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改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对策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中的英语课堂上还存在着的诸多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改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现状,适应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互动 对策
当前,我国高中的英语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课堂上,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交际水平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模仿背诵上,“哑巴式”英语依然存在。教师在课堂中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只是一味地灌输英语语言知识。在一些课堂上,虽然存在互动,但这些互动主要停留在课堂中的提问上,提问的内容较简单,提问的形式较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针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改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互动的现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强调:“教师教学要从语言知识讲解向重学生参与、感知的语言学习过程转变;从重教师单向的信息输出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多向信息交流转变。”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互动”教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认识到了“互动”的意义和优点,才能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之中。教师要阅读教学互动方面的书籍和报刊,学习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教学互动,怎样选择有利于互动的话题和教学途径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集体讨论有关教学中课堂互动的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将互动有效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二、设计有利于课堂互动的途径与模式。
根据教学互动的特点可知,课堂互动受教学目标限制。所以在采用有利于教学“互动”的途径与模式,如任务型语言教学和合作学习时,必须考虑其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设计任务和合作学习活动时,要根据班级的特点来设计任务与小组活动内容。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语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下面提出几点在大班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建议:分析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对基本词汇和结构的了解情况,以便设计语言学习活动。做任务前应先介绍任务、做任务的目的以及任务进行的方法,然后学习任务所需的基本语言。分组活动是解决大班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少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较好的分组方法使每一组都由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构成,指定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组长应有能力为他人做出示范。为了避免能力强的学生主宰语言实践活动,弱者没有机会发言的情况,可以给能力强的学生分派适当的任务,如做记录、在别人需要时提供帮助等。设计任务时,一般把难度低的活动放在前面,把难度高的活动放在后面;输入性的活动放在前面,输出性的活动放在后面;有示范的活动放在前面,没有示范的活动放在后面。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有固定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织方式,有传统的小组活动。课堂操作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
三、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许多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羞于开口、参与互动的态度不积极。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多数是喜欢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的,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和水平有限,才导致了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在此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口语不流利并不是丢人的事,能够开口就是一大进步。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不是作为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的“知识传授者”。如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方式要具有多样性,如采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封闭式问题,让学生感到压抑与无趣。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采取策略性的反馈。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来使学生参与到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都有所为。
四、引导学以致用、探究创新。
学生在互动中被动的态度一部分是由于互动的话题显得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所学的内容,找出和课文内容有所关联的话题,让学生在此话题上有创新的空间,这样就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复习了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项互动中,要培养学生建立一种情感态度,并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做、去演、真正达到了在‘做’中学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互动环节可以达到这么多的教学目的,可见师生的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高洪德 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 ——与高中英语教师的对话[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鲁子问 王笃勤 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程晓樵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教育评论.2001(4):4.
4.惠翠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个案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网在线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