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几点分析及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08 08:53

摘要:本研究根据贵州省部分地区的一个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调查,对部分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培养建议。
  

关键词:乡村初中生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规范、自我牺牲等。亲社会行为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乡村初中生在偏僻的农村生活和上学,他们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其社会化过程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对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条件、性别、民族差异的分析
   对乡村初中生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总体上都呈负偏态分布,亲社会行为表现趋于良好,助人、规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中,规范行为表现较为突出,这表明规范与道德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学生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把家庭条件分为差、一般和好三类。研究表明,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规范行为表现上,家庭条件差的初中生显著优于家庭条件好的初中生,但是在其他方面与家庭条件的关系无显著差异。规范行为上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其行为上较为主观控制,存在自卑心理,行为表现较为保守慎重,只有通过遵守规范和规则来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尊重以及赢得更多的朋友和伙伴。研究还发现,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学生和离开家庭父母另外住的学生在助人、规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乡村初中生女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男生赋予阳刚之气而女性温柔贤淑、体贴关怀等性别行为特征,虽然研究被试为初中生群体,但这种文化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发展。也有可能是因为女生的移情能力和同理心高于男生,所以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丁芳(2000)的研究发现,即当移情水平较高时,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显著多于男孩[1]。李红霞(1996)对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调查也表明,初中女生的亲社会性发展好于男生[2]。不过亲社会行为具有很多种表征,范围较广,在不同维度上,男女性别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是情理之中的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根据生态心理学的理论探索被试自身多方面因素。
   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差异分析发现,汉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规范行为和情感关系表现较为明显。在情感关系和规范行为的表现上不一样,其原因可能是,社会约束和家庭教育以及情感表达的含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情感关系的差异上也可能存在少数民族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少于汉族学生,才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感关系方面的亲社会行为表现显著低于汉族学生。而规范行为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规则和汉族学生的规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用汉族文化的规范来衡量少数民族学生的行为不免会有偏差。汉族学生的亲社会为普遍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也有可能与自然生存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及民族自卑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二、对乡村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对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应该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从学生认可的亲社会行为着手,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入手建立亲社会行为的干预模式,这样才能易于操作和行之有效。
   1.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维持良好的群体规范。
   在初中生的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体贴、尊重、孝敬、宽恕、诚实、合作、负责、勇敢、平和、忠心、礼貌、独立、等道德情操。大多数初中学生在有利于发展亲社会行为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学习、直接训练、奖惩等方法,能把体现亲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和信念内化,产生道德义务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2.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胜任力。
   人际交往是初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以往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利他行为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比亲子关系的质量更为突出[3]。因此,要在校园里开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建立兴趣社团,组织集体活动,促使他们建立健康向上、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尤其要注意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
   3.注重移情能力的培养。
   移情是一个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识别并体验

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来源和促进因素,具有引发助人行为和抑制攻击性行为等亲社会功能[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5]。培养、训练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以先培养他们的角色选择能力和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评价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归因能力和习惯。因此, 移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和发展初中生的移情能力,充分发挥移情作用, 增强亲社会动机,提高亲社会行为水平。
   4.注重个性发展和培养,提高人文素质。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男女有别,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必须协调,才能有益于人格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启迪、教育,以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为学生树立起活生生的学习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健康人格的认同和追求。同时,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转变一些家长不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因此,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彻于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系统。
   总之,想要充分发挥教育培养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民族习惯等实际情况,选择契机,选取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2]李红霞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调查与教育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4.
  [3]卢咏莉等,·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4]hoffman,l.m. 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5] [美]霍夫曼著.王宁等译.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北京:三联书店, 1987:249.

上一篇:谈当前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思想

下一篇:谈中专学生教育要 三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