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谈英国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我国的新课程实施

发布时间:2015-07-06 09:38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参与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问题。文章通过对英国新国家课程实施政策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达到比较与借鉴的目的。

关键词:英国 新课程 实施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在中华大地上悄然掀起了一场基础教育课程的革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整个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教学、教材、课程资源、评价体系、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普通高中也开始进入了新课程改革阶段。2004年秋,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个省(自治区)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按教育部的规划,到2006年参加试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总数约占50%~60%,2007年原则上全国所有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每一个接触到新课程改革的人都会清楚地知道,在这场逐步深入、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的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是多么关键的一个环节。任何理想的方案,如果没有落到实处那将只能是空中楼阁。
  众所周知,目前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本文选取的是英国的新课程实施的一些经验措施,希望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英国的新国家课程实施
  
  英国是在1999年课程与资格当局(qca)向教育大臣递交了改革1988年国家课程的建议之后颁布的《新国家课程》,并且规定从2000年9月起英国中小学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新的国家课程方案强调:国家课程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新标准清楚地表明了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基本理念:价值,目标,目的;同时,新标准强调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并设置了更加明确灵活的国家课程科目。
  为了促进新国家课程的实施,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评价政策。课程与资格当局(qca)于2002年公布了2003年关键阶段的评价与报告安排。首先,对关键阶段未进行测验。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在该关键阶段的学习成绩状况。三个关键阶段分别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ksi面向的是1—3级,ks2面向的是3—5级,ks3面向的是5—8级。在测验的形式及内容上,三个阶段各有不同。在三个阶段,对于处于规定最低水平下的学生以及最优秀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评价由教师进行,为帮助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判断,qca提供有选择性的任务。关于考试的评分工作,qca给各个关键阶段均提供有评分大纲,以及如何把测试的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的说明。其次,教师对学生评价。这仍然是国家课程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关键阶段末的测验具有同等地位。测验提供了学生在关键末时的标准成绩,而教师的评价则作为课堂教与学的一部分,涵盖了学习计划的方方面面,它考虑到了多种情境下的成绩证据,包抱通过讨论和观察所获得的成就证明。qca提供有作业评价的范例,以供教师参考。教师的评价是非核心科目以及核心科目的成绩水平位于规定的测试水平下的学生仅有的法定评价手段。再次,对成绩进行记录、报告与公布。qca要求学校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信息,其他的技能、能力以及学生在校取得的进步等信息。这些记录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关于如何给作业打分和记录进行由学校自己决定,学校要本着可管理的原则以及对未来的工作规划有用的原则来记录和保留学生的成绩。学校至少每学年要向家长书面汇报一次学生的成绩。此外,学校还要把教师的评价结果报告给数据收集中心。这些结果要在小范围内公布。
  2.加强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近年来,为了建立更有成效的教师培训计划,以确保教师培训活动能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明显的改善,英国师资培训署确立了教师培训与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1)对具体标准进行严格估,以保证教师受过合格的训练;(2)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严格管理与记录,使教师培训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障;(3)制定评估、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把“全面质量管理”术语引入教师管理中,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职前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加强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管理。20

02年4月英国学校质量司宣布了32所试点学校的名单,这些学校从9月份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教师减负”工程,以使教师们能更好地专注于教学工作和提高课堂质量。这些学校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特殊学校。减负内容包括:为教师配备额外的教学助理;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便携式电脑用于上网和使用信息交流技术;减少教师一星期的工作时间;增加教师用于备课、进修和规划学校活动的时间等。在试点学校进行“教师减负”工程后,有关人员可以将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所有学校。
  3.大规模增加教育投入。2002年7月英国教育技能部阐述了今后教育投入的目标:英格兰的教育投资在以后三年中将以6%的速度递增,从2002—2003年的450亿增加到2005—2006年的578亿英镑,使教育投资由2001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上升到5.6%。
  
  二、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1.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我国从2001年9月首批国家38个实验区启动以来,在各个实验区,新课程的实施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为了真正了解新课程实施的状况,对实验区进行了一些考察。我国新课程实施工作组织的有序与科学的管理,带来了改革的初步成效。
  (1)使用者对新课程的接受与认可。这里所谓“使用者”,包括课程实施的最基层人员教师,同时也包括校长、教研员、学生以及家长。自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与宣传下,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校长、教研员、教师到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同并且接受了新课程的主要措施,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深刻,对课程改革充满信心,并且愿意共同协作。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对改革目前教育现状的强烈渴望,是课程改革的强大的驱动力。这种校内、校外合作的教育氛围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实施短短的几个月内,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观念的变化。在东北师范大学的马云鹏教授主持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点。在“参加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你最大的收获”这道题的回答中,选择“教学观念的转变”的人数高达91.6%。通过与教师座谈、访谈发现,教师的观念相对于以往,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由原来的单一知识传授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求知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到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的朋友;数学、语文等学科也逐渐走进生活世界……尽管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但这种变化,却让人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2.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实践性。教师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新课程自推行以来,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都组织了多种教师培训,例如,2004年夏,广东省就对全省的中学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实施的培训。虽然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课程实验的启动和前期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课程实验的推进,教师们感到更需要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培训。实验初期的培训以通识培训为主,旨在使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信心,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深入研究课堂中的具体问题,只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层面的培训就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他们更加需要与学科相结合的、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的,能够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培训内容。另外,从培训的形式看,除了讲授式、报告或讲座式之外,教师更渴望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希望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等待着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程度。
 (2)评价制度与方法滞后。要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就必然要有与之相配合的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措施落实的程度。笔者在走访了一些学校后发现,来自不同方面的人都关心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尤其在中学表现得更加突出。在笔者对一些教师、家长、校长的访谈中了解到评价对教师参与改革的制约作用,可以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中的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对目前的评价方式的不满与无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热切渴望。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言人认为,如抛开中考,真正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发展,

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实际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讲,不能忽视“双基”,否则会把学校搞垮,家长也不答应。家长们确实感受到了课程改革以来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但是他们对目前考试和教材不相配套的现状表示担忧。不仅担心现在的期末考试,更加担心将来的高考。他们普遍怀疑,按照现在这种考试方式,实验区的学生如何与全国其他大部分学生相抗衡?教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他们拥护课程改革,但是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取向却深深地影响着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践的积极性,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得畏首畏尾。大家从不同角度关心评价的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核和学校的评价的关的考试。一方面是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还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这些考试能否与新课程提出的理念与目标相一致。
  
  三、新课程实施的对策
  1.加大教育投入,同时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实施。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资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家只有从物质上给予了保障,新课程才有进一步实施下去的可能。但我们也应看到,对改革的推进是一个团体努力的过程,每一个角色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处于实施的核心地位的学校和教师,更需要课程设计与管理者的指导,使其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只要发挥课程理论者、管理者和第一线的校长、教师几个方面的作用,并使其有机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展开,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邀请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制定学科课程标准的专家讲学和指导,并同时发挥教研员、校长和教师的作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各级教研员的作用,他们作为政策、理念与现实操作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其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随着新课程实施范围的扩大,将有更多的学校进行实验,坚持多方人员参与,共同开展实验工作,就可能在实验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形成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种新的变化,促进整个课程改革的发展。
  2.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培训。教师培训是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补给线,是影响课程实施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我国目前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实验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就应尽量克服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弊端,使培训真正成为促进课程改革实验发展的生命力。今后的培训工作,应该考虑到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丰富的经历,应该更多地运用讨论与研讨的方式,辅之以讲座、报告、讲授、阅读文献等多种方法,尽量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与探究的过程,在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另外,不同科目、不同年龄与教龄的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是不同的,他们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培训应该针对教师的学科、年龄、教龄、学历层次、所在地区等不同的个人条件与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
  3.实施新的评价政策。新的评价政策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质的变化。新课程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评价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英国将测验成绩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放到的同等的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由学术水平等级和教师评价等级结合而成的,这就避免了分数至上的恶果。而我国目前的大体情况却仍然类似于改革之前的情况。虽然,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有人教版,还有苏教版。从形式上看,我们是在实施新课程,但是,学生最终都要进行统一的考试,考试的分数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毕业班的学生靠分数的高低来选择重点非重点学校,非毕业班的学生就靠分数来决定自己能否进入重点班学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仅作为一个参考,作为考试分数的附属物存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让教师的评价与考试分数的地位相等。这样,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多样。
  
  参考文献:
  1.陈霞.英国现行国家课程标准的特征及启示.[j].课程·教村·教法,2003(6)
  a g the teacher recruitment crisis[j].education today,2001(2)
  3.易红郡.英国国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中小学教育,2004(5)
  ment for education and spending will deliver world class education sys

tem:morris pledges every penny will be spent on reform.[j/ol].ntre,2002.7.15.
  5.马云鹏,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部分实验区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论 数字图像处理 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方法的改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