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模拟教学法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

发布时间:2015-07-06 09:34

摘要: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教育一门重要的教育类必修课,但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理想,未能体现应有的价值。作者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将模拟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对提高公共教育学教学效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师范公共教育学课程 模拟教学法 内涵 基本步骤 实践意义
  
  高等师范公共教育学课程是为培养合格的学校教师而设置的一门教育类必修课。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社会、家庭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承担培养未来教师基本素质使命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意义更加突出。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师公共教育学课没能较好地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实际教学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课程自身的作用和未来教师职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客观上影响了高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导致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如学校对课程定位不当、重视不够,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其中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传统讲授方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相脱离,影响了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课程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实践,发现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用一部分学时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实践,对增强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模拟教学法的内涵
  
  模拟教学法就是在假设的“实际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情节,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并按角色的要求提出各自的观点或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给予共同评议、总结,实施“导—练—结”的教学法[1]。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走上讲台的机会,通过仿真课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讲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师范能力,进而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脱节的问题,完成学以致用的转化。
  模拟教学一般安排在微格教室进行。课前,学生要在任课老师的辅导下研究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备好课;课后,进行教学录像回放,师生共同分析、评议、总结。实践表明,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等,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主体性发展,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二、模拟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准备。
  1.时间选择。模拟教学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期和课程整体安排予以拟定,教师在制定学期教学进程计划时统筹考虑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的学时比例,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实践的切入点。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作介绍,使学生对此有一般认识,并形成相应思想准备。
  2.教学内容选择。选择学生模拟教学的教学内容,原则上要求要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教学,因此宜选择那些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强的章节内容,不宜多选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的知识。
  3.学生选择。一般来说,教学实践实施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开端,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具体的实践人数选定以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机会为标准。
  (二)实施。
  1.指导备课。学生在接受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后,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开展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的情况和教案进行仔细严格的审查、修改和完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具体指导和协助学生写好教案,组织设计课堂教学。
  2.学生练讲。①讲前说课,每个学生登上讲台,正式讲课之前,先向全班同学和教师简略概括地说自己讲什么(内容),怎样讲(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讲(依据)。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强化对教法的研究和选用,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觉应用。②正式讲课,学生说课之后,开始正式讲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除了扮演学生角色认真听课以外,还要做好本职工作,随时进行指导,如维持纪律,处理因学生紧张等因素出现的偶发事件,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教学时间,等等,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及任务。
  3.组织评议。学生讲完课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进行教学评议。利用微格教学录像回放,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评议;评议时间可安排在每个学生讲完所教内容之后即时单个进行,也可在所有学生讲完之后,一并综合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态等方面。评议原则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但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三)总结。
  在课堂模拟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评。

首先是整体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然后具体分析教学的各方面及过程,同时还要重点评述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科学性。教师总结的过程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模拟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讲授,尤其是要补充和更正学生讲授过程中表述和理解不充分或不当的部分。通过总结,使学生和其他同学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三、模拟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与学双方实现有机统一。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现代教学最为根本和本源的特征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但是长期以来,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单向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被动地、无选择地接受,形成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学习风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因而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法得以体现。通过模拟教学,较好地纠正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消极被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发挥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实践过程中的备课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会自觉查询阅读参考资料,通过参阅优秀教师教案、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了解教学行为;认真刻苦地钻研和理解教材内容,研究教法,做好教学设计,完成教案,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过程,也是其主体地位和作用发挥的过程。表面上看,教师主导作用被忽视或削弱;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存在且作用更大,它表现为整个实践的所有过程都必须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之下进行。正如新西兰教师教育专家海伦·蒂姆勃雷所言:“判断教师专业学习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教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程度。”[3]由此可以说,模拟教学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教与学实现了有机统一。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知识学习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长期以来,要求学生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上认真学习,专心听讲,并尽可能多地掌握教材中所阐述的知识和教师授课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兴趣增强,并能够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内容,主动查阅资料,丰富教育学知识学习。目前,高师公共教育学教材的内容体系仍然是以教育学学科体系为框架的,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和概括,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学生为了上好课,备课时必须首先吃透教材,并在课外大量阅读相关的辅助资料,参考中小学优秀教师教案,才能做好教学设计,较好地完成模拟教学。同时,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还要通过书刊、网络等查阅教育学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准备,学生阅读了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发现了教育学的实用价值,由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排除了过去“学而无用、学着好玩”的错误观念,加深了教育学理论修养,并能自觉地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和理论,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显著增强。
  (三)增进了师生交流,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由于课时有限,且一般采用合班上课,公共教育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很少,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化。经常出现教师上课压着铃声进课堂,下课铃声一落夹包就走,上课时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听学生的,我行我素的现象导致教与学双方情感疏离和对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成了沉重负担,毫无乐趣可言。而在模拟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交流次数都明显增加,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准备教学,设计教案,学生遇到疑难要请教教师,师生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同时不自觉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有效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密切了师生情感,培养了师生间真挚友情,从而改善了师生关系。特别是通过模拟教学,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师这一职业及劳动特点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了教师的职业内涵,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进一步加深,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师范素质基本养成。
  合格的师范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然而由于部分高师院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不明确,因此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的现象。相当数量的师范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但缺乏必要的师范素质,难以胜任实际教学工

作。有些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不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缺乏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要进行基本培训。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而且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及其他师范素质。实践表明,学生通过钻研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扮演教师角色组织并开展课堂教学、师生共同评议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切实加深了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教学的能力;通过查阅优质教案、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录像和模拟教学活动,强化了职业动机,体验到了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乐趣,从而为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以及心理准备。正如《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参考文献:
  [1]麦茂生.加强实践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方向[j].高教论坛,2008,(1):19-21.
  [2]吴航.试论现代教学的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6):39.
  [3]海伦·蒂姆勃雷.促进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十条原则[j].教育研究,2009(8):55.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谈新课改中作文评改的主人是谁

下一篇:关于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