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谈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5-07-08 09:04

摘要:新课改与教师关系密切,教师是新课改实施的主体,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需要对传统的教师进行重新的定位和理解,需要教师角色的相应转变。

关键词:教师角色 新课改 转变

一、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始社会,长者为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文化知识者成为教师;随着工业社会的建立,教师成为文化科学的传授者,教师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胜任。可见,教师掌握的知识总是比学生多,教师是先行者、是信息池,教师具有知识传授者的地位。但当今世界知识量非常多,又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教师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而且高科技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知识获得渠道多种多样,学生知识来源已不完全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了,面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教师角色必须转变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信息,适应时代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这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与挑战。新课改已经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参没有了,教法没有了.教师的依赖心理和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一旦放弃就会失落、困惑。因此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师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二)、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三)、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教师是学习的研究者
三、转变教师角色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前提
转变观念就是指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它包括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
1、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中国教育具有悠久历史的,自古以来教师就有许多美称,而这些都有片面之处.例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它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教师是蜡烛”,它重教师的奉献,忽视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诸如此类对教师的论述,肯定了教师的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作用,不再适应新课改下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2、树立新型学生观。
(1)、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
  新课改要求我们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有自己的需求,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他们不断健康成长。
(2)、新课改把学生看成社会一员,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社会需要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人才,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他们的个性实施不同的影响。
(3)、 新的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经过学生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供空间。
(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传递与被接受、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以长者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新课改下,师生之间不仅仅是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平等的“首席”。教师应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个体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意向,不能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要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虚心学习和理解学生的不同看法,寻找其闪光点,在师生,生生的探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要做到师生平等是不容易的,在教学中我们有以下体会:
(1)、尊重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理解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
(3)、信任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归宿。
(三)转变教学方式是转变教师角色的重要体现
转变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以新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它是教师是否转变了角色的具体表现。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是一种单向信息交流。把教师作为主动活动,把学生作为被动活动,这样教学成了一个控制过程,忽视了学生获得发展的过程。把“教”与“学”机械化为“传递”与“接受”,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体验。新课改教学观认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探究,经过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获得知识,关注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成长.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做到: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体现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的,弱化教师的讲解,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让学生多“悟”。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教师的教学应体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直接传授结果。
(3)、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表演,生生互评等。
(4)、由重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师的教学中应体现自身特色,展示个性化,切勿机械照搬。
(5)、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我们面临的学生各有个性,教师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应心中装有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之,教师角

色的转变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转变是是否实施新课改的首要标准。教师既是新课改的促进者,也在新课改中促进自己的发展、提升自己的素质。尽快完成教师角色转变是走进新课改的第一步,愿我们走好这一步,并且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主编:周小山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主编:钟启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上一篇:探析隔代教育的现代家庭教育服务功能

下一篇:浅析案例教学在中专哲学基础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