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教育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发布时间:2015-07-08 08:59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与作用、条件与类型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阐明了高职教育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产学研相结合,并创造条件走出校门与当地企业联姻,建立校企“双赢”的稳固的合作关系,使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特色;产学研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因此,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等高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践行高职教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与作用特色
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十分丰富,就高职教育而言,产学研相结合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技术及其应用能力,以及技术革新、更新、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利用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参与技术应用研究相结合,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条办学路径。[1]从各地实践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校办企业;二是企业办学校;三是校企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更新周期大为缩短,产业不断升级换代,高职教育要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学生具备某类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建立能够反映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的实训、实习和技术应用研究与实验基地。WwW.lw881.com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先进企业的合作,才能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培养出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具体来说高职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的特色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双师型”特色师资的作用。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能有效地促进高职教师“双师”能力的提高,并造就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产学研相结合,是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和普及的有效途径。高职教师利用这条途径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技改项目,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教学能力和应用操作能力,技术、应用、研究能力,技术应用研究能力极为有利。特别是通过优质课的教学与辅导,广泛的校企合作与交流,生产技术的改革与研发,十分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有影响的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知名度。
(二)对能力为本位特色的作用。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能有效地促进高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产学研相结合过程中,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可使教师直接触到企业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为结合企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修订和优化教学大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提供最新的现实依据,开发出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这对于高职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就业为导向特色的作用。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不但能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高,而且能为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产学研相结合使高职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不仅能让他们直接接触到企业生产的主流技术,先进技术和技术改造,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学风,而且能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学习技术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把书本知识转化成操作技能,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学习中,学生能真把“学”与“干”,“悟”与“研”结合起来,[2]这对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产学研相结合的条件与类型特色
我国高职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类型多种多样,无论何种类型都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学结合为途径,职业技能培育为动力的职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一)高职产学研相结合的条件
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是一条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主要应当具备三个特色条件。
1、师资条件。高职教师应当是“双师型”、应用技术研究型教师,这是高职类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必须选聘一定比例的既有企业技术应用实践经验,又有教学、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作为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的中坚力量。产学研相结合中的校企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
双向合作关系。 2、技术成果条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应体现在其“高等性”,具有高等技术应用研究和辐射源。一所高职院校,如果没有技术研究成果和专利,就会愧对高等学府的称号,也不可能辐射到行业、企业和社会,得不到他们的青睐。高职院校的科研部门应当分专业设立管理、技术研究小组,组织集体研讨和攻关。研讨与攻关要立足前沿,结合当地企业管理,生产技术情况研究改进管理和革新技术,并拿出有份量的成果,逐步形成本校的技术专利。 这样才能在行业中享有声誉,得到企业的信赖与支持,为开展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组织和鼓励各专业师生踊跃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种技能大赛,勇夺大奖,以此扬名省市和全国,为整合社会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创造条件。 3、校企“双赢”条件。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要求高职院校主动与企业联姻。高职教育曾是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高校,有责任充分利用自身的“双师型”师资优势,为当地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知识,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具体来说,院校可以使企业受益的主要有:一是企业在季节性,完成订单任务的紧迫性等急需劳动力条件下得到院校的支援;二是院校为企业承担培训职工的任务;三是选派优秀教师支援企业改善管理、革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等。同时,企业也可以使院校受益的主要有:一是为学生提供师带徒的实习岗位;二是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三是为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帮助,并选派管理与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只有在校企“双赢了”条件下,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二)高职产学研相结合的主要类型 近年来,我国在吸取国际产学研相结合经验基础上,各高职院校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走有高职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大体有三种主要类型。 1、订单培养。这是校企密切合作的一种类型,它由校企双方在技术合作基础上达成人才培养订单协议,共同为企业培养技术应用人才。它为把教学与工作,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得到毕业后工作岗位的实践机会,又能接触到教师的技术研究和企业的技术革新过程与成果。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阔他们的科技视野,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实现毕业就来无逢对接都有重要作用,无愧是为一种校企“双赢”的合作类型。[3] 2、技术合作。不少高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技术研究以企业的技术应用、改革、革新为主要课题,并与企业技改中心密切合作,搭建技术合作平台。技术研究的成果,既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又应用到教学中去为提高人才质量服务,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3、科技推广。为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高职院校应当组织师生大力开展科技推广活动,送科技上门为企业服务。这一类型是高职院校从自身发展和对社会的责任出发,鼓励“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科技推广既能展示自己的实力,取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也能为技术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和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从而有力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三、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对策措施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产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双向资源,依托区域经济优势,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开展校企合作、科学研究、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职业培训中心建设等工作。 (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系统改革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主线,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及其与之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培训中心和运行管理机制,开发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监控体系,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培训中心具备资源调配与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真正成为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实践教学基地。 (二)工学结合,形成校企合作机制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按阶段和培养要求进行校内外教学实习,增设校内和校外的学生专业见习。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认知及基本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各项专业技能。二、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获取岗位职业经验。推行“双证制”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岗位操作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生产顶岗实践中,在真实的工作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岗位的熏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缩短就业的适应期。 (三)高职课堂教学要体
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走产学研之路,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走出校门与当地企业联姻。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都应明确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具体教学目的。从专业生产对从业人员的某种素质、某种技能要求出发,正确地取舍和充实教之有效,学之有用的教学内容,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因此高职课程的教学就必须与生产过程的操作步骤保持一致,以生产过程及其操作步骤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正确体现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锻炼和提高中青年的“双师”专业能力,鼓励他们结合当地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技术研究,立足本专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前沿,及时把最新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大力加强校内实训设施的硬件建设,并对当地企业开展广泛调研,聘请部分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准确了解和掌握企业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规格和种类,把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贯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等各个环节中去,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体现高职课堂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述》[m].科学出版社.2007(10) [2] 郭新宝.《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3] 钱鸣.《“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南洋学院报,2007(9)
下一篇:小议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