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记得陶行知老先生有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加强我国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创新,则国家创新。江泽民同志早就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败。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自主创新。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有一批自主创新的人才。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战略工程。要建设创新国家必须从人才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知识经济,就本质而言是创新经济,在这个时代,创新不仅关系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生死存亡。要把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历史的古老民族变成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把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作为培育创新精神的主力军,才是治本之举。21世纪教育的目的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创新教育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钻研。让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意识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树立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都要求新求异,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只有在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环境,努力的学习、探索、研究才能有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最原始的创新思想才会慢慢在大脑中扎下根。坚持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就必须以科学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精神动力。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科学课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黄金时代,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意识的开发学习的创新潜能,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土壤里剥下创新的种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如: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们都采用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多方面、多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又比如:在三年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除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的初步认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古人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质疑,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瓦特小时候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的疑问,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小时候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的疑问,后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
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创新更是一种能力,它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操作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
是科学精神培养的实质。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和必需,并且要注重创新的原始基础、感悟和好奇心,并以此为基础一步一步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独立实验时表现出来的宝贵品质———勇于创新。直觉和洞察力表面上看是一种先天素质,实际上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厚积薄发,是一种感悟,是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通过学习和多参加活动及社会实践,小学生的直觉和洞察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的机率会越来越高,而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显得至关重要。如:在讲授《一天的食物》中,通过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等。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简单的统计分析。学生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这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要采用 “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发挥和发展,要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的多方面潜能。通过对教材中基本事实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我采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再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这样做可以起到对新课内容的升华作用。在平时实验过程中,我从不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概念,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独特学习心得,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素质教育呼唤着教学改革,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的创新。作为教师面对21 世纪的挑战,面对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形势,应不断开拓创新,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捧到底的教育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勤奋学习和集中的注意力。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创新的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常人,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却能创新。这与他们能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歌德曾说过:阳光普照时,灰尘也会闪闪发光。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等级观念,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由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形成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广博的知识,这是创新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创新的翅膀。鲜明的个性,这是创新的内动力。秩序意识,这是创新的制度保证。我们需要培养青少年多方面的素质,但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浅谈后进生转化的几点感悟
下一篇:探析网络文化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