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阅读应有方 教学更有效—浅谈提高初中科学阅读

发布时间:2015-10-26 11:24
论文摘要:抠着关键读教材、联系情景读教材、变换条件读教材等三种,而提高阅读效率的最高境界是创新阅读。
论文关键词:中学科学,阅读,有效性,教学,学法,创新
  科学教学中的阅读是教学主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编者思想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与编者思想它是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正确处理信息;从而获得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正因为如此,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初中科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纵观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它博彩众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了“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阅读”、“探究”等模块,集生活性、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于一身。教材本身的这些特点也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近年做法,就提高初中科学阅读有效性的方法作一点探讨。
  一、精选范围与明确阅读目的是有效阅读的前提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初中科学教材具有中外皆修、图文并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初中科学教学的阅读范围比其他教材更广泛。除文字以外,主要还有“图”、“表”、“式”等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
  1、读“文”力求明“理”
  新教材在编排上虽有改进,但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阅读文字的教学应重点抓住:问题系列、关键字与词、基本概念等呈现形式。为此,要引导学生咀嚼每个文字,读透每句话字里行间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概念的前提与适用范围及变化种类,体验“科学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例如在学了“汽化”等知识后,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零下5摄氏度的酒精能蒸发吗?零下5摄氏度的水呢?是否所有液体都能蒸发?蒸发的前提是什么?蒸发的结果怎么样?通过这些分析,既巩固已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还可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房间内的水会蒸发吗?水的蒸发与我们夏天乘凉有什么联系?水的蒸发会不会使地球上的水变干?地球上某一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时表现为什么?这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对人类有什么影响?这个地区连续几年或十几年干旱是由于什么原因?通过这些分析,让学生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2、读“图”力求明“意”
  初中科学教材有许多幅图像,它们中的大多数用来表示事物及其联系。其直观形象的描述能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这些图往往出现在精要之处,承载着科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编者意图,挖掘其思想内涵。如右图所示,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系很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它还承载着:碳、氧等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守恒的等科学思想。
  3、读“表”力求明“义”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与习题中,有许多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从表格找出事物的特点,领悟事物的意义。如在学了原子结构的知识后,再向学生呈现以下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同一原子中什么微粒相等?不同原子什么微粒一定不同?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哪种微粒上?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是哪两微粒之和?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真正领悟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

1

0

1

1

碳原子

6

6

6

12

铝原子

13

14

13

27

铁原子

26

30

26

56

4、读“式”力求明“质”
  初中科学教材中出现许多化学方程式及科学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知其表达形式,更要使学生明确其本质。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可对其变形公式R=U/I进行深入讨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以及电流有什么关系?若电阻与电流成反比,那么在电流为零时如何计算?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明确电阻可用电压跟电流的比值表达,但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长度、材料、粗细以及温度而不是I、U。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生成:科学结论揭示的是科学的本质,它可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达,但不能将科学概念数学化。
  二、深化“三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科学》的内容的广泛性和教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阅读方法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中可以提倡“三读”,即:课前预习读,课堂选择读,课后深入读。当然,这“三读”不能放任自流,必须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与课程特点,灵活地应用“三读”。
  1、课前预习读
  学生的预习是学生学习某部分内容的开始。预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与“短”,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根据笔者的经验,初中科学教学课前预习读的重要载体是阅读提纲。阅读提纲既要给出预习的目的与要求,又要给出一定的预习方法。阅读提纲的难度要适中,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既不能让学生力不能及,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轻而易举”。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后,可以拟定如下阅读提纲来指导学生阅读: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包括了哪些方面?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什么原则?为什么需要配平化学方程式?③若未知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能否书写方程式?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位置能否颠倒?气体与沉淀的符号什么时候需标明?什么时候不需标?⑤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⑥你觉得书写化学方程式哪一步最难?为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教材,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与针对性。 能减少预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与领悟性,提高阅读能力。而学生会有针对性听讲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预习也需要检查。通过对预习的检查,教师不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情况,还能了解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高低,确定讲解内容的粗细与详略,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2、课堂选择读
  初中科学教材中总有一些文字对概念的理解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突出重点,要有选择地对教材中的重点、关键片段进行阅读教学。这种选择性的阅读,不但要记住文字,而且要掌握文字的内涵与外延,深刻理解其含义。同时还要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知道这部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算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而不至于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用即错”的结果。例如,在“运动与力”的关系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在强调“二力平衡条件”时应结合练习与实验强调:“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是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而“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从力的三要素入手考虑。三力及以上的平衡则不属于此研究范围,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则肯定不是平衡力,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也肯定不是平衡的。另外,“二力平衡”的背景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当两力不平衡时,物体将改变其运动状态。
  3、课后深入读
  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本质及联系,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可给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再次查看教材、阅读教材。例如,在学完“汽化与液化”一节后,让学生在复习时阅读比较汽化与液化、蒸发与沸腾等概念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归类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出如下实验思考题:小烧杯中装半杯水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大烧杯,问小烧杯中的水能否沸腾?让学生在体验基础上,重新阅读教材,深入思考,进一步理解沸腾的本质。
  三、指导学法,提高阅读有效性
  归根结底,阅读是学生强烈的智力活动。只有让学生掌握适宜于自身实际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教学实际,笔者通常采用以下做法。
  1、联系情景读教材
  新教材内容往往的一个主题,内设多个情景。教学时务必将知识与一定情景相联系,将机械记忆转化为有意义记忆,以加深印象,缩短记忆时间,提高阅读效果。另外新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是有关联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他们联想相同的内容,知道相反的内容。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提高阅读效率。
  2、抠着关键读教材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教材中有些字、词对说明或解决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及蕴含的科学意义。如“一个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一语中,关键在: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蕴含的意义为: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
  3、变换条件读教材
  科学的结论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之上,离开或变换这个条件,这个结论有可能不成立。阅读教学时有意“改变”条件,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阅读的效果。如阿基米德定律的条件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而大桥的桥墩并不是浸在水中的物体。因此无论河水深浅,桥墩均不受到浮力。
  四、引导创新阅读,提高阅读有效性
  创新阅读是指把阅读过程当作一个创新性思维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例如,在“细胞”一节有这样的思考题:“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学生们阅读了相关的教材内容后,在回答该思考题的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问题:为什么很多植物的叶片在秋冬季节会变黄?即使在盛夏,红枫的叶片是红色的,桂花的嫩叶是红褐色的,为什么?是否这些植物细胞中没有叶绿素?假设没有,那么这些植物怎样进行光合作用?这种深究书中疑点的阅读能促使人们发现:高等植物叶片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叶绿素和液泡中的类胡萝卜素的比例决定的。这就是一种创新阅读。创新阅读能促使学生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可以说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激发其探究“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获得“新知”的能力。
  总之,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相信许多教师对提高阅读有效性都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阅读有效性的教法。

上一篇:话题作文写作常见失误举隅和对策

下一篇:巧抓“暗示”,破解诗歌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