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培养创造型人才关键在教师
摘要:杨振宁教授的一段话是很发人深思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倚靠大批的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只有有创新思想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教师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要有前瞻意识;要有创新思维;要以人为本;要深化学习。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思维 前瞻意识 以人为本 深化学习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中美教育时说过:“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这个信息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要使教师的创新思想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华的学生,也就能适应这个创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思想素质呢?
首先,教师要有前瞻意识。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之中的高度集中的精神境界。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有创新的勇气,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创新要求观念重组,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所以,具备这种创新前瞻意识,就为下一步创新行为的完成提供了前提和指明了方向。
其次,创新要思维创新。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为了探索创新的教育途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素养,多起点、多侧面、多角度地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积极构思、大胆想象、主动尝试,力求运用新的方式、新的形式和新的模式,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陶冶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独树一帜,系统、完整地培养创新人才。
再次,创新要以人为本。创新既是人的创新,更是为人的创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唤醒,要用宽厚、关爱和期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和求发展的欲望;教育还是一种发现,要发现学生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然后因材施教;教育更是一种鼓励、激励,要相信学生肯定能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教师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合作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的学生观,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认识到要发展、能发展是每个学生的自我天性。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密切地注意教学和管理上的新亮点,在充分考虑并研究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需要和价值取向,提出一些新的构想和实施方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意义上的创新。惟其如此,创新也正是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为:
1、新的课程功能呼唤创新型教师。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所以,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要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2、新的课程结构呼唤创新型教师。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对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和方法。
3、新的课程学习方式呼唤创新型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转化。在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自己具有较强的探究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创新思想素质,更要深化学习。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深化学习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要系统、有计划地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理念,使自己真正从中汲取精华,从而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注意吸收现代民主思想和独立意识,使自己的人格与自我行为充分张扬;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机制,细致地研究西方的教育环境和办学机制的本质、规律与特征,从中撷取于我们有用的东西;努力生成信息的搜集、分类和运用的习惯和能力;加快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
注重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需求;深化学习是提高教师创新思想素质的必备条件。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必须深化、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创新,为我们这个时代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每名教师都要自觉加强创新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我们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希望有一天,杨教授会满怀深情地自豪地对我们说:“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一样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了。中国的科研成果的数目和质量都在令世人瞩目。”
参考文献:
[1] 吕可也.新课程背景下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2] 唐天玉.浅谈创新教育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4 年
下一篇:论功利化教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