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模式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15 10:41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这一时期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导,需要核心理念的转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符合全面转型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经过了严格的论证,是符合我国高中生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直接决定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和未来走向,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相关。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共识。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学生学习差异较大,需要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指导,这是信息技术教育时代转型的必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教育逐步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时代公民成为各国的目标。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问题解决,还包括信息交流和信息创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高中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高中生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交流和表达的技能,感受信息的魅力,提升信息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包含内容广泛,涉及计算机和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通信和沟通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可能包含全部的信息技术内容,只需综合反映信息技术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即可,掌握这些技术和内容,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校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条件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注重技术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能力。信息环境的创设不仅包括硬件、软件设备的创设,还包括信息观念层面的创设,借助多方力量,引导高中生参与,使学生安全、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意义重大。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善异,同时注重地区差异。基础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地区、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课程设置和科目教学中全面渗透这种思想。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应关注不同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考虑地区发展差异,兼顾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个体的差异,在新课程标准中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鼓励各地区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鼓励和倡导个性化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选择和设计,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储备后续力量。
  (四)强调问题解决,注重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注重和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创新人才的关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结合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教会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教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和想象力,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有现实层面的实际意义。
  (五)鼓励积极表达,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点的教学。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流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头到尾都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高中生的思想和操作能力已经逐步成熟,拥有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鼓励学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资源共享,表达情感,更好地进行社会化。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育和思想观念,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平等的参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与学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有待提高。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高中普遍开设,国家也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但是学校、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参与高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追求能考试过关,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大大多于学习过程。当课时数不够时,甚至会挤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二)信息技术教师跟不上新课程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有较大提高,教师要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上。相关调查表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新课改实施的前提下,仍然在课堂教学中教授计算机的一般层次操作,还没有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三)学生的水平差异显著。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出台后,急需解决不同地区、不同班级、年级与不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差异问题,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的衔接成为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就有接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所针对的教育对象不是完全零基础的学生,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解决措施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任何正确的行动都需要先进观念的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正确观念的指导。课程理念影响着从课程标准的研制到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但是,课程理念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构想需要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课程理念如何才能内化为每个教师、每个管理者的内在认识,进而自觉地转化为实际的行为,这是教育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要针对特定目标、特定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上,要充分体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思维,突出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 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学生、教育信息主管部门以及家长都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为更好地开展和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条件。
  (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文化素养,还要有信息素养、研究创新素养等。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水平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定期组织集体调研等,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或进行信息技术自主研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三)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新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和建议,教师要参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接受和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造性地运用新技能和新方法,探索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创造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课堂,在兼顾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和引导,分层次教学。同时,课堂上不仅要有基本操作层面的教学,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内涵,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教授技术的同时,也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转变了以往教书匠的形象,成为新时代的教育专家和教学研究者。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加强课程教材、资源、教学、评价研究,努力探索适合的教学[第一 论 文 网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写作毕业论文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方法和模式,不断开拓创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记载教学心得,及时总结提高。开展校内听课、校外观摩课的分析对比教学,学习优秀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研究和实验,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和实验中提高。教师要加强自己科研素养的培养,学习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将研究成果教学体会归纳表达出来,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总之,新课程理念重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的实施有深远影响,没有新理念的指导,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就会失去方向。新课程理念应成为每个教师、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识,作为课程改革的先导。我们对新课程理念要深入领会和了解,提高认识,并切实落实到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艺.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2]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红波,胡建兵.从WEBBLOG看网络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

上一篇: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语言及其培养方式

下一篇:问题解决因充满“创造”而精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