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制约及其破解的策略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29 09:21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平台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重要沟通工具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为有效提高教学成效,更好服务国际化市场,大学英语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从教学定位、授课模式的创新、课程内容的优化、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教改开拓了新思路,为大学英语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不可置疑,教改促进了大学英语的良性发展。然而,大学英语的总体成效不明显,体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激发,学生啃中学老本。学生觉得大学英语不学不行,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又提不起热情,觉得教学延续了中学“考试需求”的学习目标,使大学英语给人一种“鸡肋“的感觉。笔者以为,应在已有的探讨基础上再劈蹊径,以破解制约大学英语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发展的瓶颈制约
  1普遍性的大班教学制制约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可能由于带有“公共”性质,大学英语如其他公共平台课一般采用大班制教学,2个或以上的班级合班上课,少则近100人,多则近200人。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硬伤。外语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活动性和交际性,须实施小班制来确保教学成效,过大的班级不适合英语课程结构和设计。学生人数过多,一次课下来,没多少学生可得到训练,老师也跟踪不了几个学生的学校进展,小部分学生做演员而绝大部分学生做观众,很难让学生保持长久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实施了网络教学,可进行人机对话,似乎解决了学习互动性的需求,但学生面对的是机械的电脑,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际。人人互动是有情感的,在进行语言训练之时,涉及仪表仪容、姿态、声音表现、心理调整、理解、环境反应等方面综合培养,如,声音低如蚊子叫、讲话下意识小动作多、眼神飘忽不敢面对听众、胆怯而不敢表达等,通过面对面授课,教师可发现学生的不足,督促学生改正,给予学生正面鼓励,而人机教学则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欠缺。我们不反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它取代不了人人互动,网络教学可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但不能把它视为解决大班教学造成的顾及面少的灵丹妙药。归根结底,外语教学不适应采用大班教学。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未体现学习者个体差异,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诉求
  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主观能动性的大平台,强调自主学习和按需学习,挖掘个体潜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是个“大一统”课程,其一是课程综合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沿袭中学课程模式,其二是授课对象无针对性,沿袭中学课堂组成模式。据调查,进入大学,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积极不如中学阶段。学生坦言,中学有高考压力,大学虽然有四六级等考证,但不像高考那样“分数决定命运”,同时,似曾相识的大学英语也容易使他们失去新鲜感,多种因素影响之下,导致学习英语的后劲不足。其三,大学英语是通识英语,无针对专业差异而设置课程,而大学生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大一统”课程使学生看不到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密切关联,在专业为本的前提下,加之功利因素流行的影响,与专业关系不大而有学分要求的课程,除非有兴趣或专业发展需求,否则学生大多只会应付式学习。大学英语教学应体现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按需学习,按兴趣学习,不适应套用一个“大一统”模版,否则学生个人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调动,个人发展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挖掘,大学英语教学成效性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二大学英语瓶颈制约的破解对策
  1根据教学配备情况,灵活采用“小班”教学
  由于客观教学资源所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无法实施如英语专业的小班教学,只能是广义上的“小班”,宜60人左右一个班。如果教学资源非常紧缺,可根据技能特性分类处理,听说类课程确保采用小班教学,阅读类课程可适当安排100人左右大班教学。从管理角度考虑,可选择按院、系或专业分班。小班教学成本大,但其教学成效是大班教学无法比拟的。要切实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小班教学是必选之路。小班教学必然开创一个焕然一新的教学局面。
  2按2个基准实施分层次教学,一是学生英语水平,二是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针对不同英语水平安排教学,建立层次教学机制。在一个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班上,老师无法面面兼顾,无法有针对性教学,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要求,无助于挖掘学生潜能。大学生求知欲旺盛,老师应帮助学生保持这旺盛之火,为它提供燃料。由于火的品种不同,所需的燃料也就不同。大学英语可设置2-3个层次的班,供学生选读。采用灵活班级调整机制,在学期中或新学期,学生可根据实际水平和意愿调整层次。每层次学生总体水平接近,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平台。
  其次,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开设系列专项技能训练课程。把大学英语细分为专项课程,根据学制年限和技能发展特性分为若干系列,学生按需所选,按兴趣所读,各自精彩,挖掘各自潜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完成规定的最低必修学分,可多选课程,计为选修学分。系列课程按交际能力分两大类———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可设置如下:
  口头交际能力:英语语音语调课开设1个级别;听说课开设3-4个级别;口译开设1-2个级别,学生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后选读。
  书面交际能力:读写课程开设3-4个级别;笔译,开始1-2个级别,学生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后选读。
  课程采用小班教学,若资源紧张,保证听说类课程小班教学,读写类课程适当大班上课。
  按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兴趣实施分层次教学涉及的工作量大,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可先从个别专业群试行,积累经验反复试验后再逐步推广。
  3从专业群角度出发,辅于专业英语知识学习
  学生在学习通识英语时,应同步接触一些简单的专业英语。其实,不少英语单词含有特定的专业词义,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能进入一个新的英语学习天地,感悟到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四六级等考证之用,还可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服务,体验到英语与其专业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未来就业的联系。专业英语的有机融入,极大地 拉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将来过渡到专业英语学习。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双轨制对教材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英语辅助教材的选用在体现基础性之时,要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突显专业群服务。当今科技日新月异,要保证学习内容涵括新技术、新产品等,及时反映实际生活现状,以拉近学习距离,提高教学成效。如手机更新换代快,使用手机使用说明书为教学材料时,宜用新一代智能手机说明书,如iphone等新潮产品。由于科技更新速度快,学习材料亦同步更新,宜把学习材料编为有特色的校本材料,便于及时更新。
  4优化组合教师资源,组建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由英语专业教师分成若干个团队,专责某个专业群的教学及专业补充教材编写。负责专业群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英语语言方面的优势,还应了解此专业群的基本常识,了解越多越广越深,授课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富有感染力,有效实施普专结合。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可通过自学、请教该专业群教师和旁听该专业群基础等方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积累和总结,必能取得应有的效果。鼓励有扎实英语基本功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补充教材编写及参与大学英语的部分教学,发挥专业优势。两类型教师在教学上可实现相辅相成,各展风采。通过组建专业群教学团队,集思广益,打造特色。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普专结合教学,也为个人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渠道,提升了个人综合业务能力。
  5采用灵活的考核评价手段
  改变单一期末笔试评价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推行项目式考核,形式多样化,口笔结合,各有侧重。如读写课,可采用调研报告、问卷调查、策划书、汇报会等项目进行考核,口笔结合,侧重书面,辅以适当口头交际。灵活的考核评价手段,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需求之时,适当兼顾学生基本综合能力培养。
  改革是发展之路。在大学英语教改不断的探索之中,我们不仅要思考在教学定位、授课模式的创新、课程内容的优化、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的改革,还应遵循外语教学课堂特性,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实际需要,才能有效盘活公共英语,不使之成为鸡肋,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郑树棠.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外研之声,2008(1):8-13.
  [2]戴俊霞.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8):78-80.
  [3]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45-350.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自主阅读现状、问题和策略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行动方向和前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