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高职院校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5-07-09 08:44

摘要:为了满足当代高职学生的就业需要,高职院校要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教育和以创新为基点的就业教育。本文首先从基本要求、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三个视角分析了二者融合的可行性,而后从树立融合性教育理念、整合教学设施、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职业环境的适应教育等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个性教育就业教育融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要以适应社会发展为主旨,要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教育和以创新为基点的就业教育,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统一于高职教育体系之中。
  一、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 基本要求的融合性。个性教育要求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就业教育是指从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包括技术指导教育和思想观念教育。从基本要求来看,二者存在很大的关联性。首先,个性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观指导下,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通过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个性品质得到自主和谐发展。而就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这样,将学生个体的特长发展和职业发展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其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2 教学思想的融合性。个性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体心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既包含先天的成分又包含后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个性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爱好等方面的特长进行专业培养,其培养目标要与就业方向保持一致。教学思想的融合就是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特长的专项培养使学生专业技能和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则要在技能培养过程中融人情感意志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自律自省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荣辱观。
  3 教学方式的融合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性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必须将个性化教育融入各种教学方式之中。首先,要进行教学活动方式的个性化处理,例如:有些学生特别擅长交往,就应该利用课内外活动培养他们的交际特长,这种特长对于销售、组织等工作特别有利。其次,要进行知识传授的个性化处理,在课堂上传授文化知识时也要考虑到就业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将专业知识、就业技能及个人特长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总之,把学生规范的学习生活与就业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旋律。
  二、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的对策
  1 树立融合性教育理念。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要求教师具备融合意识,不但具备自己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个性教育和就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以便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个性教育和就业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与时俱进的职业观与择业观,使每个学生尽快进入具有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角色。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意识养成过程中的有效做法是:首先,传递给教师个性教育和创新就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其次,进行教学工作调研,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处理;第三,将教材和课程进行整合,校方及时调整就业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融合机制,并通过校方的活动将创新教育手段和个性化教育理念融合起来;最后,在意识融合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适当调整已设计的教育方式。总之,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化教育的教育意识融合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坚定教学目标,将创新化的就业指导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作为高职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
 2 整合教学设施。整合教学设施是指为开展教学实践提供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包括教室、操场、网络、电视、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视频教学等等,还包括课程、教材资源、教学设备等等。(1)个性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的平台应有更多的信息公布设施。学生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师生间的广泛交流,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和个性发展指导。信息平台要依靠网络建设,具体通过论坛建设、个人信息库建设等实现教育目的。(2)教育平台要及时进行更新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跨学科攻读学位的越来越多,为了发展个性教育必须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降低跨学科学习的门槛,并转变传统的固定学科、学系不能变的管理方式。
  3 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融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1)主题班会教育。班会形式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班会教育实施“专业成才教育”和“就业指

导教育”,将就业思想深入到学生之中,并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所长对其专业发展进行思考,并以此为载体进行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2)劳动实践教育。要求每个班级在校期间参加一次为期一周的义务劳动和校外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3)楷模教育。邀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著名学者到校作报告,讲述成长经历与成功经验,让学生从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问题专项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沉迷网络、迟到旷课、夜不归寝、言行失范、理想不明等问题,定期开展专题学习讲座与讨论,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努力促进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才。总之,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进行创新性就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教育。
  4 加强职业环境的适应教育。要加强职业环境文化教育,所谓职业环境就是职业环境文化的外在表现,包括生产、服务、车间、流水线等。当前,谁是职业环境的适应者谁就是优胜者,职业环境的适应教育要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方式进行,直接将职业环境的适应教育融人校园文化之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校采用“校企合一、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一方面为学校提升了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了多样性、动态性,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研究的方法,还能随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动态。此外,在进行职业环境渗透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选择,保证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进行校园内的活动训练。总之,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角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文化素质,让学生乐意就业、安心就业,根据自身的个性优势顺利进入职业生涯。

上一篇:研究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柔性领导管理策略

下一篇: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之体育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