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5-07-06 09:34
摘要: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诚信缺失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 诚信
1.引言
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加之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特别是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6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却愈演愈烈,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2.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2.1 个人简历造假
个人简历往往是用人单位清楚地了解一个毕业生情况的开始,因此每个毕业生在制作个人简历时,都想把自己优秀闪光的一面展示给用人单位,期望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毕竟普通的学生占大多数,在认识到自身无法脱颖而出的情况下,有部分学生在个人简历上动起了歪主意,如杜撰社会实践经历或实习经历、伪造荣誉证书、伪造学生干部身份等,更有甚者纂改或伪造个人成绩和各类等级证书等。
2.2 面试时弄虚作假
用人单位经过的初步筛选后,选定了中意的毕业生进行面试。同时,毕业生在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初选后得到面试的机会也很不容易,自然就格外珍惜面试的机会,希望表现的尽善尽美。部分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表现的就不够诚信,如不据实回答、言过其实、夸大其辞、胡编乱造,甚至撒谎、诋毁同台竞争的面试者等。
2.3 不履行就业协议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学生在校园时就会感受到不小的就业压力,多数毕业生在刚开始找工作时,往往定位不准,为避免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发生,部分毕业生在有单位选择的情况下就草签了就业协议,当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出现时就随意毁约。还有部分学生,在签约之时就有了毁约的打算,签协议只是一个保底措施。
3.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3.1 社会诚信环境堪忧
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传统诚信被抛弃了,但新的诚信体系还未建立。在社会中以“利”为目的指导一些人的行为和观念,诚信缺失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如假文凭、假学历、假品牌、食品安全、盗版等层出不穷。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各自的利益面前,诚信都变的脆弱不堪。大学生作为社会组成的一个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社会阅历不断丰富,虽然身处校园之内,也不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2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高校教育模式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持续的扩招使得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了就业市场,加之近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就业环境更为严峻。但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环境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面对如此的就业环境和自身的原因,部分毕业生没有坚守得住诚信的底线。
3.3 部分用人单位推波助澜
虽然目前全国整体的就业环境严峻,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基层单位招人还是较为困难,另外就是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用人单位对部分毕业生就业过程可能出现的诚信缺失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如面对中意的已签订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时,采取直接签合同、签自制的就业协议书等手段鼓动毕业生变相毁约。又如部分用人单位招录毕业生时,程序违规或暗箱操作等现象,对毕业生恪守诚信信念冲击较大。
3.4 毕业生自身原因
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为80后,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对新事物接收较快,做事较为大胆。但同时又有怕吃苦,做事浮躁,责任意识较差等特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争取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机会,不惜弄虚作假。在遇到更好的机会时,漠视诚信与责任,随意毁约。
4.加强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对策
4.1 大力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诚信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高校毕业生作为将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诚信意识尤为重要。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关键在于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氛围,并制定一系列信用机制来约束诚信缺失的行为。目前,应在全社会营造讲信用的氛围,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诚信缺失的行为,应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全国的信用档案,记录和监督无论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行为。整个社会良好的诚信氛围将对每个人起
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诚实守信起到积极作用。 4.2 努力改善就业环境 首先,政府要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要抓好西部地区和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就业岗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大步的拓展;其次,政府要扫除各种体制障碍,把那些有碍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制度应逐步取消,放开毕业生在就业和流动过程中的种种限制,积极疏通就业渠道;最后,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在制度和政策上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4.3 规范用人单位招聘行为 建立健全各类人事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参加竞聘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公开的环境下公平竞争,杜绝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还要制定具有倾向性的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向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地区引进人才难问题,改变部分用人单位的在招聘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4.4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继续进行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诚信程度不仅和个人的人际关系和自身发展有直接影响,更与整个社会的深远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建立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营造诚信的校园大环境,在课程安排上设置一定比例的诚信教育课程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着力完成高校的信用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是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与督促,更加强了大学生对诚信的深刻认识,也为他们的个人简历填写了浓重的一笔,为他们的顺利就业提供了一张珍贵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汪玲,朱文星.浅议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0(3). [2]沈威.从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谈诚信教育[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2): 39-41. [3]尹明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8): 77-79. [4]刘晓瑜,刘晓洪.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探析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84-85.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