、学习情况,更要认真审查选聘对象特长、爱好、组织、参加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等。
3.为辅导员提供发展平台。通过工作实践,选拔优秀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要让辅导员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学习再回到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为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创造条件,切实解除辅导员既要做好现在工作,又要想方设法为今后的出路作打算的“后顾之忧”。实现辅导员队伍不仅向专业型转变,而且要向专家型发展。
(三)完善辅导员的绩效考评及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绩效考评及考核机制。高校辅导员工作是独立性相对较强、弹性较大的工作,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绩效考评与考核,让辅导员明晰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创新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辅导员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
(四)稳定辅导员队伍思想状况。
1.引导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骨干队伍,要关心、引导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组织部、学工部门、学院要结合辅导员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个人前途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一方面,让辅导员有目标、有方向,激发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实现辅导员队伍科学、长远、协调发展。
2.为辅导员特设职级岗位。教育部2006(24)号令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关心辅导员成长,稳定辅导员队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在职称评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明确了政工系列教师职称的评聘,必须针对高校一线辅导员等。但是就辅导员干部身份的问题,部分高校在落实中存在差异。可以借鉴推广目前有的高校的做法:对辅导员设立职级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设立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辅导员管理岗位,辅导员职级与学校其他管理岗位职级同等待遇。这样有利于明确辅导员干部身份,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认同感。
3.为辅导员提供科研平台。要让辅导员像专任教师一样成为长期从事的职业,要为辅导员创造、提供科研的平台,引导辅导员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工作感悟作为科研的第一素材,从工作中找问题、寻对策,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辅导员学术研究水平,增强科研的实效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辅导员工作能力,增强做好学生工作的科学性。使辅导员工作有目标、有方向,自觉地把它作为奋斗一生的一项事业来做。
4.重视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让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健康发展,要改变辅导员培训、学习及交流机会少的局面。一方面,要定期召开辅导员研讨会,开展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交流,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全校性的,也可以在学校部分学院之间交流,这样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通过交流找出差距、取长补短,促进工作。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各高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辅导员开展不定期的讲座、参观等交流培训,让辅导员有更多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有助于辅导员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是提高、促进辅导员工作效能和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
[2]关于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2006年7.
[3]张泽宝.论大学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周琬馨,罗雁龙,李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09,(26).
[5]张砚清.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6]陶中书,徐家林.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高教论坛,2009,(6).
[7]张雷.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6).
[8]徐惠红,李洪波.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谈县级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下一篇:论努力发挥载人航天精神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