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考与实践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目前的形势发展,工作的机制、内容和手段是创新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本文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 就业 思考 实践
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发展规模、专业结构、培养方向合理性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度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政府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部把2011年定为“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各地政府了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民生工作首要任务。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良性、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人才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在问题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及部分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目前高校就业工作还有不少和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学生的新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就业工作的全员意识、责任意识亟待加强。2、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深度、广度不够,职业发展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3、就业市场建设亟待完善。就业市场拓展方面的步伐还不够大,市场拓展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调整。4、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就业工作的形势和需求远不适应。5、毕业生就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和利用效率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存在差距。6、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由于社会需求量的攀升,毕业生对薪资、地区、行业的期望值明显上升,择业的观望现象和“高就”心态普遍存在。
二、外部形势
总体上看,目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因素较多。今年适逢“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和各地政府将启动一大批经济建设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必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另外从最近各类招聘会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热情持续高涨,需求迅速上升,招聘会的场次密度和招聘的有效需求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加。但我们既要看到毕业生就业向好回暖的主基调,又要看到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
主要表现在:1、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各地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新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有可能不断凸现,这些问题必然会投射到就业工作中来。2、毕业生总量将持续保持高位。从全国来看,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60万人,并且据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均近700万人,而在就业机会供给方面,年均只能提供12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1300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3、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原因,用人单位“招聘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倾向。4、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存在着误区,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三、思考与实践
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我们要审时度势,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全面加强学生就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并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创业、主动就业的素质和能力。把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率作为新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开好局。
1、明确责任,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任务,扎实推进。
高校要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按照“学校建平台,学院负责制”的工作机制,职能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实行定期例会制度,严格目标管理和工作考核。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按照全员化的就业工作理念,明确院系领导、教师、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大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开展正面、
积极的宣传,全力营造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通过课堂、就业辅导活动等途径,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到祖国还需要的地方去。
3、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第一,坚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能力是关键”的理念,既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第二,强化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化、专家化的教育指导团队,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就业、推动创业中的主渠道作用。第三,认真组织实习、实践活动。围绕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各级各类社团的水平,大力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加大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4、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
一是就业市场服务。要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市场。精心打造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树立校园市场社会化、日常化、精细化的理念,积极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二是就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网站、手机短信等信息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其优势功能为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调动一切力量积极采集适合毕业生的有效就业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向毕业生发布。三是职业指导咨询服务。要在上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求职技巧、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服务;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职业发展辅导活动体系,组织动员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就业知识竞赛、创新创意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四是就业手续服务。根据管理创新、服务创优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安排专人热情周到地为毕业生办理各类就业手续,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做好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做到不厌其烦、不辞辛劳。五是就业援助服务。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的就业,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重点指导、重点推荐,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六是基层就业服务。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基层就业项目,宣传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毕业生投身基层、扎根基层的热情。
5、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
切实做好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择业心理、就业意向。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平台,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分析系统建设,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工作,力争科学、准确、快速地反馈毕业生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今后的用人意向,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并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6、强化考核,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效能
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切实加大对院系就业工作的考核与奖励力度。考核要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务实高效、促进就业的原则,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考核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力求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进一步构建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以提升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开拓就业市场为重点,以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完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与机制、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保障,不断深化“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就业工作理念,创新机制手段,加强管理服务。着力构建职业发展教育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就业市场平台、就业辅导培训平台和就业服务保障平台。
参考文献
[1]肖胜春.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02).
[2]尹蔚民.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讲话[n].光明日报,2011-2-23.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探析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下一篇: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校训个性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