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逐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各项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而为国家民族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则是摆在新世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笔者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将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光盘、网络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又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提高教学效率。“苦学之不如好学之,好学之不如乐学之”。从“爱学”到“学会”,然后“会学”,最终“会用”就是教育的目的。
我在教学生word软件时,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份精美的班级电子报。在编制这份电子报时,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选择内容、插图,自己构思、排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拘一格。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训练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它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如在学习制作ppt 演示文稿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教完画图软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电子报刊作品;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充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造出别具一格富有想象力的图画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例如讲解“如何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时,教师可问:“复制的方法有几种?”学生经过操作后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右键法复制。2.用工具按钮复制。3.菜单法复制等。学生很容易得出对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简单方法。通过这一类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效果。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我在教学中总结出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制作作品等。二是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
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主要步骤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个学生都有潜在和显在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成为可能,让课堂充满活力,释放学生内在的探究能量,使探究的种子发芽、成长。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新问题,达到新境界,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更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不断地在探究,实践再探究再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五、激发学生斗志,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
创新就不可避免地有失败,且失败往往大于成功,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很难实现创新。学生在学习、探究、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失败。我们应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引导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克服和战胜困难,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总之,创新教育在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反复的激发和磨练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每位教师善教、乐教、创新性地教,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
[3]《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出版社
上一篇:论中学教育须注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