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特点和优势
发布时间:2015-10-26 11:23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特点和优势-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衍生、发展为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它能够轻易、便捷地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石的多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创设和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地处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是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结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习可表现出如下特点:
(1)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对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2)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适时快捷地交流;(3)信息组织的大容量和非线性。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大容量的知识库,可容纳非常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其信息组织形式也具有非线性、网络化特点。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国外在最初的时候曾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命名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由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教育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及平台,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手段。但是它却具有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1、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
语文教学所要传播的知识是系统性的,囊括了文字、语音、语法、文学和文化艺术的诸多元素,内容杂而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极具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堂上往往需要讲解固定不变、需要学生能够记忆、背诵而掌握的知识点,如一些名家、名人的名篇名作,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就比教师一笔一划的板书来得省时。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部分总目标第一点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指出,语文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在审美中进行文化的陶冶,真正回到“人文”精神状态,是一线语文教师需要破解的难题。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诗歌,而诗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单纯的文字难以展现的,如果借助音乐、图像、影视这样的手段则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互动的“情景教学”。
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种融声、光、色于一体的形象刺激,能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的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同时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一)声——利用录音强化听说教学
录音是借助电、声、音响来传输教学信息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朗读材料是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和作品蕴藏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录音教材进行听说、朗读训练,效果颇佳。乡村地区的学生基础较差,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以及一些在朗读上对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要求较高的文章,他们很难掌握。这时候可以通过跟读录音教材,迅速地感知内容,还能利用录音教材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
(二)乐——利用音乐艺术,优化语文审美教学
音乐是能够启发人的想象力的特殊语言艺术。 将听觉语言艺术移植到以语言学习为主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心理状态,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语言的特有魅力。当然,音乐在审美教学中的作用绝不是孤立施加的。所以,音乐所具有的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应该综合认识和运用,关键是如何和文章内容有机结合,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因此,以音乐来创设课堂情境,在引导学生及早进入作品氛围、产生情感共鸣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音乐还有利于活跃思维,增强记忆。
(三)影像——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及影视作品,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乐学”。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而电脑中的Powerpoint幻灯片,具有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映字词,帮助学生正音正字,辨析词义;可以放映绘画,照片,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可以放映图表,标本等,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影视作品是运用声像来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录像资料,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教师若能把影视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影视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影视知识可为语文教学注入知识的活水。影视的实践性为语文的理论学习找到了实践的载体。影视的趣味性赋予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在太空中理家》这篇课文,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片子。虽然课文中涉及了航天知识的内容,但是由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离学生生活太远,只看课文太抽象,没有直观的印象,通过看影片,对在太空中如何理家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对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又如教学《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关的记录片,学生就能体会到交接仪式现场隆重庄严的气氛,爱国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衍生、发展为中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它能够轻易、便捷地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石的多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特质,创设和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地处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是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结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习可表现出如下特点:
(1)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对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2)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适时快捷地交流;(3)信息组织的大容量和非线性。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大容量的知识库,可容纳非常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其信息组织形式也具有非线性、网络化特点。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国外在最初的时候曾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命名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由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教育中运用的多媒体技术及平台,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手段。但是它却具有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1、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
语文教学所要传播的知识是系统性的,囊括了文字、语音、语法、文学和文化艺术的诸多元素,内容杂而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极具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堂上往往需要讲解固定不变、需要学生能够记忆、背诵而掌握的知识点,如一些名家、名人的名篇名作,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就比教师一笔一划的板书来得省时。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部分总目标第一点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指出,语文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在审美中进行文化的陶冶,真正回到“人文”精神状态,是一线语文教师需要破解的难题。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诗歌,而诗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单纯的文字难以展现的,如果借助音乐、图像、影视这样的手段则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互动的“情景教学”。
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种融声、光、色于一体的形象刺激,能迅速地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的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同时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一)声——利用录音强化听说教学
录音是借助电、声、音响来传输教学信息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录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朗读材料是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优秀作品,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和作品蕴藏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同时,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录音教材进行听说、朗读训练,效果颇佳。乡村地区的学生基础较差,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以及一些在朗读上对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要求较高的文章,他们很难掌握。这时候可以通过跟读录音教材,迅速地感知内容,还能利用录音教材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
(二)乐——利用音乐艺术,优化语文审美教学
音乐是能够启发人的想象力的特殊语言艺术。 将听觉语言艺术移植到以语言学习为主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心理状态,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语言的特有魅力。当然,音乐在审美教学中的作用绝不是孤立施加的。所以,音乐所具有的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应该综合认识和运用,关键是如何和文章内容有机结合,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因此,以音乐来创设课堂情境,在引导学生及早进入作品氛围、产生情感共鸣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音乐还有利于活跃思维,增强记忆。
(三)影像——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及影视作品,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乐学”。
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直观教学情境,而电脑中的Powerpoint幻灯片,具有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映字词,帮助学生正音正字,辨析词义;可以放映绘画,照片,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教材,理解课文;可以放映图表,标本等,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影视作品是运用声像来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录像资料,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教师若能把影视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影视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影视知识可为语文教学注入知识的活水。影视的实践性为语文的理论学习找到了实践的载体。影视的趣味性赋予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在太空中理家》这篇课文,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片子。虽然课文中涉及了航天知识的内容,但是由于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离学生生活太远,只看课文太抽象,没有直观的印象,通过看影片,对在太空中如何理家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对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又如教学《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关的记录片,学生就能体会到交接仪式现场隆重庄严的气氛,爱国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