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应该

发布时间:2015-08-01 09:11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得不在学校寄宿,①于是寄宿制学校成为很多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②通过对云南省曲靖市部分农村的一些寄宿制小学教育调查:深刻地剖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寄宿制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弊端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进行全面地阐述,从而逐步解决寄宿制学校的重大现实问题,让寄宿制学校这一模式能够长期发展。
  1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背景
  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了我国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帮助。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着责任不清晰、发展不均衡、农民负担较重等问题,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这项改革措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目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缺陷在于农村自身特点。
  1.1 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家长是农村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母校,同样,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最基础的教育,它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及个人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保证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当前,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低于城镇家长文化水平,农村的家庭教育起步已经落后于城镇的家庭教育。通过抽取云南省曲靖市某农村小学两个年级的学生家长共200名,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来观察对子女教育影响。统计结果如表1:
  表1中数据可以看到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不够,许多农村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忽视了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因此鼓励和扶持农村家长关注子女的教育,能让子女受高等教育这样才能适应于现代人才的需要。
  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城后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但同时多数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可以致富。加之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他们不支持子女读书的主要原因。多数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读书花钱多,工作不包分配,不如早赚钱” ,因此持读书无用型的思想。存在这些原因是农村家长不了解当前的就业制度,误认为大学毕业不分配工作,上学就没有用。其实当前国家实行的双向择业,这样更有效的发挥毕业生创新才能,最大自由地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然而农村家长对此了解甚少。
  1.2 农村教师生存环境差
  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少,教育资源贫乏,利用率低。农村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外,无心关注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农村学校教学混乱和教师较少,一个教师要上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课,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有的农村小学,教师 “包班”上课的办法,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的劳动[ 第一论文网]强度大、授课方式单一、教师的素质影响整个学生产生连锁反应,最主要的是将影响儿童的活跃性。加之农村教师收入偏低,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农村教师正是在这样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致使教师对外界的信息完全或半封闭,工作没有激情,对待工作完全是一种应付,业务水平低,更没有机会培训,而称职的教师都被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或更好的学校调走,致使农村合格教师严重缺乏,从而使农村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差。
 2 推行寄宿制的重要贡献
  寄宿制学校是义务教育发展,也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产物。基于国情,城乡均衡发展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寄宿制学校存在也是势在必行。③我国的人口出生率的有效控制,使得全国入学儿童人数下降,尤其在农村地区,主要是农村青年和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和农村大学生升学从而是离乡的人增多,导致农村适龄入学的儿童逐步减少,加剧了农村学校生源的萎缩,使得农村地区难以开展规模教育。
  寄宿制学校的建成,扩大了学校规模,学生集中、教育经费充足、引优秀的师资力量、满足当前农村教育资源便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都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④大量农村男女青年进城务工,村里留守的多数是年迈的老人和入学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或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和文化知识,如何能提高。长期下去“留守儿童”幼小心灵容易产生孤僻性格,如不改正慢慢地会产生消极的思想,影响健康发展。寄宿制学校就是能更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承担起监管农村适龄入学儿童教育责任。
  3 寄宿制学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校的管理面临挑战
  寄宿制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年龄小的只有六七岁,每周5天吃住在校。学校防止寄宿学生出校门而引发安全问题,采用全天封闭式管理。尽管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学生寄宿一段时间后,思维已成定势了,只能按照学校已设定的路线图活动:诸如起床、上课、自习、考试,个性化的思想都没有了,就连农村最基本的劳作和常识内容都淡忘了,这样寄宿制培养的都是低能力的学生。寄宿制学生,大部分居住在分散、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周末他们放学和上学的途中会遇到如跋山涉水、过桥等交通事故以及动物袭击等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有专职教师考虑中途的问题。另外,卫生状况差、饭菜质量都影响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健康。由于趣味活动少,学生单调的上课做作业,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2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生源的集中寄宿制学校,教室资源不足、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体育场地、图书室和基础实验室的缺少是很普遍。其中部分寄宿制学校寝室超负荷,很多学生同住一屋,致使学生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学校没有设医务室,学生健康受到威胁时出现隐患。学校没有专门的后勤管理人员,因学校的资金来源有限,不能聘请专门的后勤人员来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是 身兼多职,难免会有精力不足或管理失误的地方;更甚者是,学校里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使得教师有更大的教学压力,从而也会给学校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使其难以有效的开展。显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寄宿制学校。
  3.3 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
  学生的适应能力大致表现在某些特殊的学生群体上,如低龄学生、留守儿童和单亲子女。对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生活上很多 事情难以自理,并且他们基本上没有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学校和老师应[ 第一论文网]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对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很多孩子看到同龄人有父母的陪伴难免会长胜失落感,孤独感和自卑,甚至个别孩子会有自闭的情况,因此留守儿童不仅仅需要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更加需要老师在心灵方面的呵护;学校应该关注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的心灵也因家庭破裂受到严重的创伤并且内心世界是比较孤独,需要的更多关注,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关心和照顾这些特殊群体。
  4 结束语
  寄宿制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教育资源,从而使学校的生源得到了保证,也给地方教育的管理带来了方便,并且使得农村教育生源衰减的现象以及流动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到了缓解。作为农村基层学校,我们将通过努力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丰富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在农村学校寄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中不断探索方法,总结经验。同时,我们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给予更多关注,有更为具体,更加符合先进教育理念的政策帮助我们有力执行管理和开展对住宿学生的教育,提高办学水平。从长远来说,在云南农村地区,学校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因此,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让农村学校寄宿制工作的开展能持续、有效、实用。合理地分析和研究寄宿制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问题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寄宿制学校的质量发展得到有效地保证。
  注释
  ① 叶有根.家校结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11:44-45.
  ② 翟羽佳,李天科.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反思[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2):106-109.
  ③ 张海波,杨兆山.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3):72-75.
  ④ 白亮,王迎.西北农村地区寄宿制办学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3):96-100.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

下一篇:试论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的运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