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发布时间:2015-07-09 08:48

摘要: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就必须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基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探析其办学特色内容和组成要素,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对办学特色培育作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与特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积极培育办学特色,强化特色意识,重视特色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院校的办学趋势。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是近几年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含义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所谓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就是高职学院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持久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包括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方式与思路。
  从理念上说,特色是办学主体对教育规律的时代内涵的深化和张扬;从实践意义上说,特色是发现自己的办学优势,并逐渐积累,使其由一种潜质变为显性特征的过程;从现象形态上看,特色往往是一所学校独有的历史品格的凝聚,是现实独特风貌的体现。它显现着办学主体理想上的追求,视野上的独到,精神上的锐气,学术上的奋进。特色是优质的育人环境;特色是高质量、高水平办学的支柱。wWW.lw881.com办学有没有特色,特色是否鲜明,特色是否能长期保持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立校之本。
  高职院校办学特是一所学校历史上的独有品格的凝聚,是精华、是质量、是活力,也是竞争力;特色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例如,体现在学校治学方略上,具有科学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思路;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形成了创新的教育模式、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人才特色;体现在学校教学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体现在学校管理上,建立了创新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二、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属性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体现着一种与众不同、独辟蹊径的办学精神;它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反映、折射和物化。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 独特性
  高职院校特色的参照物是其它高职院校。只有相对独有、特别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是特色,而独特的事物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办学特色体现在具有鲜明的个性上,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高职院校的职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共性基础上的不同,才为独特性。
  (二) 先进性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反映时代的要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先进性是一种价值判断,体现先进性的特色要有利于高等教育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学校所具有的办学特色要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同行学习借鉴的范例。
  (三) 积淀性
  创特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并非任何学校都能如愿。办学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所高职院校对自己长期办学经验进行总结,并在以后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传承、点滴积累,进而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办学模式的结晶。
  (四) 稳定性
  办学特色是一所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办学风貌及发展方式。它决非是昙花一现的时髦活动,它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它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及客观效果上的和谐统一,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态势。
  (五) 发展性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具有时代的特征。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六) 创新性
  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与发展,以防止特色停滞甚至丧失。因此,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创新性要求决策者要有特色办学的创新精神,探索办学特色的创新勇气,改革原有特色的创新魄力,发展办学特色的创新行动。
  同时,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办学模式趋同化、办学特色宽泛化、培养模式传统化、教学改革形式化和管理体制行政化等问题。
三、办学特色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 有利于明确发展方向,培植核心竞争力。
  发展方向是涉及高职教育走什么路全局性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必须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路子”。我国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结合,面向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进而培植出核心竞争力。因此,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 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差异化发展。
  高职教育处于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等教育的低层次,同时还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联结点。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找准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办学特色这一核心竞争力,谋求发展。高职教育既不能办成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也不能办成中职教育的增强版,而是要突出特色、增强活力、找准位置、差异发展,谋求教育结构体系和谐共生。
  (三) 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激活潜力,激发活力,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驱动力。高职教育通过特色办学,形成办学特色,以特色作支撑,以特色作推手,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 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是职业特色,它要求实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产学结合有些脱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信誉度。因此,基于高职教育属性,必须强调能力本位,突出职业特色,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打造职业教育创新之路。
  (五) 有利于建设质量工程,推进内涵建设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序列的弱势版块,必须进行内涵建设,特色发展。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与发展应体现为“特色办学”和“办学特色”,即高职要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兴校,以特色强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组成要素
  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一所学校有何特色,是它在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质量是教育特色的载体,而教育质量又受教育特色的制约,显著的教育特色则是教育质量的升华。要形成明显的高职特色,必需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 办学理念特色
  办学理念特色是高职院校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师生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不断积累、继承、营造、培育、优化而凝结成的一种似无形而又有形的办学传统或办学特色。
  正是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办学理念,才使学校经久不衰,青春常在。办学理念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作用于每一个学生,并在他们身上打上烙印。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并因此养成特殊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个性特长。
  (二) 培养模式特色
  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而每一专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不同,行业依托的形式各式各样,产学研合作的具体途径也不尽相同,因而每所高职院校都应深入分析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机制,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产学研合作为基本途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 专业建设特色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专业建设工作直接与办学特色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扩大、质量效益的提高和办学实力的提升紧密关联。专业建设是集专业群、专业方向、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方案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上突显专业特色。一是在专业布局上体现学校的特色;二是在专业的内涵发展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般来说,一所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之所在,也就是这所高职院校的特色之所在。学校的重点专业都是特色专业或者是规划创建的重点专业、名牌专业。而特色专业最具有专业的市场特色、行业特色、师资特色、实训基地特色、教学特色和学生质量特色。
  (四) 教育教学特色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其特色之一就是基于能力本位的“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专业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学习并重,正确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现时就业”和“终身学习”的矛盾。二是突出实践教学比重和实习实训效果,不断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仿真环境,不断加大校外实习实训的力度。三是通过培养的人才特色的优势,吸引社会力量,促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在合作中

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加大社会力量的引入,从而形成特色办学的良性循环。
  (五) 师资队伍特色
  师资力量在创建办学特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名师在高职院校应该是技能大师、管理大师、服务大师并重。办学特色实际上是一块由不同特色教师的兴趣、气质、学识和性格等凝聚而成的美妙坚固、光彩照人的宝石。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真诚的爱心、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事业心,更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创新意识和人格魅力。
  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有特色的名师为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比例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团队;必须有计划地造就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为办学特色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 课程教材特色
  课程特色创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校本课程”,也就是说要拥有自己本校的特色课程和特色课程组合。特色教材的建设目标:一是保持教材内容知识的科学性和技术的先进性;二是理论知识教学和技术知识教学紧密结合;三是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四是技术文化养成融入知识教学等。
  特色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是抓优秀教材的编写;二是引进应用技术、高新技术、先进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优秀教材;三是着力抓好实训教材的编写。
  (七) 管理模式特色
  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管理要善于保持特色、发挥优势和进行创新,依靠科学规范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提高综合办学效益、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要积极在管理上进行制度创新,探索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培养模式管理、科学研究管理等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办学活动有序、高效地展开。
  (八) 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办学特色建设的环境支撑,而且是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文化是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髓和内涵。增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意识,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创办高水平高职学院的客观要求。要努力营造高职院校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积极搭建学校的文化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秉承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继承和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谐的民主气氛、科学的人文精神、向上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学风校风,全面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
  (九) 教学科研特色
  抓好教科研工作,将有利于彰显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实现特色发展。一是教科研选题要突出专业特色,紧跟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服务于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研究对象要有普遍性、示范性和针对性,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要突出,能切实发挥出推广作用。二是队伍建设要有科学规划,抓好科研型和教学型两支教师队伍的定位和建设工作,保持队伍梯度发展。教学型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的职业性要求;科研型教师要立足工学结合,强调实际应用。
  (十) 就业质量特色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高低是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核心内容。创建活动要围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客观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自主创业观而全面展开。要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学生面对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广泛建立就业网络,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内联外引,纵横协作,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校内组织、校外参与等多种应聘形式,让学生走上前台,自我推销,提升竞争力;要将就业指标层层落实,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形成全员服务就业的观念;要建立有效奖惩机制、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等,保证此项任务落在实处。
  (十一) 人才素质特色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通过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综合反映出来的。所以,学校要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思想素质以及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要通过规范行为、教育提高和引导创新,有步骤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针对高职学生现状,树立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要强调质量的高技能、育人的高素质和就业的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奉献行业、立志创业的理想信念。
五、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创建原则
  办学特色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其建设方法、建设途径多种多样,一般应遵循以

下六个创建原则:
  (一) 校长主导的原则
  在校长身上蕴集着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如渊博的文化知识,笃深的职业情感,独特的思维品质,完善的个性特征,执着的优师观念,高强的科研素养和出众的管理才华。校长的素质越高,越容易形成办学特色,这早已为实践所证明。校长应该对教育规律有着独到的认识,把它当作自己的办学理想、理念、目标、总体的指导思想,并将它贯穿于办学过程之中。然后,吃透校情,准确定位,发现优势,扬长避短,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确立具有前瞻性的办学思路,这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前提。
  (二) 长远规划的原则
  学校在办学特色的规划、设计和培养上,一方面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从整体上规划、设计,拟定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相结合的整体计划;另一方面要在总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学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办学特色的建设计划,按照分层、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目标,突出局部重点建设,实现学校办学特色某一方面的率先突破,依靠局部突破带动学校整体的发展。
  (三) 继承创新的原则
  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一要善于继承自身已经形成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传统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传统特色以新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传统特色,使其逐步成为学校的品牌;二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传统办学特色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使传统办学特色不仅能够保持,而且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和竞争优势的新的办学特色。
  (四) 优先转化的原则
  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着发展潜能,蕴含着某种潜在优势。办学特色的建设,实质上就是转变观念,振奋精神,进行艰苦的创造开发,把潜在优势转变为显性优势的过程。地域特色往往能体现办学过程中的潜在优势,应优先扶持,优先发展,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显性优势。
  (五) 制度保障的原则
  要把制度建设当作创建办学特色的手段,使特色建设由机制而不是人治来保障。在制度设计上要保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不能把特色建设只看成是少数人的事、领导的事。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断地坚持、完善、培植和积累,不因人易,不因事移。
  (六) 与时俱进的原则
  特色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办学特色也需要更新和发展,否则就会蜕变为非特色,甚至会落伍。保有办学特色的根本点就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更新办学观念,调整办学思路,改进办学方法,及时为特色注入时代内涵。
六、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培育
  办学特色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涉及诸多方面,其建设方法、建设途径多种多样,决非一日之功,决不可能一夜间梦想成真,也决不能急于求成、或盲目仿照别人,办学特色的培育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管理中生长发展、逐步积累而成为内在的力量;办学特色的培育贵在自觉、重在投入、难在实践、成在坚持。由于办学特色是学校整个教育思想的折射,是教育理念物化的象征,更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集中体现。
  (一) 思考与规划
  重视特色项目的培育要善于联系自身的实际进行思考、学习和研究,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自己、提高自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积累。从学习研究中借鉴,用心去思考自己学校有哪些办学特点和发展优势,从思想观念、学校定位、办学方向、外部内部环境、硬件与软件设施等,扬长避短,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去思考、规划培育学校的特色项目,明确方向、重点突破。
  (二) 投入与实践
  重视特色项目的培育要加强投入,包括人力、财力、智力的投入,这是许多学校的一条成功经验。要组织一支队伍,特别是学校领导要身体力行,用创新的人、创新的思维去做创新的事,要实实在在地开展探索性的工作,特别对人才培养起关键作用、产生明显成效的要重点投入,要检查、督促,有效地推动项目的进展。
  (三) 积累与沉淀
  特色项目的形成需要积累。特色需要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起锤炼、磨合、交融而成为学校文化和群体理念,因此,特色培育也应该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搞好基础性建设,让教师、干部的能量充分释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让受教育者从特色教育中真正受益。
  (四) 总结与提炼
  任何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成果要一点一滴积累,项目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要进行总结并不断深化,特别是围绕人才培养的成效,从思想认识、实践效果、理论提升等进行挖掘、提炼和总结,同时根据特色项目培育的实际需要对项目的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提出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总之,高职院校特色建设

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高职院校在确定创建特色的思路时一定要做到:排除干扰,果断取舍,切忌优柔寡断;不落俗套,富有创新,切忌患得患失;锲而不舍,贵在坚持,切忌朝三暮四。正所谓:“完善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办学齐发展,适应产业利国计;更新理念观念,工学结合培养共育人,促进就业创特色。”
  参考文献:
  [1]张连生.丁德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 2003 (21).
  [2]李成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
  [3]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
  [4]周祥瑜.特色鲜明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j].职教通讯, 2005 (3).
  [5]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探索双语教学不同阶段的方法与策略

下一篇: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