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看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五年制高职新生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新生 社会 问题 对策建议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制一贯制或五年制大专,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办学模式一般为前三年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后两年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将初中起点的学生培养成为高职大学生的“3+2”人才培养模式,兼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特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根据新的教育和就业形势所采取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它既丰富了办学模式,又解决了部分升不了高中却想圆大学梦的学生的实际问题。但由于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及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等,出现了高职新生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对该群体的入学适应状况进行研究,入学适应的好坏,既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又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辅导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更有针对性的为高职新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参考。
1.五年制高职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通过学习来实现和体验。与中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明显不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专业的技能教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等方面,而中学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教师指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中学生活过度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而又完全陌生的环境,由于在初中阶段,还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更不可能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学习习惯缺乏必要的反思,不懂得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五年制高职新生对大学学习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焦虑现象,闻“学”色变。
1.2 自我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部分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自卑心理是个体在外界的消极暗示下,由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的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普通高校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高职院校,等于是高等教育考试的落榜生,是没出息的一种表现。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学生的潜意识中有自卑和压抑的情绪,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容易导致他们对自身角色的不客观定位。
1.3 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还未定型,人格发展不完善。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随意支配别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的感受却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因此难以融入集体,使得自己常常处于孤立的状态,没有社交经验和技巧而不擅于与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心理自卑,不敢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往返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而无所适从。
1.4 成长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
不少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慢;有的学生因为对自己所在的高职院校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而产生失望、厌学等情绪,有的因为对专业选择摇摆不定而产生放弃目前学习的想法。总体而言,他们普遍缺乏长远的目标和理想,过于担忧眼前的现状。
以上四个方面是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以后在学习、心理、生活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按照认知对象的划分,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适应自我和适应社会两类。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对自我概念认识的偏差和对自我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2.社会学角度的分析
2.1 社会角色失调
社会角色失调是指人们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发生了矛盾、遇到了障碍甚至遭到失败,使得社会角色的扮演无法继续进行或扮演者中途“退场”。
社会、家庭对大学生行为的社会期望很高,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我教育以及目标上自我选择等。而五年制高职生,是经过
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没能进入高中而直接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的特殊群体,他们基本上出生在80年代中后期,独生子女比例很高,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加上其人格发展还不健全,情绪自控能力弱等,因此,在进入大学后,感到对大学生这个角色的扮演有一定的距离,认为他们在承担社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角色期望时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发生角色冲突,最终使得五年制高职生认为自己未能完成自己的责任,会让周围的人失望或者轻视,因而内心十分焦虑。
2.2 社会化进程中遇到障碍
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按其发展阶段划分,五年制高职生属于早期社会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正在建立自我概念,暂时处于一个彷徨不稳定的状态,而大学的校园文化以及大学校园内的高职大学生这一参照群体导致他们产生了更多的社会适应问题。大学和整个社会对学生在社会交往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独立的判断和接受能力。对五年制高职新生而言,这一点明显反映在人际交往能力欠佳上。从个人的角色定位来看,很多高职新生一直以为成绩不理想而有自卑心理,认为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其他方面也不行。无法给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当他们独立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往往觉得不知所措,在社会化进程中无法成为社会合格成员。
3.对策和建议
3.1 学校方面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五年制高职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形成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主要做法如下:定期对五年制高职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情绪”等,或在系内开设与心理卫生课程相关的选修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保健知识;或将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相结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找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适应性途径,引导学生积极调解心理不适,增进心理健康。
3.2 家庭及社会方面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于五年制高职生适应入学后的生活尤为重要。有了家人及社会的支持,可以使五年制高职生在大学校园这个有压力的环境中,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正确地处理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家人应对五年制高职生嘘寒问暖,在心理上、精神上多鼓励、安慰、多给予他们爱与关怀,帮助他们度过关键的人格形成时期。社会成员如亲戚、朋友、邻居或专业机构等应转变传统观念,客观地认识五年制高职这一特殊办学模式,了解五年制高职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只要在良好的教育背景之下,五年制高职新生也能健康成长、成才和成功。年龄偏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优势,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之,通过学校和家庭、社会网络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使五年制高职新生能尽快克服困难、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时蓉华,张春兴主编.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邓伟志,徐新著.家庭社会学导论[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3]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陈焕镜.如何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j].改革探索,2008,(3).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研究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