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专业基础课课堂的吸引力
摘要:大学校园内逃课现象比较普遍。高校教师必须通过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专业基础课课堂的吸引力,以应对逃课现象。
关键词:高校课堂 逃课 多媒体 吸引力
一、大学生旷课、逃课现象现状
大学生旷课、逃课现象目前在高校比较普遍,尤其是高校专业基础课,学生到课率低。很多学生急于求成,不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喜欢听务实、操作性强的课。课堂能否生动与课程性质直接相关,理论性强、缺乏操作性的课程很难吸引学生,这是许多专业基础课课堂学生不积极、不专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础课程虽然重要,但它们却比较枯燥,其教学或吸收需要经过一个枯燥的过程,其作用是一个隐性的过程,“功能性”不是那么明显,于是常常被浮躁的学生所忽视。笔者认为,造成大学生逃课的根本问题在于学校体制和老师的教学方法。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讲课吸引力是关键。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专业基础课课堂的吸引力
1.教师要精通所教学科,指导学生耐心
教学方法好,讲课有条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你就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大学教师要不断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增强互动,可以持以坦诚、直率的态度。教师的心态与师生互动有直接关系。如果让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老师面前感到拘谨,那是老师做得不够到位。
2.课堂教学要能吸引学生,一定要有丰富的内涵
内容的精选与内容的深度缺一不可。所谓内涵,一方面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次要内容一带而过。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师讲课要想吸引学生就不能念讲稿——照本宣科或“照幕宣科”,而应当是“讲”、“侃”结合。一方面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体会“讲”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结合讲课的内容来“侃”。“侃”不是“侃大山”,而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但又是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诸如,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科研经历、历史和现实的工程实例、知识形成的过程等等。
3.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即变填鸭式灌输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引导思维,不要代替思维,学生要积极思维,不要被动思维。加强对学生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突出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懂得“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性质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最终将实现新知识的再创造。“没有启发不了的学生,只有不会启发的老师。”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精神。正如有同学感慨地说:“老师讲得再多、再好都是有限的;而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知识才是无限的。”
4.课前精心准备课件,“设计”恰如其分的例题
做到课件逻辑性强,体系严谨。力求授课形式的多样化、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简便、快捷地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并可将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做到图、文、声、像并茂,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将难以表达的空间概念解释清楚。使许多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扩展学生思路。
5.在讲解新内容之前,要进行设疑启发
精彩的设疑,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形成交互的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成功的概率很高,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等于成功了一半。从心理学和管理学得知,深层动因是事情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6.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科学合理
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要有针对性,从而优化地达成教学目标。其中,基础理论(包括定义,内涵等)主要来自教材和相关书籍;现状、存在的问题、展望等方面内容主要来自相关的专业书籍。
7.内容方面多借鉴先进的成果,力求旁征博引
一个老师的见识和知识面有限,
凭个人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点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更应该借鉴先进的成果,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接纳尽量多的理论和技能,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高校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的相关理论、前沿理论进行研究。
总之,教育者使用不同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愉快地学习,更容易地学习,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取得如此效果的关键在于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在于技术与课程的科学整合。育人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能力。因此,只有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使他们能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全集[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
下一篇: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