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教学在中专哲学基础课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中专生特点试图通过案例教学这一尝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建立起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机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增强哲学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生活中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哲学基础课 案例教学 应用过程
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四有”人才的场所, 哲学基础作为中专的一门德育基础课,起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形成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至将来能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中专生社会阅历的局限,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在哲学教学上存在的一些误区:比如对哲学功能认识片面化、教学模式拘泥于板块化等等,使学生们普遍认为哲学语言晦涩难懂、哲学理论枯燥乏味、哲学内容严重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从而扼杀了哲学自身的鲜活性,影响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这门课概念多而抽象,内容杂,学时少。怎样上好这门课?我认为其实教师除了要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外,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案例教学是通过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来感悟和理解一定的道理和方法,获得一定的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哲学课的案例教学是通过使学生体验或经历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认识、分析和研究的思维路线来感悟哲学的精神,理解哲学的原理,掌握哲学的方法,获得哲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客观真实。案例是客观的真实的,客观真实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与认识论的原则一致的。客观真实的案例和时事事件、现象等,是学生理论认知的感性基础,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二)典型直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所以比较易懂好记,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例如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框时,就可以设计以下案例:寓言《钉子》:“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个蹄铁;坏了一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通过非常形象的描述,揭示了哲学理论,加深了学生对普遍联系观点的认识。
(三)现实性和针对性强。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讲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时,就可以和学生讲讲网络上的案件来切入到认识事物现象不代表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可以加深对真象和假象的理解,重新理解“眼见为实”的真正含义。
(四)吸引力和参与性强。由于案例和时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所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情动于衷而表于行。正因为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地展开讨论、分析或辩论,充分展示他们的看法或观点,促进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如在讲“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时候可以从老子和孔子关于牙齿和舌头的关系的对话入手,让学生先有一定的好奇心,然后学生来用自己的想法进行分析,通过老师的点拨来完成哲学理论的理解,并且可以把这个故事放入人生观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生哲理的领悟。
二、哲学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哲学课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过程性,因而它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哲学课的案例教学一般分三个步骤:
1、案例的准备和布置。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所以,选好适用的案例对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真实性。以“质量互变规律”这一问题为例;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内容,并将相关案例
材料交给学生做课前准备;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案例分析和论证。这部分内容将是教师以后在课堂上要浓黑重笔,充分展开论述的份量较重的内容。比如:“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来分析我国申奥成功的问题,布置案例思考题是为了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把重点放在应用上。
2、组织课堂教学。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和中心环节。首先是要呈现案例,可以在刚上课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案例内容,或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文字案例,也可借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通过这些生动多样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关注,为以后展开的课堂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其次,教师开始讲解,分析他布置给学生的这一典型案例,随着对整个案例进行过程的详细分析,阐述这一案例中所揭示的事物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哲学思想,紧扣书中主要内容,重点思想,从典型案例中提炼出与之相吻合的思想观点来,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再次,在老师对案例分析,讲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发言、讨论,就自己所做的案例分析和老师讲解的案例分析进行比较对照,或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区分正误,达到启发思维、充分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对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而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错误的实质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启发学生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语指责。对于部分学生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
3、评价案例。点评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往往是一堂课的高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必须要求学生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并且在这基础上教师能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表扬成绩突出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并精炼地概括出本案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提出从事案例分析的正确思路和一般方法,进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应注意的是教师讲评除了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哲学原理、哲学知识外,关键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这些哲学原理、哲学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分辩是非曲直、美丑善恶,懂得唯物辩证地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哲学课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哲学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传统的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抽象、乏味、说教式的教学弊端,将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保持与现实世界或社会的广泛接触与紧密联系,扩大自己的视野;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深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学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对教师的素质和理论水平也是一种锤炼和提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使哲学通俗化、趣味化,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哲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丽华.哲学课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 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2]陈永杰.关于哲学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24卷第4期
[3]周德新.实践思维方式与哲学课案例教学[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11月第29卷第6期
上一篇:谈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