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5-07-06 09:42
论文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摘要: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支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使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室、校园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两大空间。本文从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开展人文活动巩固训练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校园文化 人文素质 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能衍射到校园之外。 现今,走进农村中学,可以看到一些学生随地乱丢垃圾;举止粗俗,出口骂人,污言秽语;四壁涂鸦无顾忌;任意践踏草坪、采摘花草;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男生染发长发;奇装异服,追求个性;诚信差,人情薄……农村中学学生存在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1)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缺乏,致使校园文化贫乏。有些民办中学处于缺编状态,为应付课堂上课“正常”,代课、改学科教师就应运而生,因此,不可能从高文化、高素质等方面去要求师资,那么“以己昏昏”的教师又怎么能令学生“昭昭”呢?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更不必说了。(2)农村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效益评价,多以有多少孩子考上重点学校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驱使着学校重课本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或是少培养做人道理。(3)农村中学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多是闭塞、不开放的,家庭又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再者,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不断递增,家庭的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社会大环境影响,多种媒体误导,使得精神文化本来就贫乏的农村中学生,就更会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讲攀比”、“显摆”,以此来张扬自己的“优势”。 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和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不定型期,我们并不能指望一次英模报告会、一次讲座、一场电影就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能把他们塑造得尽善尽美,而是要立体地、全方位地、反复地运用校园文化形式和文化手段,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炼,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及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在教室的两边张贴激励人的标语,如: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求学,不时冷时热,要持之以恒;言行,不浮躁轻妄,要稳重踏实;律己,不放纵苟且,要防微杜渐;待人,不狭隘争斗,要豁达利他。 没有大到不可实现的理想,也没有小到不可设定的目标。 鸟要飞翔,有天生的翅膀;人要飞翔,有自己的思想。 这些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奋斗不息。可由值日生在黑板边角写上名言警句,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名言警句,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 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开辟“班级文化园地”,设计“班主任寄语”、“时事纵横”、“温馨提示”、“精文荟萃”、“星语心愿”等栏目,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培育人文素养。 二、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是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少先队活动阵地、广播站、宣传橱窗、板报、班级文化栏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对学生个体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之自觉形成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平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校为提醒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而题写的警示语,使得同学们去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体会花、草、树木、建筑、雕塑等,用心灵与历史对话,感悟生命,就会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努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事实上,我们不难感受到在一个具有优雅文化的校园里,言谈举止的粗俗无疑会受到约束,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和歪风邪气会有所收敛。实行“文明班集体”评选活动,并发放“星
级班级”标志,挂在教室外面;实行班级量化考核,落实日检查、日公布、周评比、月汇总,掀起全校性比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竞赛高潮,极大促进了校园文明行为。 三、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 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理应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其弘道扬义,从中汲取丰厚的养料。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文化养料。如开展每周的升国旗制度,进行各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古诗文吟诵”,讲中华美德故事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一句格言”征文活动;爱母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搜集当地文化名胜、历史名人,从中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良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四、开展人文活动巩固训练效果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为此,我们要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外人文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等活动来交流、巩固和检验人文素质训练的效果,以此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校园文化中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包括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讲故事、书画展览、球类、棋类、田径比赛等活动。每年可举行“一二·九越野跑”、“元旦联欢会”、“爬山远足”、“读书汇报会”、“国庆文艺汇演”等活动巩固成果。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活动,做“环保小卫士”,上街清除“牛皮癣”,扫大街;建立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泡菜理论告诉我们:用卤汁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卤汁的味道,同理,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自然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校的整体品位和在社会上的声望,涉及全体学生的素质、精神风貌等诸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大力重视农村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用心去建设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力争以文兴校,以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创造纷繁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江对球.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8). [3]汤立国.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5). [4]邹祝南.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11,(3). [5]刘平文.远离低俗 追求高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 论文网在线:
摘要: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支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使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室、校园是提升校园文化的两大空间。本文从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开展人文活动巩固训练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校园文化 人文素质 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在校园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甚至可能衍射到校园之外。 现今,走进农村中学,可以看到一些学生随地乱丢垃圾;举止粗俗,出口骂人,污言秽语;四壁涂鸦无顾忌;任意践踏草坪、采摘花草;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男生染发长发;奇装异服,追求个性;诚信差,人情薄……农村中学学生存在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1)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缺乏,致使校园文化贫乏。有些民办中学处于缺编状态,为应付课堂上课“正常”,代课、改学科教师就应运而生,因此,不可能从高文化、高素质等方面去要求师资,那么“以己昏昏”的教师又怎么能令学生“昭昭”呢?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更不必说了。(2)农村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效益评价,多以有多少孩子考上重点学校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驱使着学校重课本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或是少培养做人道理。(3)农村中学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多是闭塞、不开放的,家庭又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再者,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不断递增,家庭的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社会大环境影响,多种媒体误导,使得精神文化本来就贫乏的农村中学生,就更会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讲攀比”、“显摆”,以此来张扬自己的“优势”。 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和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不定型期,我们并不能指望一次英模报告会、一次讲座、一场电影就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能把他们塑造得尽善尽美,而是要立体地、全方位地、反复地运用校园文化形式和文化手段,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炼,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及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教室空间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以在教室的两边张贴激励人的标语,如: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求学,不时冷时热,要持之以恒;言行,不浮躁轻妄,要稳重踏实;律己,不放纵苟且,要防微杜渐;待人,不狭隘争斗,要豁达利他。 没有大到不可实现的理想,也没有小到不可设定的目标。 鸟要飞翔,有天生的翅膀;人要飞翔,有自己的思想。 这些学生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时刻提醒学生要博闻强记,奋斗不息。可由值日生在黑板边角写上名言警句,如:“傲雪欺霜赛严寒,乘风破浪争上游”、“实力筑才情,创新显机智”、“巍然蜀道勇者平,学海无涯智者胜”等。这些名言警句,既可挖掘人文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达到润物无声之效。 在教室的后墙壁上,开辟“班级文化园地”,设计“班主任寄语”、“时事纵横”、“温馨提示”、“精文荟萃”、“星语心愿”等栏目,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培育人文素养。 二、利用校园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是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文化长廊、少先队活动阵地、广播站、宣传橱窗、板报、班级文化栏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对学生个体跨时空地、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之自觉形成学校“规范”和“软约束”的效果。平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学校为提醒学生爱护自然环境而题写的警示语,使得同学们去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体会花、草、树木、建筑、雕塑等,用心灵与历史对话,感悟生命,就会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努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积淀浓厚的人文素养。事实上,我们不难感受到在一个具有优雅文化的校园里,言谈举止的粗俗无疑会受到约束,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和歪风邪气会有所收敛。实行“文明班集体”评选活动,并发放“星
论文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级班级”标志,挂在教室外面;实行班级量化考核,落实日检查、日公布、周评比、月汇总,掀起全校性比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竞赛高潮,极大促进了校园文明行为。 三、传承传统精神汲取文化养料 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理应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为其弘道扬义,从中汲取丰厚的养料。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习、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文化养料。如开展每周的升国旗制度,进行各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古诗文吟诵”,讲中华美德故事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或一句格言”征文活动;爱母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搜集当地文化名胜、历史名人,从中感受家乡的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良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四、开展人文活动巩固训练效果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为此,我们要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外人文活动,丰富第二课堂,通过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等活动来交流、巩固和检验人文素质训练的效果,以此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校园文化中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发展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能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包括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讲故事、书画展览、球类、棋类、田径比赛等活动。每年可举行“一二·九越野跑”、“元旦联欢会”、“爬山远足”、“读书汇报会”、“国庆文艺汇演”等活动巩固成果。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等公益性活动,做“环保小卫士”,上街清除“牛皮癣”,扫大街;建立长效的环保机制,有专人负责校园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说脏话、乱丢乱扔的同学进行集中教育,用正面典型做引导,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泡菜理论告诉我们:用卤汁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卤汁的味道,同理,学校育人的氛围与环境自然决定着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校的整体品位和在社会上的声望,涉及全体学生的素质、精神风貌等诸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大力重视农村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用心去建设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力争以文兴校,以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创造纷繁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江对球.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8). [3]汤立国.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5). [4]邹祝南.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2011,(3). [5]刘平文.远离低俗 追求高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谈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下一篇:论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