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与非智力因素的关
摘要: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观察发现,天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成长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现实表明,内心精神品质不同,其智力因素发展速度、水平、方向也不相同。现在初中的孩子有部分人就重实惠和个人私利,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言行时有表露。我们说非智力因素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指南,是智力发展的风帆。初中学生虽然独立性有所增强,但依赖心理依然存在,意志不坚强,可塑性比较强,非智力因素在孩子们身上表现的参差不齐,但有着共同的特性。注意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智力 智力培养 智力与非智力关系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无不为之惋惜,恨无回天之力。事实表明,有些学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也快,并非“不是那块料”,而是另有原因。生就灵性聪明,不等于智力就永葆出众;智力一般,也不等于知识摄取量就少。知识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的,智力也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智力的开发,天资聪颖是基础,但二者不成正比关系;知识的增多,智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但有时并非起决定作用。观察发现,天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成长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智力
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我个人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二、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差异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青少年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有两种情况: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当然,智力的性别差异,也可以表现在量的方面,但质的方面较突出一些,因此我们不妨算为质的差异。[1]
1.水平差异
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智商(iq)值来表示。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在同龄人口中,人们的智力水平不同,有的智力高有的则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的智力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一个智力水平不断增长到稳定最后又逐渐衰退的过程,而且不同的智力因素,其发展的速度也很不相同。
2.表现早晚差异
人的智力表现早晚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这叫“人才早熟”或能力的早期表现。但也有人智力表现较晚即所谓“大器晚成”。一般说来,智力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在中年。
3.类型差异
智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同一种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类型。智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人可能采取不同的途径外,还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是由不同的智力因素的综合来保证的。
4.性别差异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的智力较弱,但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之间在智力上的差别总体平衡而部分不平衡,男女两性在不同的智力类型上各有优势。其
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就全体男性与全体女性的平均智力而言,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个体智力上则有很大差异。男性智力低下与智力超常这两种情况和比率都高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的智愚较为悬殊,女性的智力发展则较为均匀。
第二,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研究表明,男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并随年龄的发展互占优势。婴儿期,男女智力几乎没有差异。幼儿期,女孩的智力略高于男孩,但不明显。从学龄期开始,男女两性的智力出现了明显差异,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高峰期有所下降。从12岁以后男性的智力就开始逐渐赶上并开始超过女性,并随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以后这种明显的年龄差异才逐渐减弱。
男女在智力上的表现也有早晚差异。就“早慧”这一方面而言,女性在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较男性更早地显露出才能。在文学方面,特别是编讲故事方面,女性早期表现的比率也大于男性。而在绘画、书法方面,男性早慧的比率大于女性。就“晚成”而言,女性在文学、艺术、新闻、教育、医疗等方面较明显、较多。而男性在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方面较多一些。
第三,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研究主要是从数学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三个方面探讨智力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
三、青少年智力的培养
一)智力的早期发展及培养
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总是要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先天因素指遗传因素,后天因素指对遗传素质产生影响的环境、教育、个体的实践活动等。因此我们谈智力的早期发展及培养,首先从优生与胎教谈起,然后再讨论营养和早期教育的影响。即优生与胎教—营养—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应该是全面的,适时的,适宜的。所谓全面是就早期教育的内容来说的,应该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适时,是指教育孩子必须把握好时机,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失时机地做好智力开发和品行培养。所谓适宜,就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必须考虑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对孩子进行成人式的教育。
二)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可以培养的,其主要内容和方法有:
1.观察目的性训练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是观察效果的首要保证。观察有目的、有计划也是重要的观察品质,是观察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2.观察方法的训练及准确性训练 观察准确性是确保观察质量、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围绕观察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来展开训练,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3.观察分析力训练 观察分析力包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观察重点训练 观察事物要在全面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重点观察,以便对被观察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观察时,善于抓重点,才能较为迅速而准确地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并比较事物间的差异和联系,对观察对象的记忆力、判断力等才会逐渐增强。
5.观察积累训练 观察积累就是指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养成积累观察资料的好习惯。它不但能通过对材料的系统化组织提高观察分析思考力,还能通过积累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观察自觉性,还能丰富想象和思维。[2]
三)记忆力的培养
1.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识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保持的持久性和回忆、再认的准确性。因此,提高记忆的效果,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识记。第一,识记的效果依赖于识记的目的和要求。第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会影响识记的效果。第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第四,识记的方法。识记的效果也依赖于识记的方法。
2.合理组织复习的条
件 第一,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第二,要过度学习。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可以使材料保持得更好。实验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最为经济合理。第三,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第四,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第五,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第六,要动员多种感官参加。
3.影响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因素 第一,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第二,再认与回忆中的线索。第三,再认与回忆中的思维与联想。第四,再认、回忆与情绪情感状态。
四)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性,亦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成份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培养虽不容易,但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良好的教育,可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创造性的培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3]
1.教育者观念的改变 教师应改变教师全能的传统观念,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能够自由思考,依其能力与兴趣学习。
2.改进教学时发问的技术 发问或提出问题是任何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的基本技术。但问题的恰当与否,影响到学生的反应甚巨。编制创造性问题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问题没有单一标准的答案;第二,问题的答案不是仅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第三,问题的叙述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3.改进学生作业的方式 教师在指定学生作业时,应避免抄抄写写的作业,而可使用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所谓创造性思维的作业,就是教师运用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策略所编制的一些书面问题,让学生以书写的方式来呈现,其目的在于借助作业练习来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改进学习效果评价的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创造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具体可注意以下几点:命题的内容不仅是课本知识的记忆或想象,而尽可以包含应用、分析、综合、评鉴等层次的试题。命题的方式宜有变化,不只是传统的选择、填充、问题,有时候加上些创作性的方式,也可激发学生的思维。除了具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外,利用创造性发问技巧,适量增加部分“不止一个正确答案”的试题,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更多答案。
总之,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现在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或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表现是:吃、穿、住、行家长护驾,对孩子百依百顺,态度好时过分宠爱孩子,态度不好时打骂孩子,不注意对孩子品质、信念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等等。总之,在部分家长眼里,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独立于非智力因素,而不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非智力因素毕竟不同于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上面的投资未必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正是部分家长轻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原因所在。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有一个时间的滞后和效应的累积过程。单调乏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艺训练,虽然在某一个时段内或许有些结果,但这仅仅是外部作用力的结果,到头来,很可能造就出像政治家王安石哀伤过的仲永那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庸才。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孩子的成长方向、发展水平、素质的高低最终将取决于他自己。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是经师者引导、本人学习和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同龄的城乡孩子在一起,城市的孩子在能力方面略胜一筹,这一普遍的事实说明环境不同,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发现,同样的客观环境,同样是城市孩子,同样认为天资聪慧,但有的孩子智力水平明显出众,有的孩子智力水平迟迟开发不出来,虽有潜力,却找不到启动其智力发展的钥匙。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呢?这就是孩子自身的品质,就是对智力开发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积极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道:“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
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体验,即我的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的一切确定下来的。”这段名言揭示了目标高远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内心精神品质与智力发展的紧密联系。现实表明,内心精神品质不同,其智力因素发展速度、水平、方向也不相同。
人的理想、品质、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情感等心理,都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积极拚搏、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指南、前进的动力。孩子如果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或者错误的认为为了应付考试,受家长和老师逼迫而学,没有理想,缺少志向,那么,孩子要么缺乏学习动力,要么厌学逃学,更谈不上智力开发和发展了。事实上,我们在教学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明显存在这种重智力轻德育的偏差,在方法上表现为:目标——学生每次考试都必须有个好成绩;措施——唠唠叨叨,开口闭口皆是应该怎么学、向谁学,或者批评,或者动手以示师长威严,而完全忽视或不重视孩子的理想、志向教育,甚至家长带有鄙视政治教育的色彩。因此,现在初中的孩子有部分人就重实惠和个人私利,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言行时有表露。像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属于工作耗力最大的对象;在学习上因缺乏内在动力,故表现为:⑴懒惰:不愿上课,不愿背书,不爱动脑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贪玩,胡闹,逃学等。⑵欺骗:为自己学习懒惰找借口,否认、遮掩自己的错误行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或表面承认,伪装改正,背后依然故我。⑶自相矛盾:十分羡慕才华横溢的同学,也曾暗暗发誓、订计划、下决心,欲赶超上游同学,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觉得玩最痛快。两者时常斗争,但一般表现为自制力很差,前紧后松。⑷自我评价不切实际,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学生缺乏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也不会感到丢面子;而另一种学生则过分拔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导致动力不足,因为抱负水平大大超出能力,自尊心又太强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一遇到失败就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志向水平,最后走向下坡路。⑸易分心,容易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⑹厌倦,只要上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对什么事都表现出烦躁情绪。⑺时起时伏,忽冷忽热。⑻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学习情境。⑼随大流,缺乏独立性,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等等。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品质,即无志向,目的不明,态度不端正,总之,即缺乏内在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说非智力因素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指南,是智力发展的风帆。
2、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人的才能的发展,与个性品质的首先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人的品质的发展,为智力开发与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力的开发与发展。这里讲的品质,主要是心理学角度讲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品质有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应用性、顽强性和有纪律性等;消极的品质有盲目性、冲动性、脆弱性、顽固性、轻率和优柔寡断等。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吃苦耐劳,敢于拚搏,勤奋刻苦的品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我们说逆境中出人才,并不是说,优越的环境中就出不了人才,现在优越的家庭环境就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家教的诸因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是过去家教所无法比拟的,关键是在这优越的条件下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毅力、独立能力、战胜困难的精神。很多家长只知道孩子懒惰,却不分析孩子产生懒惰的原因;知道孩子独立性太差,却不分析孩子依赖性太强的原因。相反,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有一点苦、累、屈,孰不知,这恰恰助长了孩子的脆弱和依赖性格。意志品质对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意志能保持精神动力的持久性,意志能促成精神动力的行为转化,意志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的方向、水平、程度
由于人所追求的人生目的不同,内心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决定了智力发展的方向、水平、程度的差异。下列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一般来说,班主任所教学科,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其他班学生的成绩要理想,接受暗示的同学比没有得到暗示的或不注意接受暗示的同学成绩要理想。这说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初中学生虽然独立性有所增强,但依赖心理依然存在,意志不坚强,可塑性比较强,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孩子们身上表现的参差不齐,但有着共同的两个特性:自制力差,缺乏吃苦精神。正是存在着这些不足,初一上学期,学生之间的智力一般来说旗鼓相当。但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有的学生迟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一新课程
一时难以入门,因此,智力发展水平的差距便慢慢拉开,最后出现两极分化。其次,初中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求知欲带有了明显的倾向性,兴趣、爱好虽然广泛,但开始有所侧重,智力开发方向有所不同了。有些人爱文、有些人爱理,但初中阶段不分文理,义务教育要求孩子们全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上人们存在主副科的观念,便产生了数理化学习好则智力好,数理化学不好则智力差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带着情绪施加给孩子,结果是有的孩子精神受压抑,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由此我们看到,智力发展是有方向的,这是非智力因素的结果,要改变孩子的智力方向,应该从根本上,即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千万不能以“笨”定性孩子。
4、非智力因素可以加速孩子智力开发和发展的进程
有的孩子智力开发早,有的孩子智力开发晚,所以从古到今就有“神童”和“大器晚成”之说。智力开发的早晚与身体先天素质有关,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学习目的越明确,自制力越强,兴趣越浓厚,自信心越强,智力发展则越迅速,相反则缓慢,甚至越学越愚。我们发现,有些家长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按时对孩子进行辅导,但有的孩子就是顽固不化,于是就得出“不是那块料”的结论。事实上,家长花的钱并没有用在正地方,孩子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谷黍,而需要的是耕耘、管理的方法,即孩子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加速作用突出表现在:学生抱负水平高,思想开放,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敢于向权威和传统观念挑战,心胸开阔,性情开朗,不怕失败,从不低头,注意力集中专一,观察精细,注意把握时机,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等等。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情感因素太多,易看老师眼色行事,随大流现象普遍,动机需要层次低,性格脆弱,在智力发展上几乎处于被动的地步。因此,对有些孩子来说,非智力因素品质太差的,智力就迟迟开发不出来,特别是几经挫折产生心理障碍的孩子,自信心不足,或者产生自卑感,那么,智力发展就远远落后于同龄同学了。由此可见,“笨”与“聪明”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内在心理品质,或者说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智力开发早与晚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因此,注意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必须关注的课题,由于人的记忆机制目前还是一个谜,我们无法彻底地找出一条快速记忆、增强智力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总结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克服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消极因素,帮助孩子迅速地建立起一套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为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4]
[1] 孙天正《智力结构分析》
[2] 李茜《论毕业生智力结构》
[3] 柳乾惟《智力与非智力培养》
[4] 郝维利《论智商和情商》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小议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