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28 18:04

  幸福是一个“每个人都知道其含义,但却无人能够精确定义”的问题。幸福的问题探讨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一些哲学家都对“幸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伊壁鸠鲁则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幸福感一般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功能。基本特点是:(1)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3)整体性,即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承载者。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为大学生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
  以南昌大学大学生为主要被试,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回收率为94.35%。其中男生93名,女生124[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名;文科生46人,理科生92人,工科生79人;城市81人,农村136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99人,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118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该问卷包括一个指数(幸福指数)、两大模块(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和九个维度。由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中使用主观幸福感模块。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LS)、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三个经典指标。各维度采用Likert 7点式计分:1分代表“明显不符合”,7分“代表明显符合”,其中负性情感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问卷同质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在0.67~0.91之间,分半系数在0.66~0.88之间,量表总的重测系数为0.86,各分量表的重测系数在0.33~0.83之间。该问卷曾被广泛应用于军人、医务人员、教师、企业员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等不同职业领域及中学生、研究生、听力障碍者、大学生、老年人以及军校学员等不同群体的幸福感调查研究中,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不同职业及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特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测试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被试。要求被试按照指导语进行回答,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
  4.数据分析
  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7.0,建立数据库,经核对数据后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描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2)独立样本t检验(Student’s test)。用于比较不同性别、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3)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217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维度的均值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中值=4)以上,生活满意高于正性情感,正性情感高于负性情感。说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表3可知: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三维度得分上无显著差异;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负性情感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得分上呈现显著差异,表现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显著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生活满意得分上呈现显著差异,为了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有更准确的把握,进行简单的事后比较发现,工科学生在生活满意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学生。
  三 总结与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2)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上得分显著高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3)工科学生在生活满意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学生,这可能是由于专业特点不同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而引起的。调查初步勾勒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显示了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流是积极的,为优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
  1.开展幸福教育
  卡曼纳等人指出,幸福感是人类经验中的一个强劲的首要的维度,幸福感研究生机勃勃。进入21世纪以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展幸福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幸福的心态,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人际关系的亲密,提高其生活满意度,体验正性情感,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行民主的教养方式,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支持,需要与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在这种良性的沟通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感,这将能提高孩子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对其今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是有帮助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Hascher认为,个体的幸福感是学生学习的先行条件,学生的幸福感不应单单被解释为学术成就的提高,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学校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设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体操、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电影沙龙、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素质拓展等等。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团体协作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树立自信心,感受成长中的幸福,用勤奋和智慧谱写青春之歌,让生命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贺岭峰.对幸福的心理学质化研究[D].吉林大学,1999

上一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路径

下一篇:对课改中历史教的与现实链接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