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问题和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是啊,"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
1.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体现在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上
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是以汉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章、文学、汉语言独有的文言文及其文化在内的多元体系,负载着极其宽厚的、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遗产,反映出中华社会的事理情志,折射出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以及对中华历史命运和现代社会状态的深切关注,这种对在文化载体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性,正是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的价值趋向。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既有对中外人物美好心灵的赞颂,也有对丑陋人生的鞭挞;既有对高山大海、蓝天碧云、红花绿草的描绘,也有对天文地理、科技知识的介绍。所有这些,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无尽的思索;既给人知识力量,又无形地催人奋进。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所在。
教材如此丰富的人文资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培养小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情感,树立学生为集体服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孩子真诚、合群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情怀,树立学生热爱学习、尊重科学的的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律、自强的完美人格。
2.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应凸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升华认识,净化心灵,学习做人,学会做人。
每个学生由于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不尽相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语文教学中,应审视学生个性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以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影响,把学生当作平等、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自由地表现和舒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要强调"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透过语言文字,去感知、感悟其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必须通过学生亲自去读书,有感情地读书,在读中产生灵感,悟出道理,滋润情感,完善人格。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读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明确读书的要求,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再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接受熏陶和启迪。
在读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是语文学习优劣最重要的标志。语言大师吕淑湘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对小学生而言,语感主要是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形象感指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思想画面的能力;意蕴感,指品味文章所隐含的意义的能力;情趣感,指品味文章所隐含的感情和趣味的能力。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精妙,感知字词篇章的含义。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受刑后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边读边想边画,了解到司马迁遭受酷刑以后,并没有消沉,没有气馁,而是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才完成这部史无前例的辉煌巨著。这是何等顽强的毅力啊!课题中的"发愤"一词也就不讲自明了。在读中思考,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到成功来自于奋斗、来自于持之以恒的道理。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还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人文品位
教师具有宽厚的文化底蕴、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视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第一论文 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邓小平的资料。课堂上作交流后,我播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一生》的精选片段:青少年时期为寻求救国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汗马功劳,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和民族;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走向富裕等,这使"我是中国人,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当播放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洒向大海的视频时,很多学生都禁不住失声痛苦。我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学生在哽咽中读完这篇文章。此时,教师的"情"与作者的"情"交融相通,使学生迸发出对邓小平同志的衷心爱戴,并树立要学习邓小平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坚定决心,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受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冯喜国;;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西北职教;2008年06期
[2] 卢绮芬;;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