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WIKI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0 14:40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做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整合,就必须了解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信息技术的特性。只有了解他们之间的互补性,才能将整合做到最好。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无论是老师或是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教学和学习手段的缺乏等,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IKI被推到前台。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共创平台,WIKI已经成为继BLOG以后,受到网络写手推崇的又一新事物,正如BLOG改变人的写作习惯一样,WIKI也改变了人们的创作习惯。本文就是要探讨WIKI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与研究

  

  1.现阶段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所要面临的是如何解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通过60份的主问卷和60份的后续问卷,我们分别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高中生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和应用能力等进行了调查。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以前,我们做了40份前测问卷的调查。针对前测问卷的反馈情况,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再设计,并于2005年11月,就3所不同的学校(温州第二中学、温州第十四中学、温州第七中学)进行了120份(两个部分)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调查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家庭的上网条件;

  

  (2) 调查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3) 调查各类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写作的帮助程度,从而验证文献中分析总结出的问题。

  

  施测问卷120份(主问卷60份,后续问卷60份),有效问卷118份(主问卷58份,后续问卷60份),其中男生65名,女生53名。问卷结果使用EXCEL和SPSS11.5标准版进行统计分析。

  

  2.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根据里克特量表原理设计的,其中我们针对每一项教学方法列出四种不同态度的选项。以下表格数据就是根据58份有效问卷所做的数据统计。我们通过SPSS软件的信度检验得出该问卷的Cronbacha=0.8839,可见此问卷设计所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

  

  (1) 第六题的平均分为3.52,即选项平均在“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之间,更倾向于“非常有帮助”,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被测学生非常希望教师能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对其个性、自由、创新等思维方式的培养。

  

  (2) 第一题和第三题的帮助度最低,平均分相同,都为2.28,即选项平均在“比较有帮助”和“一般有帮助”之间,更倾向于“一般有帮助”。而讲授写作理论和课堂写作训练恰恰是传统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从问卷数据来看,比较于其他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这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非常认可。

  

  (3) 第三题和第四题的平均数分别为2.28和2.67,即第四题选项平均在“比较有帮助”和“一般有帮助”之间,更倾向于“比较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较传统的课堂写作训练,学生更倾向于课后写作训练(如日记、随笔等)。

  

  (4)第十二题的平均数为2.88,更倾向于“比较有帮助”,这说明阅读量和知识面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帮助度。仅次于第十二题的第五题平均数为2.83,与之相似,其强调语言文字的积累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的帮助。

  

blob.png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大部分教师仍然重视写作理论的教学,一味强调课堂应试写作练习的重要性,因此,写作教学往往成了“练一改一评”的简单循环。现写作作教学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但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相较于课堂写作练习,学生认为课后自由宽松的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挥。

  

  2) 难以激发写作兴趣

  

  从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将学生写作兴趣低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弱,或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教师强行布置的作业太多,而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太少。所以,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主导与主体)。

  

  3)作文批改方式单一从调查数据来看,“多种评改方式”的平均值是2.55,更倾向于“比较有帮助”,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全批全改的单一作文评改方式,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将评改信息反馈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案,如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多向评改方式,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不能取得很显著的成果。

  

  3.学生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

  

blob.png

  图1显示约46.7%的学生认为“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是其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同时,结合表1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正是因为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缺陷(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课本知识,因而提供太少的课外阅读的机会),所以,学生才会因为知识的贫乏单一而写不出好文章。

  

  (2) 缺乏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

  

  对于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瓶颈。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41.7%的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但是从问卷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有85%的学生还是经常或愿意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看法的。从这一个角度可以可看出,学生本身对于文字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排斥,但是,传统的课堂应试写作教学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度。[2]

  

  (3) 生活经验少,缺乏实践机会

  

  图1中35%的学生认为生活经验的欠缺对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作为全日制高中学生,其生活经验的来源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想在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小圈子里面,得到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摆脱由于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缺乏,而造成的学生写作内容单调、重复、无病呻吟等问题,成了我们思考的核心。

  

  (4)文章立意难创新,结构模式化

  

  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到有31.7%的学生正在为“文章立意难创新,结构模式化”这一问题困扰着,结合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由是因为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注重写作理论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机械训练,来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文章立意难创新,结构模式化严重。

  

  二、WIKI的特性分析

  

  近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写作方式已经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比如Blog、QQ空间、BBS等等,与这些网络写作平台相比较,WIKI又表现出了其特有的性质[3:

  

  1. 社群性

  

  WIKI具有社群性,它不同于Blog或QQ空间等写作平台,人们只能作为读者或评论者存在,每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Blog或QQ空间才能进行创作,它们是属于私人的思想空间,强调的是个性,而WIKI这一平台所强调的是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有参与写作的权利。WIKI空间是社群中的人所共有的,并一起努力协作建设的。

  

  2. 组织性

  

  WIKI知识在形成过程中,更注重内容的结构化和组织性,不同于Blog或QQ空间一类平台的信息分类方式(按时间、属性分类),WIKI系统会将存在的重复页面进行汇聚,并同时改变链接结构,使WIKI中的信息能够围绕一个主题

  

  不断地完善。

  

  3. 协作性

  

  WIKI作为一个具有社群性的网络写作平台,它所要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思想的记录,而是集体思想的共同结晶。这就要求同为读者和作者的WIKI成员能在浏览、完善页面的同时实现积极的协作创作,保证WIKI知识的有效性,使WIKI中的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加强。

  

  4. 开放性

  

  在WIKI平台中,社群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访问者可以随时观察到系统内页面的变动情况。而在Blog或其他平台中,只有这一平台的拥有者才拥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访问者只能作为读者或评价者且看到的也只能是修改结果,而不能观察到整个创作的过程。

  

  5. 动态性

  

  与其他网络写作平台相比,WIKI具备信息的动态性。“页面历史”的功能使WIKI能够对每一个创作版本进行记录,读者拥有选择任意版本进行阅读的权利。同时,一旦有人对条目进行恶意地修改或删除,管理人员或读者都可以将其恢复成原来的版本。而在其他写作平台中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删除很重要的信息,并且无法得到恢复。

  

  三、WIKI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互补性探讨

  

  WIKI作为一种协作性写作平台,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足有着有效的互补性。而WIKI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所进行的网络教学应用研究,只是一次WIKI在整个教学应用领域的实验性研究。它们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是因为写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传统的“练一改一评”的课堂写作教学,抑止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WIKI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地对文本进行修改和再创作,也可以相互评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这种积极的交互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兴趣和表现欲望。

  

  2.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写作缺乏创新能力,而WIKI

  

  为学生提供了任意改动创新的空间,学生在协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能达到文章立意上的创新。同时,这种协作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结构模式化问题,WIKI可以任意修改评论和匿名的特性,可以使学生任意修改创造,突破文体结构束缚。

  

  3. 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的知识不足学生知识量不足、阅读量少,而在

  

  WIKI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可以任意新建各自感兴趣的词条,在大家不断创建和修改的过程中,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WIKI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量。

  

  4.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比较少,生活经验不可能非常丰富,而通过WIKI的交流,积沙成塔,使学生分享生活的点滴。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写作不再拘泥于文字表达,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阅历。

  

  5.可以有效地改善单一的讲评模式

  

  突破传统的单一批改讲评教学模式。通过WIKI平台,教师首先可以以匿名身份出现,这时候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修改和评价中完全可以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不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实时异步的互评方式,达到相互引导和激发思维的效果。

  

  四、实验案例

  

  为了验证WIKI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互补性,我们于2006年5月11日下午2时至3时40分,针对温州第二中学(黄龙校区)高一(2)班开设了历时两节的说明文写作课,课程由该班任课老师张宝和我一起完成。我们的设计主题为:让学生通过WIKI平台完成说明文的排序学习,并发挥学生小组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来给这段排完序的段落加上开头和结尾。首先,在教师讲解相关课程内容后,让学生对给定的9个句子进行排序并给出一个标题,围绕这个标题的中心意思,给这篇文章加开头和结尾。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协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疑难解答,包括对教学内容、操作技术等多方面的解答。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说明文的特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并分别以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交替给予学生以引导和评价。再其次,教师在课后对WIKI平台上的学生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制作反馈意见表发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然后布置学生周末课外作业。最后,将学生最终完成的习作整理打印成稿,加上教师评语和成绩,给予学生反馈。[4]通过这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的假设,但由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努力,以期不断完善。

  

  五、结论与意义

  

  通过这次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WIKI具备了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写作能力的各个要素,但是因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同时由于实验时间和条件限制,我们并不能在这个实验中准确地测量出WIKI对写作能力提高的助益。但是,WIKI作为一个共创性的平台,其自身特点是适合用于写作或创作的。通过全方位的实验分析和各方面能力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次教学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必然,而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核心科目也必然会遵循这一趋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此次研究只是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一次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地出现如WIKI—样的新兴技术,如何探求两者的互补性并加以利用将成为今后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趋势。所以,如何更大限度地实现技术特性与学科特征的整合将成为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