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高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领域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灌输性和单一性。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增强的现状,本文提出体验式教育思路,阐明体验式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体验式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密切关注的今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接触的社会更加广阔,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标榜“自我、自信”、喜欢尝试新事物、彰显网络时代特点的“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不能再片面强调整齐划一而要向包容个性转化,也必须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增强的现状,引入新的教育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已十分迫切。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作认真思考。本文将大学生体验式教育的问题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仅就体验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实施途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体验式教育的理论根源
体验式教育作为在哲学、心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虽然是近年来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但从其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上看,古今中外皆有之。体验式教育的哲学根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对教育方式的变更。他启发人们在学术上不断质疑和反思,从而提出了“濡养灵魂”的观点。这些思想与实践和体验式教育非常接近。在苏格拉底之后,不断有学者将“体验”拓展到了各个学科领域。例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之一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是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这里所谈到的经验与体验实为一个意思。中国虽然没有首先提出体验式学习这个词汇,但体验式学习的思想与特征却早在先秦时期的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孔子所强调的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式学习等思想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体验式学习有许多相同之处。蔡元培等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注重个性发展,崇尚自由,也进一步为我国体验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界在努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验”逐渐走进了我国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总的来说,当前学术界对体验式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教学、学习和德育方面。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为我们把体验式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基础。
二、体验式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体验式教育的内涵
对于体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即亲身经历。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有关体验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教育学领域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体验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式教育是借助特定事件的经历,使学生运用直觉,在实践中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它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阐释,是“体验”在教育学领域的发展。
(二)体验式教育的特征
1.主体能动性
体验式教育十分强调受教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大学生是体验式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不断体验、反思、探索,离不开实践这个平台。这种实践式教育克服了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说教的缺点,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主动的感悟、思考、创新。这让学生们能在快乐的心情下接受教育,达到寓教于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2.情感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体验式教育的情感性是指主体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由于当前的大学生存在“自我、自信”、“喜欢尝试新事物”等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体验式教育的情感性特点可以避免以往出现强加给受教者的令人反感抵触的说服教育,通过引导、培养、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变学生的思想,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发情感体验,使之获得感同身受的实践性体验。大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构建共鸣
的氛围,就容易敞开心扉接受施教者传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并内化为自身的气质。
3.开放性
体验式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教育过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对认知、情感意志综合感悟的过程,是体验、观察、反思、形成概念、应用到新的情境中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这是一个互动性极强,施教者和受教者交叉相融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并不处于传统教育模式的上端,受教者也不是一味的接受观点,整个教育过程更强调即时的感受,是一个以受教者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
三、体验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在实践中体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关键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中,把时代要求和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让学生能在贴近社会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升华。
实践是体验生成的基石。实践体验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例如目前高校号召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考察和操作,以实现其道德水平的发展。这种利用实践活动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克服纯理论的思想灌输,促使学生实践性思维的不断发展;通过体验式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发挥。
(二)尊重主体,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认知一情感一意志一行为的活动过程实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体验式教育强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尊重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从哲学的角度上讲,高校实施的相关因素的教育只是外因,而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教育才属于内因范畴。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德育的目标。例如,在强调大学生德性培养的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育,使其在事先设计好的自我体验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国家、社会,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当代的历史使命,成为一个具有德性的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找到切合大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方式,必须尊重受教者个体鲜活丰富的体验,激发其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弘扬与尊重人性。
(三)体验情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是丰富的、多变的、复杂的,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情境。体验过程本身是建立在个体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必须依赖外界的不断刺激,即情境的亲历,并在这种亲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内心的体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地融入活动中,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参观、游戏、演讲、讨论、辩论和模拟等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想修养能力和政治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教育者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有效地让大学生能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以内省来达到自我教育和完善个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靖国平,体验式学习与新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4(2):29-31
[2]刑伟,方晓波,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3]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1-19
[5]马斯洛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66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谈努力发挥载人航天精神的教育作用
下一篇:心理层面探析中职生的异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